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近两年的"文化热"中,青年文化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如何正确评价青年文化?青年文化有何特征?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何作用?本文就此谈一点浅见.(一)什么叫青年文化?青年文化可以从三方面来界定.一指历史比较短的文化现象.比如电视文化与电影文化相比,电视文化即可视为青年文化;二指文化的创造者是青年.比如青年哲学、青年文学.三指在青装已成为汉民族文化的象征.再如,30~40年代,中国"旗袍"已发展为民族文化,青年、中年、老年都穿,被世尽喻为"东方女性美"的象征.可50~60年代被淘汰,80年代以来在一部分青年中又出现,"旗袍"又转  相似文献   

2.
王水雄 《人民论坛》2022,(16):42-45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被党和人民寄予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的殷切期望和时代重托。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而个体社会责任便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之一。营造勇担个体社会责任的新时代青年文化,需要助推青年个体健全权责平衡意识、增强生活现实感;优化群体互动、鼓励群体间竞争、注重亚文化沉淀的“程序公正性”;以系统性方法把握青年文化营造、将责任意识培育贯彻到青年成长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17年前的非典,80后站了出来,17年后的新冠肺炎,90后同样挺身而出。不管什么时代,什么紧急情况,中国青年从未让人失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无数怀揣远大理想、深植家国情怀的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90后、00后一路披  相似文献   

4.
<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挑战。今天,更为年轻的“90后”已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的主流。他们的整个成长历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又使得他们成了自小就接触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Z世代”。可以说,他们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嗨”的人生体验。但是,这一代人迈向劳动力市场时却遇上了经济转型、竞争加剧、就业困难等现实挑战,一部分年轻人选择消极的方式来应对,而这逐渐成为弥散在青年群体中的一种文化症候。  相似文献   

5.
人是文化的主体。因此,关于青年文化研究的第一个理论前提,是对作为青年文化主体的青年人的认识。以往全部围绕青年文化的概念界定或理论探讨产生的种种争议,几乎无不可以在对青年人认识的分歧上找到它的根由。什么是青年人?换句话说,即何谓作为青年的人的存在?依不同的观察角度或理论思维的侧重点,以往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一般沿着两个方向来进行。一是依人的生理发生机制,把  相似文献   

6.
青年探索,探索什么?在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青年的先锋作用,这该是探索的主要内容吧? 这里就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都要探索: 一是什么是时代精神。通过先进青年典型人物的研究,从理论上阐明他们的思想发展和成长规律,树立当代青年的楷模,使广大青年学有榜样,共同努力培育新一代。  相似文献   

7.
作一次文学旅行,也许是冒险,但我想一定很有趣。特别是沿着我国傣族文学之流节节上溯,会发现许多令人惊叹不已的瑰丽风光。众所周知,我国的傣族文学与东南亚文学、印度文学有十分明显的姻缘关系,但她们是不是就同一祖先?一个民族会不会只有外来文化,而没有自己的文化?各个民族的文化是不是他们民族的历史和坏境的产物?探讨这些问题是很有意义的。本文选择《召树屯》作为追溯对象,是因为她不仅在我国的傣族地区,也在东南亚各国、日本、朝鲜、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广为流传,很具有代表性。从基地出发既然要探索,当然先要把《召树屯》这部作品的面目弄清楚。《召树屯》的主题是什么呢? 无疑是歌颂召树屯和喃婼娜的纯真而又高尚的爱情。从勐板加的王子召树屯在金湖  相似文献   

8.
高原畅想     
偏远跟落后没有固定的逻辑关系。常人的想象力总是贫瘠的。清贫的生活对人是—种需要。 干瘪苍白软弱,文人为什么非得这样,什么都干不了的人就是文人?这是什么道理? 种地,做工,搞实业,教书,种种让人生存的职业最终产生人类的文化。作家想发财,巴尔扎克也就没必要写《欧也妮·葛朗台》,直接给老葛朗台写报告文学或者传记就行了。 文学是一种很古老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青年的需求是丰富多彩的,并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其间的差异性也很大。一本刊物要想生存,就必须能够满足青年的某种需求,为青年提供某种服务,这是人人明白的道理。《中国青年》定位于“中国励志第一刊”,感召青年“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青年文摘》则十分关注青年的生存状态,以“篇篇精彩,期期优质”赢得了上百万青年的心;《知音》杂志以情感为矛,直刺读者心灵中最软的地方,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中国青年研究》能满足青年的什么需求,能为青年提供什么独特的服务呢?提供给青年梦想,我们不如走过了80年光辉历程的《中国…  相似文献   

