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柳如是具有才女与英雄的双重性格。她才思敏捷,具有下笔琳琅的超凡才情;她兼能并擅,可以表现多种艺术风格。她的一生坎坷曲折,却在每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上显示了鄙弃摧眉折腰、腆颜事人的傲岸品质与不凡的个性。同样,其作品中也闪烁着这种品质之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网络作品内涵的揭示 ,对其多种形态及保护要求的剖析 ,来突出网络作品的独特个性及与一般作品之不同。该研究对澄清时下人们对网络作品的模糊认识十分有益 ,有助于对网络作品立法保护时分门别类 ,区别对待。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而作品的精神权利这一内容又是著作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对作品的精神权利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首先从作品精神权利历史的角度出发,然后谈及发展中的不断变化,反映出作品精神权利价值的不同方面,特别是在法律层面上的价值.最后论及作品精神权利的合理利用这一问题,通过对其使用方式的分析,寻找到正确合理的使用作品精神权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亮 《工会论坛》2014,(6):127-129
唐代柳宗元论著中所蕴含的政治、文化思想被后人统称为"柳文化",而柳文化中的"吏为民役"思想更是其政治思想的精髓。柳宗元思想受到了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深刻影响,其"吏为民役"思想具体包括民众决定历史观、官吏为民服务观、官吏为民负责观、养民利民观等。其思想不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而且对于当今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学理的角度研究一部经典文本,应从字义、逻辑、文本关联、哲理内涵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综合考察其精神倾向和思想内容。对《孟子》文本中仁者爱人、推恩、恻隐之心、以天下养、父子不责善等几个与舜的腐败案例相关问题的探讨也应作如是观。  相似文献   

6.
在"两非"发展到如是体量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重大问题"论断绝不是偶然的,而是站在完善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高度思考如何把"两非"真正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去这一重大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断的提出不仅实现了"两制"在政策视野上的一体化,而且为实现"两制"在经济上的融合以至统一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一部畅销小说,它的价值非常值得我们去挖掘。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视角,以其中的莎士比亚化和现实主义理论的相关观点为基础,从四个不同角度窥探《活着》的价值和魅力,可以证明了它是一部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作品,具有无穷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职务作品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作品是一类特殊的作品。它的特殊就在于其创作是基于某种特定的义务,而不在于其内容,用途、价值或表现形式。根据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因而职务作品与非职务作品在表现形式即作品本身的属性上并没有任何区别,同样可以划分为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等文学、艺术及科学作品的各种形式。它是一种思想或情感的表现,又通过一种媒体的一定形  相似文献   

9.
1979年8月,我丈夫汪荫德教授因患白血球偏低症,经新疆组织部门特批,调来南方,在长沙湖南农业大学工程科技学院任教。同年底,为照顾夫妻分居,组织上把我也调到湖南农业大学。我是个老新闻工作者。调来长沙前,在新疆日报社总编部任职。我们与柳子明教授的相识,颇具戏剧性。后来我与韩籍国际主义者、著名园艺学家柳子明教授成为忘年之交。一字之师20世纪80年代初,我丈夫业余翻译一份日本农机资料,有个零件的单词十分生涩,查遍外文科技字典,一直查不到,我提醒他,何不去请教精通日语的柳子明教授,他是朝鲜人,也许知道此词的来处。我丈夫立即向柳…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法是一种通过赋予作者的作品以著作权 ,激励作者创作和作品传播 ,促进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与繁荣的知识产权法。无论是从著作权法的历史沿革还是从经济学层面看 ,著作权法具有激励智力创作和传播的功能和价值。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著作权法在激励的内涵上逐渐增加了对智力作品创作和传播投资激励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清代吴越地区的女性文学活动异常活跃,涌现了一大批女作家,其中女诗人汪端的咏史诗和论诗诗开辟闺秀文人创作的新领域.她的诗学天赋和独特的成长背景是她能够在清代才女中独树一帜的先决条件;她虽身为闺秀,然其咏史诗却显然流露出一股热血男儿的英雄气概;汪端对性别意识的表达比较含蓄,对婚姻和家庭的感受在诗歌中鲜有体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理性的声音.汪端诗集<自然好学斋诗钞>,是她对历史的评价和时女性角色的认知的载体,体现了她闺秀和学者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12.
陈平、周勃都是秦末汉初刘邦集团的重要成员,为推翻秦朝、建立汉朝立下卓越功勋。早年,周勃曾诬陈平“盗嫂受金”,陈平不以为忤。刘邦去世之后,吕后用事,陈平、周勃捐弃前嫌,精诚团结,力撑危局,终于乘吕后去世之机,一举诛灭吕氏外戚势力,拥立文帝,共同维护了汉初统一局面,演绎了一幕汉代的“将相和”活剧。  相似文献   

