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抗疫防疫堪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具有历史影响的疫情政治经济学创举,为迈入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新历程作出新的诠释和导引。启迪人们思考后疫情时代,我们将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经济格局、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什么样的大国关系,乃至最终归结于什么样的中国未来。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和世界经济萧条与危机,导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出现重大调整,并为中国引领新型周边国家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实践中凝练的抗疫成果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夯实了基础和提供了契机;“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周边地区的融合区和重启的首要之地;中美大国关系对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大国关系稳定,周边国家的关系才可防可控可稳。严峻的全球疫情使人类愈发强烈感受并意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不是缥缈的理念和抽象的概念,每个国家的利益和命运已经与世界相互嵌入、环环相扣。东亚国家在疫情挑战面前选择了团结合作与同舟共济,RCEP的签署必将为促进东亚发展繁荣增添新动能,必将增强区域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交创造和平崛起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边国家从未像今天这样高度关注中国,这种关注和它们对自身命运与前途的思考密切相关。这为中国推进睦邻友好的大周边外交提供了良机。多年的外交努力和推进、铺垫工作,正在以成果的形式渐渐呈现。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是适应新全球化进程及"逆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提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到倡导和推动不同主体、内涵和范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逻辑体系,蕴含了深邃的思想智慧。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突破"西方历史"范式下的西方中心主义和"中国历史"范式下的中国中心论,在"世界历史"范式下的比较视野中深入探寻和把握中国与世界、民族国家与全人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等等复杂多变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继续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改善和发展大国关系、周边关系、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各国合作共赢打开了崭新局面;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大力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  相似文献   

5.
鸣涧 《瞭望》2005,(14)
4月5日至12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将对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印度四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应邀出席4月6日在伊斯兰堡举行的亚洲合作对话第四次外长会议开幕式。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施政以来,继续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视周边国家为外交的首要地带。温家宝总理访问南亚四国,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改革开放,给韩国带来了丰厚的利益,截至2007年6月末,韩国对华贸易顺差累计已达2394亿美元韩国是中国周边国家中,最晚与中国建交的邻国,但也是对华经贸增长最快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伦理渊源:中国古代天下为公的思想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公义精神,和而不同思想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合精神,义利兼得思想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义精神,而这三种精神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又具体展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享、共生、共建的思想特征。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包含的公义精神、和合精神、道义精神,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三维向度,既是对世界历史的当代回应,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治理共同体思想的中国式表达,是指导当今全球治理困境突围的科学理论体系,开启了全球治理中国表达的新的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立场,充分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想养料和理论精华,为全人类的前途命运划定了时代新坐标、标注了历史新方位,同时也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主要表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9.
自有民族国家以来,人类命运就与超国家政治共同体捆绑在一起。超国家政治共同体是民族国家之间基于生命意志而结成的"有机生命体"。超国家政治共同体的演变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经历了中古、近代、当代三个发展阶段,体现为单子共同体、依附共同体、交互共同体三种形态。在单子共同体为主导的时代,国家之间缺乏共御风险、合作共赢的机制安排,人类命运也处于无所依归的漂浮状态;在依附共同体为主导的时代,人类命运脆弱地捆绑在一起,部分国家享受安全承诺的同时,又给其他国家输出新的安全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交互共同体为主导的时代,各个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共同体成员间以"相互承认"为前提,"互相依靠"为基础,"共御风险"为保障,"共同发展"为目标,人类命运呈现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现存国际共同体秩序具有典型的西方色彩、依附特征,这与多极化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筹划人类命运的唯一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属于交互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缘于对现存共同体秩序的批判性反思,缘于民族国家对自身地位、身份和前途命运的重新体认,也是中国对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而给出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外交经历了革命外交、经济外交、和谐世界外交到命运共同体外交等不同时期,这一过程同时也显示了从道义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区域发展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铺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旗帜、新任务和新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对前几任领导人外交思想的传承和延续,更是新一代领导人奋发有为的开拓与创新:开启了大国外交新时代,开垦了全域外交新空间,开发了主场外交新形式,开辟了“一带一路”外交新平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跨越性升华,彰显了新时代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对国际关系提出的新期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新指导,是推动建构新型国际秩序的价值依托。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实践方案,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展,旨在造就以政党外交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具有高度的相互依存性,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离不开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有力保障,而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离不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支撑,这既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政治逻辑,也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12.
据我国海关的统计,1992年中国与拉美各国的贸易总额达到29.76亿美元,中国向拉美出口10.76亿美元。这是中国向拉美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 孤立地看,10亿美元不是一个大数字。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中拉贸易的历史情况、地理距离遥远等困难,以及去年我国向拉美的石油出口中断和粮食等大宗商品出口减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边界争端频频发生,已成为影响我国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处理我国周边海洋争端,从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需要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战略立场;从现实的、和平的要求看,需要采取沉稳睿智、灵活务实的战略举措;从未来的、安全的形势看,需要做好积极防御、有效反击的战略准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周边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中国外交布局的"首要"。新形势下颇为严峻的周边安全局势,使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等以和为本的周边外交政策和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深刻复杂的周边局势,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主动谋划,积极进取,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在强调"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理念和新倡议,不仅稳定了周边局势,而且为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王义桅 《党政论坛》2014,(10):13-13
外交新政第一要务,从应对美国重返亚太入手,着眼周边,着眼于命运共同体建设,从中展示中国外交的自信。  相似文献   

16.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这标志着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已经渐趋成熟定型,开始落地落位。这一伟大构想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多次强调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对其的重视。借此,从多维度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无疑具有特别的学理价值和时代价值。从认识之维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表明中国在外交领域有了新认识;从实践之维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结晶;从方法论之维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彰显了科学性新高度。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的一年是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变化的一年,中国的周边外交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遇到不少挑战。2002年,中国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推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积极进取地做维护稳定、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保持频繁的高层互访,有力地推动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全面发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中国贡献给国际社会的新理念、新话语、新方案、新智慧、新范式。更为重要的是把它升华和转化为思维方式,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简称"共同体思维")。既然在冷战中能够形成冷战思维,那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交往实践中也必会生成"共同体思维"。"共同体思维"是"如何看待世界和建设什么样的世界"的国际新思维,其实质就是践行相互尊重、协商合作,实现共赢共享价值目标的实践理性思维;是对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思维的批判与超越;是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摒弃的健全合理的实践理性思维。"共同体思维"的普遍性生成逻辑与内生机制决定于它在认识上的科学性、利益分配上的合理性、道德上的正义性、认同上的广泛性。"共同体思维"的塑造形成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是辩证统一、互相强化的过程,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持续而又广泛深入的实践中必然被内在化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国际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0)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面临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从经济、安全、外交、互联网治理领域针对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要求。本文探讨了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活水源头及其时代意义,得出了其命运共同体思想有利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外交理念的客观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