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有企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着力解决的问题。在国有企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决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有利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也是国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途径,在国企改革实践中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任其发展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中国企业家的培育,为此,必须要:变事无巨细的“一揽子”管理为统筹规划的宏观管理;变由党政机关任命为经市场配置为主多种配置方式相结合的经营者选用制度;变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政治型”的评价标准为“效益型”;变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行政激励为市场激励。多管齐下,才能使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形成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讲”作为一个整体,其前提和基础是讲学习,而讲学习最根本的是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指出:“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的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有了理论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才能更加全面和自觉,才会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功”。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们国家所以取得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3.
加强干部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1956—1966年,为适应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我们党开展了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培训中坚持“又红又专”的干部标准,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脱产培训和劳动实践中培训相结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支可靠的党员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4.
党员和党的干部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体,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因而,新时期要以重视思想政治建设为关键、以解决“三现”问题为根本、以加强廉政建设为重点,加强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党管干部”科学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管干部”是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但是,在对“党管干部”的理解上却存在不少误识。这些误识,是导致实践中干部任用不科学、甚至同人民公认原则相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党管干部”不能同公众对干部的选择权相违背。只有按照这个思路来任用干部,才能使“党管干部”科学化。“党管干部”管得是否科学、有效,在于能不能既保持党对整个干部选择过程的有效控制,又不使公众的选择权失去意义,而不在于要么为了控制而架空公众的选择权,要么为了保证公众的选择权而架空党的领导。这是我们推进干部制度改革、让“党管干部”科学化所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阐述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意义,对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划定了“底线”和“红线”,尺度更严、标准更高,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和干部党性修养提供  相似文献   

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它要求政治领域的干部管理机制与之相适应 ,所以 ,建立健全新的干部管理机制 ,是新形势下经济基础向上层建筑提出的迫切要求。如何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 ,既从干部管理的宏观体系上把握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发展方向 ,又从干部管理的微观要素上对干部资源进行结构优化 ,科学把握干部管理机制运行轨道 ,是当前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 ,按照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开放性、效益性和法制性等特征 ,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着力构筑“选…  相似文献   

8.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组织、干部工作,作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组织保证,也必然要相应地加以转变。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所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中明确指出:“用人的政治标准是什么?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这是主要的政治标准。”他还强调:“要严格考核,赏罚分明”,“要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这就为干部工作如何适应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指明了方向。根据这…  相似文献   

9.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考察干部中要把握“德”的重点,拓宽“德”的考察,注重“德”的养成,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坚持指标科学量化,考核全面综合,结果刚性运用,才能使一批批德行好、本领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相似文献   

10.
一是政治眼光。考察干部是为党和军队事业选拔接班人 ,确定把“印把子”、“枪杆子”交给谁来掌握的大事。因此 ,领导干部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严格坚持政治标准 ,按照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和军队干部管理法规识才选才。不能认为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 ,用干部只要有知识、有才能就行了 ,而把干部的理想信念、思想品质和党性观念等政治素质放在次要位置。无数实事证明 ,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就经不起国际国内各种政治风浪的考验 ,在重大理论是非面前就会糊涂迷航 ;缺乏高尚的道德品质 ,就不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即使…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化创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我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已经不适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推动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政治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正向着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现代化的一些主要成果,如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增长、公民素质提高、社会动员等,往往加重了政治体系的负荷,从而促进政治发展.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然而,随着政治发展研究的深入,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在当代政治学中有了区分,正如亨廷顿指出的那样,两者在发展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诉求是不同的.政治发展注重于"政治组织和程序的制度化",而政治现代化则注重于"政治参与的扩大即民主化".当然,政治发展最终是以民主为目标,但在改革的实际过程中更多地是注重制度建构的强化.我国学者王沪宁认为"政治发展意味着建立适应一个特殊社会的历史-社会-文化要求变化的稳定的政治体系."(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37页.)保持政治稳定,不仅是政治体系自身存在和运作的需要,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小平同志曾提出稳定压倒一切,但同时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应辩证地理解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众不仅有经济需要和文化需要,而且有政治需要;人民群众的政治需要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高质量的满足。本文认为应走出讳言人民群众政治需要的误区,认真关注和研究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需要。因为政治文明源于政治需要,谈论政治文明而对政治需要绝口不提,无异于缘木求鱼。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多样的政治需要  相似文献   

14.
政治和谐是指政治关系的和谐,是政治权力主体和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或秩序。从政党制度的角度来看,要使一个国家达至政治和谐的状态,必须要有和谐的政党关系、和谐的政治参与、和谐的政治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相似文献   

15.
浅议美国政治霸权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确保其世界霸主的地位,构建一个以美国政治制度为核心的全球政治霸权体系,在世界范围里加紧推行政治霸权主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加成了美国政治霸权主义颠覆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全面把握美国政治霸权主义的特征,并采取有效措施同美国政治霸权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16.
政治发展是现代化过程中积极的政治变迁,即国家公共权力配置社会利益的理念、制度、规则、程序等的积极变化。政治发展没有绝对权威的模式可遵循,也不应该把本国的政治发展局限于某个政治发展的模式之中。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中政治系统的有序性。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统一于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中国政治建设必须特别注意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政治录用是政治系统为了填充体系中的政治角色对社会成员或组织进行的选择与诱导。它主要包括两种政治角色的录用,一种是公民角色的录用;一种是精英角色的录用。政治录用的标准在形式上分为政治标准与专业标准两个类型,二者相互矛盾又缺一不可。对于国家政权来说,政治录用具有保持政治体系的稳定性、提升公民政治素质、社会价值导向和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的功能,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延续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扩大政治参与与政治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和谐是政治文明建设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在一般情况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和谐,但是二者的关系是复杂的。必须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形成扣谐的政治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许耀桐 《理论前沿》2003,23(2):29-31
加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分析了二者的内在关系、主要目标和若干难点。  相似文献   

20.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从严治党的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有利于执政党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执政党始终保持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执政党始终保持自身的公信力和话语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要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要将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作为根本目标,要将健全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体系落到实处。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真正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