13.
西汉后期,在董仲舒五德终始说的影响下,士人阶层的政治取向经历了由扶持刘汉政权到依附王莽的转变,刘向、刘歆父子是这种转变的代表人物。在当时的历史下,看似矛盾的现象却是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女性觉醒是研究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话题,清代女作家吴藻在这一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吴藻的词曲创作充分表现了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背离和超越性别局限的个性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15.
<列女传>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女史专著,各个朝代版本众多.在历代著录人所见版本基础上,对众多的<列女传>版本进行考察比较发现,自汉朝刘向校订本以来,<列女传>版本源流演变有其自己的发展线索,各版本有其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与明前期闽派、浙派诗人以全面崇盛唐尊李、杜为主流的诗学观不同,吴中诗人对诗歌的审美取向有着自己鲜明特色,那就是偏重对浑朴自然艺境的崇尚和对韦应物、柳宗元诗歌风格的推尊.他们反对刻意为诗,尊重自由抒发,追求浑朴自然,致赏清雅闲淡的孤情高趣,寄寓不累世务的自由情怀,体味孑立特起的卓绝人格,展现自由创造的潇洒风度,既体现了吴中地区怡情悦性崇尚审美的诗性人文传统和崇尚隐逸向往自由的生活习性,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治空间挤压下士人的无奈.  相似文献   

17.
窦蒙、窦臮兄弟是代北鲜卑文化传统在中唐承续的代表人物,他们合力完成的《述书赋注》是唐代书学的扛鼎之作之一。在汉族文人书家辈出、书法实践与书学理论高度繁荣的唐代,这样一部辞藻雄赡、理论精深,并有体例创新的书论巨著出自于鲜卑后裔之手,既是胡汉文化交融的产物,也是窦氏的书法传统与时代文化共同孕育的成果。细绎《述书赋注》的文本结构,是由《述书赋》、注、《字格》和《题述书赋后》四个部分组成,其在东汉以来的传统书学著作中,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著作体例,由此推动书学著作成就的创新。具体来说,赋与注的结合,造就了一部汉唐间规模最大的周秦书家传记体书学史巨著;引史注法入于赋注,造就了第一部史注体书学史巨著;《字格》的产生,又造就了第一部具有传统书学概念体系建构意义的书学论著。《述书赋注》的产生,是对汉唐间文化与学术传统的遵循和发扬,是魏晋以来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在唐代、在书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晚清光绪年间,浙江地域除了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外,还出现了像夏曾传的《四海记》、见南山人的《茶余谈荟》、杜求煃等人合撰的《客中异闻录》、吴绍箕的《四梦汇谈》、孙德祖的《寄龛志》、王嘉桢的《在野迩言》等数量众多的志怪传奇小说集,我们选取其中的十种进行考查。这些作家和作品的发掘研究不但对浙江地域文学具有创新意义,对整个中国文学史料也具有补充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与前代相比,唐人有幸生在中外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亲历印度佛教文化渗入汉唐文化的历史过程,并对异域观念进行当下性思考,产生一种审视异域的独特文化视野。反映在文本中,那便是唐人文学作品中存留许多关于印度佛教文化魅力及来华天竺僧形象的描写,诸如唐诗、小说等都是考察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