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晓礼 《前线》2014,(10):27-29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构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我表达的自由空间。然而,在享有越来越多网络自由的同时,也有人对网络管理提出质疑,认为自媒体上的言论不应受到管制,并称西方国家的网民在Facebook、Twitter等白媒体上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样的“绝对自由”真真令人向往。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那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就感到受了限制,感到不自由,似乎只有依照他们的主张,实行“西方民主”,人们才可以获得所谓“绝对的民主和自由”。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般美好吗?回答是否定的。资产阶级在成为统治阶级以后,逐步建立起一整套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如普选制、议会制、两党或多党制、三权分立制等等。这些制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民享受到民主的权  相似文献   

3.
人的“自由”问题是萨特毕生最为关注的问题 ,它构成了萨特从事哲学、文学、戏剧乃至社会政治活动的一个中心论题。在哲学上 ,他从多方面的关系对自由问题进行了探讨。“自由”这一概念在萨特的哲学体系中占据着一个中心位置。正是由于他对自由的强调 ,在存在主义流派中显示了自己的独特性。萨特的自由学说是本体论与自由、伦理观的统一。强调人的绝对自由是萨特哲学思想的核心 ,也是他的伦理学的基础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萨特的哲学被西方一些哲学家称之为“自由哲学”。萨特本人也被称为是一个不断地以人的自由的名义向世界提出异议 ,以恢…  相似文献   

4.
自由是西方思想史的永恒主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自由的追问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征。然而,这些特征都可以从古希腊思想中找到理论源头。古希腊哲学家对自由的追寻大体遵循着两重路向:"唯知识论"的自由路向和"反知识论"的自由路向,这也是后来西方传统哲学追寻与考察自由的主要逻辑运思。马克思作为西方思想家的一员,其自由观必然受到古希腊的影响,他在实践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以人的感性活动为支点,以现实的社会历史性为规定,对自由范畴进行了重新厘定,实现了对以古希腊为起点的传统形而上学自由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轴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彻底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为人类的未来所创意的最高价值取向,以至马克思将未来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就规定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见《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代末期,西方国家相继出现的经济滞胀,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在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进行反思时,许多西方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要摆脱滞胀,就必须“回到亚当·斯密去”,即给私人经济以更多的自由,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他们奏起了七十年代自由放任思潮复兴的序曲。现在,自由放任思潮风靡着整个西方世界,成为“凯恩斯革命”以来西方经济学界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是一部追求自由的历史,哲学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探索自由的历史。正因为自由被古今中外千万人述说,自由反而成为最难以说清的概念。无论是从思想观念入手还是从语词入手,或者从知识考古学角度入手,都不能忽视自由概念史演变的哲学反思并对其中的误解予以阐释和澄清。从自由的本质、自由的基础、自由的阻碍力量和自由的实现途径上看,我们可以将中西方的自由思想区分为生存自由、意识自由、意志自由和实践自由。从思想发展角度来说,这四类自由之间具有历史承接关系。从自由的方法论及自由的目的上看,中西方自由呈现出心性与理性、修身治国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公共人:行政自由裁量权伦理化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行政自由裁量权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问题之争的背后,是关于人性假定的问题。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必然提出不同的控制思路。人是“经济人”和“公共人”的统一体,公共人是行政人员的本质规定,这就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化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有句谚语——“谁给钱,谁就有权点歌”。这句话有时被挪作他用,“点歌者”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唱歌人”是俄罗斯的一些媒体、学者和政治势力;所唱的“歌”要么是对西方世界的“赞歌”,要么是俄罗斯的“悲歌”。  相似文献   

10.
越是搞市场经济,就越会强调人文精神。因为市场经济在把人物化的同时,人们超越物化的追求突出了。所以,近年我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人文精神。从研究状况来看,人们很难对人文精神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人文纵横》一书中,作者力求对人文精神给出自己的理解。他指出: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文”一词里都包含着“人”和“文”两方面的涵义:即关于理想的“人”与“人性”的观念,和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所设置的各类学科。古希腊时期认为理想的人就是自由的人,所以西方的人文传统自始至终贯穿着“自由”的理念。在中国,“人文”一词同…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任何发展问题如果不纳人全球或世界历史的范围来研究.是根本无法说清楚的。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在对“全球或世界历史角度”本身的认识上仍处于浅层次。我以为,系统考察现代西方世界历史理论与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关系是深化对“全球或世界历史角度”的认识,全面、科学地把握“全球或世界历史角度”的一个重要逻辑环节。一、“西方中心论”与“现代化理论”整个19世纪,在西方世界历史理论和世界历史编篡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是“西方中心论”。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帝国主义旧殖民体系的分崩离析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全球…  相似文献   

