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苏省常州市西藏民族中学240名初中生学业求助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地藏族初中生学业求助水平较低;在工具性求助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明显低于女生;而在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三种求助方式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取向、学业价值怀疑与学业求助行为有显著关系;自我效能低的学生不愿意求助或选择执行性求助,支持脆弱假说。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480名警察院校大学生,对其施测自我和谐量表,以探索警察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警察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总体状况良好。警察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在年级、专业类型、学历层次、和父母婚姻关系等变量存在显著差异。大  相似文献   

3.
王丹平  刘妍君 《前沿》2012,(13):153-155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求职渠道及影响因素。通过随机抽样调查380位大学生,结果表明:学生干部经验在求职渠道、求职自我效能感和求职清晰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求职目标清晰度和学生干部经验对正式求职渠道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求职自我效能感对非正式求职渠道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果还表明理工科学生性别在求职渠道、求职自我效能感、求知情绪度上得分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与家人的交往、课余时候(玩)、学生的烦恼和担忧、自我期望四个方面,对中日青少年生活基本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中日青少年在自我评价、对健康的关注、集体意识、毕业后从事的职业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遇到困难时中日青少年都愿和父母商量,但与祖辈的交流都不多,两国青少年的烦恼、担忧都集中在学习上。比较还显示,中日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以及培养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家庭环境、父母监控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少管所、工读学校和普通中学的740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家庭环境、父母监控与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关系.根据自我报告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分,将青少年分为3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组、中等违法犯罪行为组和无违法犯罪行为组.研究结果表明,严重、中等、无违法犯罪行为三组青少年的家庭环境、父母监控均存在显著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母亲受教育水平、家庭道德观和矛盾性、父母监控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母亲受教育水平、家庭道德观和父母监控水平越高,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急速发展,大量农村父母迁移至城市务工,由此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近年来,农村寄宿学校大量增加,这类寄宿学校中留守和非留守的农村青少年在学业表现上是否逐渐趋同?根据广东和湖南省农村寄宿学校1464名初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农村寄宿学校中,留守与非留守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影响机制同时存在相似性和异质性。对于所有寄宿学生,参与常规活动和道德信念这两种社会纽带和自我效能越强,学习成绩越好。在留守与非留守差异方面,非留守学生学业表现更佳,且更易受到师生关系的正面影响;对于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更加依靠自我效能提高自身的学业表现;对于父母一方留乡陪伴的青少年,对父母的依恋反而显著降低他们的学业表现。研究表明,通过增强社会纽带(特别是参与常规活动和道德信念)和提高自我效能,农村寄宿学校可以促进所有农村学生的学业表现,而且有助于缓解留守青少年在家庭方面的劣势。  相似文献   

7.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力和作用,是在自我评价上的一种积极态度。自信心是孩子学习、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孩子有没有自信心和父母的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管窥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C)文化取向的自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作为一种社会自主性存在,是特定历史和文化的社会建构物。文化在个体形成自我感和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以此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表现等方面。本文在浅析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简称IC)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文化环境中人们的自我概念、自我提升的差异以及生活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个体文化同一性的特殊表现,并进一步对该领域的自我研究做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自我概念的效应 在学校学习中,存在着这样一些情况: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学习材料,这种人只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上是个天生的失败者,没有学习脑袋,缺乏学习的细胞。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现象涉及到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特点和品质的评价,或者说是自我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实施,关注青年父母的养育压力对提升青年生育意愿、改善我国人口结构、推动人口长期均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武汉市中心城区青年父母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青年父母的养育压力在总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类型上,青年父亲更担心子女教育环境,亲子互动有压力;青年母亲生活调适不足,人际互动有压力。婚姻满意度是影响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首要因素,家庭经济负担是青年父母养育的重要桎梏,子女数量是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潜在诱因。为重构青年养育的生态圈,本文从微观个体、中观家庭、宏观社会三方面提出缓解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对策:第一,青年父亲加强育儿参与,青年母亲注重自我调适;第二,青年父母用心经营婚姻与家庭,加强亲职学习并做好生养规划;第三,政府适度分担养育成本,打造"生育友好""性别友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公安院校“体改生”学习倦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榕等编制的学习倦怠量表,对某公安部属院校229名“体改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改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不同性别“体改生”学习倦怠的差异不显著;不同籍贯“体改生”学习倦怠的差异不显著;原本科不同专业“体改生”学习倦怠差异不显著,现不同专业公“体改生”的学习倦怠差异不显著,但刑侦类专业的学生在行为不当上的得分上显著低于刑技类专业的学生;学业自我评价良好的学生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和总倦怠上得分显著低于学业自我评价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在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维度上,理想型入学动机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家庭型入学动机学生的得分;在成就感低和总倦怠上.理想型入学动机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家庭型和就业型入学动机学生的得分。  相似文献   

