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于资本主义劳动和劳动关系的论述,是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石。其巨著《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发展、灭亡的规律,就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劳动和劳动关系本质剖析的基础上的。一方面,阐述了劳动和劳动关系的特殊———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特征,另一方面揭示了劳动和劳动关系一般的理论。正确把握和领会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关系一般的理论,对于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及劳动关系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在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和其他重要著作中,他对劳动和劳动关系一般的论述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1.…  相似文献   

2.
劳动之歌     
劳动是一首永恒的歌,劳动是一副壮丽的画。“劳动创造世界”这闪光的真理,多少年来激励着人们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着人们理想的鲜花,撷取芬芳的硕果。  相似文献   

3.
王广信 《发展论坛》2001,(12):31-32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任务。近年来,理论界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研究和认识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重大意义从理论上说,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有巨大的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建过程最后完成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没有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4.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发端于民间,起始于劳动,是一种最古老、最普及、最实用的群众文化创作和艺术表现形态。比起那些堪称能登大雅之堂的“阳春白雪”作品来,劳动号子也许只能归于流行民间的“下里巴人”(毛泽东语)俗文化了。  相似文献   

5.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发端于民间,起始于劳动,是一种最古老、最普及、最实用的群众文化创作和艺术表现形态。比起那些堪称能登大雅之堂的“阳春白雪”作品来,劳动号子也许只能归于流行民间的“下里巴人”(毛泽东语)俗文化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角度陈振羽经济学界流行的对马克思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的观点,是一个重大误解。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不是从价值增殖过程的角度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而是从资本家的角度作上述区分。本文拟对此作粗浅分析。一有些同志错误地认...  相似文献   

7.
工会劳动     
《党课》2012,(17):4-4
在当前形势下,要充分认识劳动和实体经济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更加重视生产劳动,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大力倡导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积极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段论述,十分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密切结合的必要性,十分精辟地论述了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重大意义。一、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王淑娴 《党史博采》2009,(12):32-32
新《劳动合同法》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对双方主体既是一种保障,又是一种约束,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奠定了法律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李戈 《发展论坛》2002,(3):29-30
一、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加快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在人类思想史特别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在经济学史上一直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但是,它在指导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存在不少难题,面临许多挑战,因此,必须深化对它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马克思建立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在当时,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体力劳动是占主导地位的劳动形态。而如今技…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它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带动并推进劳动关系的全面和谐。一、新时期劳动关系呈坝日司特点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的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等劳动用工改革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杨光 《求贤》2010,(12):38-38
司法上对劳动争议的定义.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换句话说.劳动争议就是劳动关系双方因劳动问题引起的纠纷。劳动争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既定权利的争议,即因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既定内容而发生的争议;  相似文献   

13.
刘尚慧 《学习导报》2013,(14):18-19
纵令生活平凡。而劳动的梦想依旧美丽。纵令人生平淡,而劳动的梦想依旧伟大作为一名基层劳动者,我的梦想实在而谦卑:踏踏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工作,能够每天满怀希望地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够每天心无旁骛地完成当天的目标任务,也能够每天都带着一种劳动后的满足与宁静回到自己温馨的家中。  相似文献   

14.
<正>劳动,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径,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肌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共产党人发扬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四风”的重要保障。毛泽东一生,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直对劳动人民怀着深厚的感情,坚持从劳动人民中来、为劳动人民服务、保持劳动人民本色、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将劳动作为锤炼干部作风、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3,(11):4-5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面对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讲话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际课题。对于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我们不仅要坚持它,而且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它,以便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理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  相似文献   

17.
劳动的赞歌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劳动创造了人”。是劳动这一诺亚方舟,载着人类祖先驶过惊涛骇浪的急流,脱离蛮荒与苍凉的原始之海;是劳动这一扶梯,辅助人类祖先挺直了脊梁,在生活的向阳坡上安营扎寨,采摘和狩猎、耕耘、收获,一步步走向文明与富足。劳动,你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你是社会发展的纤绳,你是时代进步的阶梯。人类珍惜你,世界才能春华秋实;人类尊重你,世界才能殷实厚重。劳动就是创造,劳动就是奉献。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辉煌,劳动创造世界。我们歌唱劳动,就是歌唱我们民族的智慧勤勉,就是歌唱竞争潮涌中的我们自己。五月的神州大地,我们的…  相似文献   

18.
在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的第一卷中,马克思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思维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内容,尽管劳动价值理论至今仍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思想光辉,但是在130多年后的今天,也出现了它所无法解答或者当时并没有涉及的问题:第一,马克思建立劳动价值理论所处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当时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主要是指以体力劳动为特征的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现在,已经是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生产劳动的领域已大大扩展,生产社会化程度已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19.
十五届五中全会以来,“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成为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理论学术界多次召开研讨会,发表一系列文章,不仅深刻阐述了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重大意义,而且深入探讨了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问题。围绕如何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二是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现将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意义1.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是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有些学…  相似文献   

20.
一、劳动法制建设的重要性首先,劳动工作实行依法行政,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劳动体制的客观要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时期存在着“以计划代法”的现象,这一点在劳动工作中更为明显,企业职工的各项劳动权利如就业、工资、福利待遇等,似乎不必用法制手段来保障,只要严格按照计划用行政手段保障就行了。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一方面,政府对劳动关系的行政干预弱化,单纯依赖行政管理手段处理劳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已难以奏效;而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力开发、配置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