12.
八、 1 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意义1 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 ,波及到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以及东欧、拉美、非洲和中东 ,是一次由西方发动的、席卷几大洲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社会危机。这是西方全球化的一面镜子。这场危机的后果 ,今天也还可以看到。围绕这次危机 ,世界各种力量开始了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反思。西方包括美国内部 ,对于美国霸权主义地位的合理性的质疑和美国正在走向衰弱的议论在上升。克林顿、布莱尔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头面人物 ,几乎同时提出所谓“第三条道路”。西方学术界则有相当多的人开始从不同角度批评新自由…  相似文献   

13.
骄横,指的是自恃在某方面比他人拥有更多的资本(如权、势、金钱、地位、名望),因而飞扬跋扈,蛮不讲理,仗势欺人。大凡骄横者,一般都与他人关系很糟。究其因,骄横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啥就干啥,也不管对方能不能理解和接受。这是因为骄横者总是以“一贯正确”的姿态出现,似乎真理总是在他手里。这种人常将他人视为“阿斗”。这些骄横者总是一些惯于使用权力者。他们非常看重自己掌握的权力,也很善于运用自己的权力。他们可以用权力整人、压人,甚至将对方整得透不过气来,置人死地而后快。这是因为骄横者的情绪总是多变…  相似文献   

14.
论西方近代政治自由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西方政治自由思想的“前史” 在长达千余年的欧洲封建社会中,专制主义、等级差别把自由平等观念贬得一文不值。封建主阶级为了扼制人们的自由意志,苦心殚虑地让基督教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至尊至善的上帝面前,人们的唯一选择是俯首贴耳,唯命是从,失去了作为人应有的理性、尊严和价值,企图把人教化为上帝实际上是教俗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仆,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这就使封建时代成为西方自由发展史上的一片荒漠。  相似文献   

15.
自由是西方政抬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从古希腊、古罗马肇始以来便对西方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无数的争论。这些争论源于自由本身所固有的限度,由于这些限度,自由先天地具有两种面相。要准确理解自由以及自由主义,我们就必须把握好绝对自由与相对自由、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单一”自由与“多元”自由这些概念及其关系。基于这些认识,才能使得自由主义在新的时期更加健康、持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是平等的,但如处于战争状态,则没有安全和自由。为了获得人身安全,人们就必须让渡一些权利,彼此订立契约,从而建立国家,组成社会。于是,公平、正义、平等、自由等问题,随着订约和守约一并产生。在国家状态下,臣民之间是平等的,但“主权者的荣位应当比任何一个或全体臣民高”;“臣民的自由只有在主权者未对其行为加以规定的事物中才存在”;受委托的人必须体现“分配正义”“将各人的本分额分配给每一个人”。这就是霍布斯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保持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良好势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维护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已经成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并且决心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争取把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带进21世纪。然而,一些西方舆论、特别是某些官方人士近年来不断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说什么“中国可能成为破坏亚太地区稳定的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衡山 《前线》1965,(19)
世界上的事情常常无独有偶。正象有人担心太阳是不是有一天会黯然无光,失去它的能量一样;也曾经有过那么一些人,声言工农兵的形象平庸无奇,现实生活“无戏可挖”;说什么:我们的文学艺术如果以反映工农兵生活、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为主,题材就难免狭窄,作品就难  相似文献   

19.
法学上的自由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论述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斯宾诺莎说:“遵从命令而行动在某种意义下确实丧失了自由,但并不是因此就变成了奴隶”,相反,“一个受理性指导的人遵从公共法令,在国家中生活较之他只服从自己,在孤独中生活更为自由。”洛克的表述更为明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西方少数发达国家经济的较快增长,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这些国家工人阶级的总体工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国内外某些人借此怀疑和攻击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大肆鼓吹“福利国家论”,说什么当今资本主义发生了质变,已经纠正了传统资本主义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等缺陷,变成了以“公众利益”、“社会福利”为目标,实现“收入均等化”的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