12.
采用修订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随机抽取江苏、湖南、安徽、上海7所高校1076名大学生进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结构失衡:感受和调节积极情绪的效能感比较高,而调节消极情绪的效能感比较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也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在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面临的情绪困境,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逐步使他们可以依靠和发挥自身的力量,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武汉市青少年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调查发现,睡眠不足、身体锻炼缺乏、饮食习惯不良和保健意识薄弱是青少年身体发展的主要问题;对自我发展的过分关心和敏感是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学习、职业选择和工作以及经济压力是青少年主要压力源;青少年缓解压力的办法主要以自我调整、与朋友交谈、倾诉等形式为主,但也存在一些非理性减压方式。伴随着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青少年在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中存在一定的心理冲突和不适应。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在10%左右,其中14 ̄17岁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年龄。应该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建立完善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机制。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信的意义     
自信心是人类心理生活中最为基本的内存品质之一。自信是青年积累社会阅历与经验的通行证,是青年走向成功的试金石。一个人自信心的强弱,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与制约着心理压力对自身的影响。青年时代是一个人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有意识地提升自信心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自信心的发展轨迹什么是自信心?所谓自信(Selfconfidence),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一种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态度、认识和信念,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心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  相似文献   

15.
生涯成熟指个体已具备或达到完成该年龄阶段职业生涯发展任务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生涯成熟度则是指个体为完成职业生涯阶段任务所做准备的程度。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发现,高职高专学生生涯成熟度不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有无接受职业生涯指导或培训、对毕业后有无规划、父母受教育水平等因素上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引起社会结构的一系列变化 ,包括离异家庭的增多 ,而家庭离异受伤害最大的是子女。本文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关怀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通过深入了解情况 ,启发主体自觉和用集体力量温暖感化等方法帮助父母离异学生重建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对云南特有的白、纳西、哈尼、佤、傈僳、傣六个少数民族的125个离异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并与2699个完整、同民族家庭的青少年作对照分析,发现云南少数民族单亲家庭具有父母文化偏低,外出务工多、家庭暴力突出的特点。少数民族单亲家庭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正性情绪显著地低于完整家庭的青少年,问题行为也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日青少年生活状况比较张家勇/《青年探索》2000年第6期提要:文章从与家人的交往、课余时间(玩)、学生的烦恼和担忧、自我期望四个方面,对中日青少年生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中日青少年在自我评价、对健康的关注、集体意识、毕业后从事的职业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遇到困难时中日青少年都愿和父母商量,但与祖辈的交流都不多;两国青少年的烦恼、担忧都集中在学习上。比较还显示,中日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以及培养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城市外来亲族网群体及青年在群体中的作用张胜康/《青年探索》2000年第6期提…  相似文献   

19.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分析 无论中小学校,在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表现出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是指学生的智力发展正常,身心发展水平属于正常域值,但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习成绩与其他学生相比有明显差异。究其原因,既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困难学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韦秋杰  梁素琴 《传承》2008,(18):52-53
在新世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世界史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对比中外同类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启迪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设自己国家的决心;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观点,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永恒主题获得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