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斐 《求贤》2011,(12):50-50
在公司.我素有“老黄牛”之称。该我做的,不该我做的,都被我一个人包揽了。别人喝茶聊天时.我却忙得团团转。 因此.同事和上司虽然倚重我,但这种重视却让我喘不过气来.同事们经常动不动就丢过来一个文件夹,让我帮他们做:上司有什么事.也都是直接把材料往我桌上一放.让我抓紧时间完成。尽管颇有怨言,但我还是战战兢兢地接受了。  相似文献   

2.
王志荣 《求贤》2011,(8):20-20
每当我唱起“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下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党啊,党啊,亲爱的党啊,您用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大.教我学走路.教我学文化……”我都能从内心感受到对党的深情。这些红歌,我从少年唱到青年又唱到中年,红歌和红色箴言激励我一生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1,(4):71-71
1.此处省略N个字。2.埋起来。3.眼要是红了,心就黑了。4.当托,你比我有经验。5.自从得了精神病,整个人就精神多了。6.你眼睛带电,一电电死一片。7.我看不起你。8.和谐社会讲究淡定。9.养猪的怎么干出狐狸的事。10.我人才,你天才,不就比我多个二。  相似文献   

4.
王占明  沐海 《求贤》2006,(8):28-29
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演出.我认识了她——湘女,1米66的个头.长得亭亭玉立.端庄秀美,她那清脆悦耳的歌声纷我留下了板深的印象。从那时起.我一直渴望听到她的歌声.那是一种令人终生难忘的天籁之声。然而每次坐在电视机前.我都是在期望中等待,在遗憾中离去。时间一长.竟有点将她淡忘的感觉.直到最近,观看电视剧《新英雄虎胆》,最后的主题歌《白桦林》一下子将我吸引.声音是那样的甜美流畅、音色清晰明亮,歌毕余音萦绕我有点茫然,  相似文献   

5.
万方中 《廉政瞭望》2014,(10):57-57
一个大学生问于丹:“我和我女朋友,毕业后留在北京.我们俩真没什么钱.我买不起房子,就租一个房子住着.我们的朋友挺多,老叫我们出去吃饭,后来我们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饭.我俩没钱请人家吃饭。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无所有,你说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6.
1932年5月.我的家乡连江县合山村成立了党支部.我哥哥宋遵福任党支部书记.我是支部委员。那时.我已经33岁了,组织上交给我的主要任务是跑地下交通.经常和县委书记杨而菖联系.为县委机关送文件,搞联络。合山村的地下交通站就设在我家里。  相似文献   

7.
工作变奏曲     
大学毕业后.我进了一家私企.工作半年后,我当上了一个部门的小小主管,从那时起,我的自信心得到了不小的满足.从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每天的小小成就感都源于下属对我工作能力的信服和对我所作出决策的认同,每天工作并快乐着。但在这家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在我父母的强烈要求下,我应聘到家乡的一所高中任教。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到北京的列车上,许多大人都乐意逗我说话。有人问我去北京干什么。我答不出.就反问他们去北京干什么。他们说出差.我想我也是出差罢。那是1968年。我4岁半,是我第一次离开外婆家.离开上海.所以我只跟会讲上海话的人讲话。  相似文献   

9.
张喜  任慧 《奋斗》2005,(1):44-45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中共双城市委书记李学良从政的座右铭。他说:“我生于斯,长干斯,是这里的黑土哺育了我.是这里的人民造就了我.我要用我的一生来回报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就任双城市委书记两年多来.他用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  相似文献   

10.
早来给谁看     
王兆贵 《求贤》2010,(11):49-49
上班第一天.我想.以后都要像今天一样,早点儿来。这样领导一定会看到我.我可能很快就会受到重用。一个月后,我发现领导从不早来。  相似文献   

11.
韩兆怀 《求贤》2010,(11):9-9
认识你——是一种缘分。算起来,我与《求贤》交往已经两年有余了。还记得刚认识你时,并没有引起我的太多的注意。有一天.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查阅相关信息资料时才拿起随手翻翻。没有想到.这一翻,就与你结下了情缘,你那精心设计的版块.丰富多彩的内容,那“人事”专栏里的“求贤方略”,那“文苑”里的哲思小语.深深地吸引了我,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流连忘返.感觉你的美妙。  相似文献   

