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早 《同舟共进》2009,(5):19-20
他是"五四"《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起草者、"五四运动"这一名词的最早提出者,但他对运动的态度一直很矛盾,曾为参与"五四"感到"懊悔"……  相似文献   

2.
瞿雷 《春秋》2012,(4):22-24
王式廓是中国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是"从延安到北京"的新中国美术奠基人之一,是一位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画家。我的父亲瞿亚先,山东临朐人,1929年考入山东省立(济南)一中,继进上海美专音乐系,毕业后在莱阳乡村师范教书,1935年应聘回到他的母校——省立一中任音乐教员,一直当"教书匠"。父亲和王式廓在上...  相似文献   

3.
幽默四则     
像北京人 阿三打拼了多年,终于在北京买了房子.把户口也迁到了北京,虽然他也是一口京片子了,但别人就是说他不像北京人。  相似文献   

4.
孟红 《传承》2012,(9):10-11
陈祖德到北京国家围棋集训队后,陈毅一有空就来看望大家。每次陈毅来时总那么随便,没有随同人员,穿着简朴。他常和运动员一起在国家体委食堂用便饭。他喜欢吃四川菜,什么辣子肉丁、担担面……他总拉着陈祖德坐在身边,给陈祖德捡菜:"要吃好吃饱,也要注意锻炼,跑步、打乒乓球什么的,把身体练好,才有足够的精力下棋嘛。"陈毅还常开玩笑地对陈祖德说:"哪天有空还要和你下一盘,跟你拼一下,别看你是全国冠军,我还不服这口气呢!"  相似文献   

5.
吕西 《北京观察》2007,(7):20-21
在香港见到李胥委员有一种亲切感:他那北方人特有的高高大大的身材,他那一口略染粤音的普通话,都在告诉你,他也是北京人。李胥委员的成功之路很不平坦。他出生在北京,文革之初,父母遭下  相似文献   

6.
苏枫 《小康》2010,(3):41-43
"草根史学"打破了专家学者对历史进行正统解读的垄断,或多或少,也算是大众文化兴趣和严肃学术界之间的一座桥梁 袁腾飞何许人也?2008年6月,网上出现一系列风趣搞笑的中学历史课视频片段,一位留着平头的年轻人操着地道北京口音讲历史,他说拿破仑是一个"很够爷们儿的人";他用"蛤蟆吞恐龙"来比喻"偷袭珍珠港"事件;他说中原人的打扮是"峨冠博带,老高的帽子,老长的大袖子,一走路帽子当避雷针,袖子当拖把,既省电又干净"……他的上课视频放在网上仅6个月点击量就超过2500万。  相似文献   

7.
救赎     
■18年前,一位年轻的看守所民警,执著地为一名死刑犯上诉,救了他一条命。 ■18年间,他与这名犯人书信往来,执著地救赎他的心灵。 ■从被判死刑到改判死缓、无期徒刑,再到减刑为有期徒刑,到2011年下半年刑满出狱,18年的牢狱生活,是张斌这位普通的警察,用人性光芒与人格魅力照耀着"死囚"程胜摆脱迷茫和挣扎,完成了由"死"复"生"的心灵救赎。  相似文献   

8.
赵畅 《今日浙江》2013,(1):62-62
读报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光绪年间,一文钱可买三四个鸡蛋。可在光绪皇帝的"御膳房",一个鸡蛋"开价至三十四两"。光绪皇帝"日必食鸡子四枚"。有一次,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举着一只鸡蛋问他的老师翁同龢:"此种贵物,师傅亦尝食否?"答曰:"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则不敢也。"光绪皇帝是可悲的,因为从御膳房到他的老师翁同龢都在欺瞒他,以至于暗中窃笑他。作为皇帝,  相似文献   

9.
"两天不在北京,今夜一回到北京,打的士的燃油费又飙升了一块钱。这日子还能过么?"4月1日00:53分,北京白领@"a哲的日子"在微博上吐槽。和他同一遭遇的,还有昆明、泉州、厦门、柳州等地的网民。自3月20日调价后,3月31日,这些城市的主管部门几乎同时宣布,  相似文献   

10.
《协商论坛》2015,(4):64
北京市民陈先生一家3口准备出境旅游,需要明确一位亲人为紧急联络人,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可陈先生在北京的户口簿,只显示自己和老婆孩子的信息,要开证明只能到江西老家父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最终这一难题的解决,还是得益于向旅行社交了60元钱,就不需要再去证明他妈就是他妈了。  相似文献   

11.
周丹 《前进论坛》2012,(5):49-50
见到李和跃之前,首先听说的是他获得的那些荣誉—"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吉林省高级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水利部大禹水利科技一等奖"、"国家发展改革委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先进个人"、"在履行职能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政协委员"等等。走近李和跃,发现他更倾向于把自己还原成为一名心系民生的水利工作者、一位胸怀大局的农工党党员。  相似文献   

12.
近年,在媒体上常见"北漂"、"南漂"、"沪漂"、"洋漂"等等名目繁多的"漂泊一族"。按网上"互动百科"的解释:"所谓‘漂族’,就是他(她)们就业的地方不是家庭所在地,也不是大学所在地,这就是网络热词中所称的蚁族或者是弱势就业大学生等。低收入就业漂族集中于中国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最多。"  相似文献   

13.
"我是爱中国的,我的朋友、同学、家庭都在中国。中国给了我很多,给我家庭和幸福;我是什么样的人,也都是中国给的。"坐在我对面的莱奥纳尔多·博萨达先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带着一点很标准的"北京腔"。语言对于他来说早就不是问题,我们见面的这个早上,他刚刚开车出门,就听到车里交通广播说,今天他的车尾号限行,他马上返回家,借了朋友的一辆车出来。这位哥伦比亚人,除去一张高鼻深目的面孔,和北京土著几无区别。同北京大多数居民一样,他喜欢讨论北京的交  相似文献   

14.
我发现闽东柘荣人民对"柘荣"的"柘"字推崇备至,已经升华到了一种"文化自觉"的高度了:开个酒家,美其名日"柘一家";整点臭豆腐坊,也称之为"柘一味";出一款新茶,赶快注册"柘一红”。似乎以“柘”字做文章,人能成、事能发、商标能驰名似的。但是,“柘”字毕竟不通俗,红遍中国的“反串”歌王李玉刚在北京献演时,就自作主张将“潭柘寺”唱成“潭拓寺”(做乡是北京》),全场歌迷依然报以热烈的掌声。后来,还是一位在首都师范大学就读的柘荣人在网上登高一呼,很严肃地指出了问题所在,歌迷们才不依不饶,发出了一片嘘声。  相似文献   

15.
博士林磊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林磊博士。他从美国回北京定居已有两年多时间了。他的普通话已说得比较流畅,但在激动的时候,难免还带着一口浓重的广东腔。林磊原籍广东潮州,四岁那年,跟随父母到了香港。一九六五年毕业于香港大学,  相似文献   

16.
<正> 北京申奥成功,我认为向有一半并未到过中国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作陈述报告,是关键性的一步!中国9位陈述人中,有8位会说英语。何振梁讲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李岚清在结束时分别用英、法、俄三种语言向大会表示感谢;他还引了孔子的一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如果与北京有60万人在加紧学习  相似文献   

17.
1987年的一天,一个身材高大的外国人在北京建国门大街上独自行走着。尽管那时的中国已经向世界敞开大门,而北京又是外国使馆聚集的地方,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在马路上看见一个外国人还是挺新鲜的事儿。有两个年轻人走上前用英语向他问好。“你好,我是威廉”,他回答道,一口浓重的英国腔。  相似文献   

18.
在浙江,星罗棋布的块状经济集聚起人流物流信息流,产业集群上托起一座座中心镇、小城市。 "店口,是一座建在铜上的城市。"记得有一位学者这样说过。 是的,没有铜加工产业就没有店口这座小城市。 店口最早叫"巅口",因为地处诸暨、萧山、绍兴三地交界的山巅之口而得名。从地名的由来不难想象小镇的区位条件:浙北的一个山区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相似文献   

19.
程朔  王敏 《台声》2014,(10):98-99
曾加豪,就读于厦门大学2010级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待到这篇文章能够发表的时候,他大概已经毕业,离开美丽的校园了。 在人人网厦门大学的主页上,曾加豪绝对是位"网上红人"。"黑人曾加豪全球粉丝团"的公共主页,证明了这位"黑红人"的网络知名度。谈到"知名"的原因,曾加豪告诉我们,首先是因为他的一幅黑色面庞。记得刚上大一时,有个女生问他,"诶,同学你是体育生吧?我知道你是哪个项目的,打泰拳的,是不是?"  相似文献   

20.
《人民公安》2012,(7):42-42
一天晚上,在浙江省湖州市打工的湖南人小杜到文苑社区看望老乡,但转了几圈也没找到老乡的租房。于是他来到社区警务室求助,他对社区民警王法金说,只知老乡的小名叫"五子"。王法金耐心询问了"五子"的年龄等6个方面的情况,在电脑上鼠标一点,就查到了"五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