12.
李桂英 《求贤》2009,(8):8-8
说起来.我也接近共和国的同龄人。在我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帮助我解难、教育我奋进的老领导、老同事。其中最难忘的是三十余年前任一机局党校校长的张焕莲同志。当时,我在某军工企业担任分管政工的副书记,经常被派到党校学习。因为我毕业于天津师院中文系.党校老师经常交给我一些拟简报稿、写黑板报的任务.渐渐地党校领导熟悉了我.并对我产生了良好的印象。1977年,是这位老校长把我从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推荐到局机关.从事党的组织工作。老人家从市委老干部局顾问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每次见到她.总是给我讲革命故事.进行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13.
我当班主任时,我班小陈同学,属留守学生,由祖父母照顾他上学,平常有些散漫。一天下午上课后,同学们都欢快地跑回教室.但我发现小陈没来上课,直到下午第二节课后10多分钟,他才急匆匆向教室跑来。我当时就想:“这小子旷课玩去了,这是我亲眼所见,一定得给他点颜色!”于是.我在教室门口拦住他.严厉地批评他旷课违纪.并要通知他父母来校对他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14.
平江县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是生我养我的故乡。31年前,通过参加刚刚恢复的高考.我离开了家乡.踏进了位于南国的厦门大学校园.学习、工作了8年。1986年,很多人没想到:阔别故乡多年的我.又从地处厦门经济特区的国家重点大学教师的优越岗位上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平江。我的朋友、同学不解地问:“你是不是脑子进了水,还是搭错了哪根筋?”后来,很多人不理解:“你竟然像一坨‘推子泥’不动不挪,在平江县委宣传部理论宣讲的岗位上一直干到底.  相似文献   

15.
黄梅婴 《学习月刊》2009,(15):53-54
我固执地认为,诗与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人以诗名,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诗人;一是诗以人名,这就要在诗人前加个头衔.诸如当今时代大量涌现的.“书记诗人”、“市长诗人”、“部长诗人”、“将军诗人”等。张庞是我的老首长。30多年前.我们曾在同一个野战部队做宣传工作。进入21世纪.他被许多人称为将军诗人.我习惯性地认为,他也应该属于后一类。近时,他送来一套五卷本《军事与文学的互访·张庞诗文集》,我置于床头.夜夜静心品读,慢慢地.将军印象淡去了.诗人形象站起来。此时我才醒悟,过去的固执和习惯.至少对于张庞是偏见。不过.有一点我不会改变——诗人终究只能用作品来说话.作品是诗人的立身之本.是诗人的唯一光环。  相似文献   

16.
彭真回乡记     
孟昭庚 《党史纵览》2011,(10):17-19
一 1986年5月下旬.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彭真.离京外出视察工作。在赴山西的火车上,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都劝我顺路到老家看一看,我考虑再三.还是不去为好。我那个村里至今派性残余还没有消除.我家里在‘文化大革命’中死T3口人.亲属心中还有气.我回去了他们可能会产生别的想法。虽然我很想回去给老母...  相似文献   

17.
人心是块田     
徐学平 《求贤》2009,(4):28-28
那年.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国营流通企业。初涉尘世,对未来充满幢憬的我感觉一切都显得那般美好.于是.我善待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脏活累活抢着干。但好景不长,也许是新人的缘故吧,我发觉自己竟成了大伙排挤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人活着总要对得起这一天三顿饭.而我只会画画和写点东西。 对我来说.写东西是比较快活的.快活的基础是好多朋友喜欢看我写的东西、至于画画,我的朋友也喜欢,但画画更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卖钱.卖了钱可以请朋友吃饭,可以玩,但画画没有写文章这么让我开心。  相似文献   

19.
我当班主任时,我班小陈同学,属留守学生,由祖父母照顾他上学,平常有些散漫。一天下午上课后,同学们都欢快地跑回教室.但我发现小陈没来上课,直到下午第二节课后10多分钟,他才急匆匆向教室跑来。我当时就想:“这小子旷课玩去了,这是我亲眼所见,一定得给他点颜色!”于是.我在教室门口拦住他.严厉地批评他旷课违纪.并要通知他父母来校对他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20.
周碧 《当代党员》2006,(9):27-28
2002年7月8目,我与前夫离婚整整10年了。就在这天.他带着两个女儿从新疆来看我。看着我和我现在的丈夫恩爱有加,我的生意异常火爆.前夫连连称赞:“你有能耐,干得漂亮!”从此。两个女儿也留在了我身边.10天后,前夫只身一人回到了新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