10.
武汉文化与其他城市文化的区别在哪里?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以为这实际上是三个问题:第一,武汉文化的基础是什么?第二,武汉文化属何种类型及其如何演化?第三,武汉文化的独特之处何在?弄清了基础,就比较容易弄清其类型及演化,弄清了前两个问题,再与其他城市一比较,也就显现武汉文化的独特之处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代人都会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问题。纵观人类历史的进程,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那么,作为 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当代青年,“天将降”何“大任于斯人”呢 ?  一、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就我们国家而言, 21世纪我国经济的发展理所当然地要转移到依靠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时代潮》2001,(1)
2000年,"新同事文化"话题曾一度风靡各家媒体,都市青年,尤其是白领青年不仅上班时间默契配合、友好合作,下班还经常一起聚餐、逛街、泡吧、聊天,把同事圈作为主要社交圈。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本刊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雷抒雁:这年月,出现茶文化、酒文化、食文化,如今又出来新同事文化,什么事情都愿意与文化结缘,也算是附庸风雅吧,其实这种现象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内涵,新同事与传统的同事关系没有质的区别,我们这代  相似文献   

13.
自从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市就成了人们瞩目的地方,深圳青年的现状,也随之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深圳青年在追求些什么?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特点?关于这些问题,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议论。一九八三年十二月,我们在深圳作了一次题为《深圳青年余暇时间的安排》的调查,向分别属于深圳三十六个单位的青年分发了173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50份。在接受调查的青年中,有合资和独资企业的职工,国营工厂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武装民警,海关人员,商店售货员,宾馆和  相似文献   

14.
为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我常常问自己:我对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青年文化(目前似乎没有关于“青年文化”的一致公认的权威界定,如果参照我国官方关于共青团的年龄,即14-28岁之间,“青年”一代大致相当于我们常说的80、90后一代),到底了解多少?对此我是非常怀疑的。怀疑也就是心里没底。我对青年一代充满了了解和交流的渴望,但是在现实中却感到这种渴望根本不被青年一代理解。这是很多我的同龄人的普遍感受:他们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他们希望和孩子交谈,但是孩子根本没有和你对话的欲望,他们懒得理你。独生子女家庭的一个最常见的现象是:孩子一放学回家就躲进自己的房间(有点礼貌的则和父母打个招呼),吃饭的时候狼吞虎咽,对父母的问话爱理不理,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着,吃完饭马上再次像躲瘟神一样躲进自己的小天地。  相似文献   

15.
A.从文化的视角认识青年、理解青年、教化青年乃至研究青年,是近年来我国青年研究的一个热点.有人说,这与中国前几年兴起的"文化热"有关.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即"文化热"为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青年,提供了一个契机;但更主要的是青年本身确属一种文化的存在,各种青年现象既有它得以产生的文化缘由,也有它寻求发展的文化旨归.B.文化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伴生现象,它的产生与人类自身的起源与生俱来并协调发展.而"只要作为一段生命历程的'青年'一出现,就可能出现一种青年文化"(〔美〕理查德·弗拉克斯:《青年与社会变迁》中译本第53页).青年文化属于人类文化中的一个方面,是社会文化主体结构中的一个次生层面,因而它的产生和后来的发展,也将遵从人类文化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正因为如此,我们对青年文化发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民间口头文学,是什么社会文化背景之下的文学?民间流传的口头作品,在形态上有别于书面创作文学,这无疑是很清楚的。但深入一步来看这个问题,古昔传承下来的传统口头文化,与如今成熟而相对独立的文学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到底有没有区别?如果有,又表现在哪些地方?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更好地认识少数民族口头文化的特点,无疑是有意义的。就以景颇族传统仪式古歌来讲,孤立的一部整理出版的传统仪式古歌作品,同在具体的传统仪式活动中唱叙的古歌,二者之间显然存在着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远在景颇  相似文献   

17.
文学研究中有一句人们十分熟悉的话:“文学是人学”,指的是文学应当去关注人生,研究人生,那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一种富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创造精神,这是人生社会属性的具体体现。而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应该为弘扬人的这种创造精神服务,从而使之更加有益于社会和人生,这样,文学也就具有了一种精神品格。下面,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是,这种反映在不同的地区却存在着差异。深圳的青年干警生活、战斗在特区,他们的心理必然会与特区的各个方面: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特区青年干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们的心理活动又有什么特点?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怎样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范围是18岁至28岁的青年干警,共七百八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最后一批"90后"已经全部成年。正如"80后"一样,"90后"也曾一度被一些人视为"垮掉的一代"。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一些非议,这一代青年大学生乘着信息、互联网及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快车成长了起来,在价值观和思想行为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是否打破了"垮掉的一代"的预言?他们热爱什么,关注什么,又期待什么?他们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玲  戴树根 《人民论坛》2022,(15):104-106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蛰居族”“尼特族”人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国内一些年轻人也衍生出类似心态,或宅家“啃老”,或四处闲荡,或愤世嫉俗,或安于现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奋斗的“火把”不应被蛰居这种社会生活的病态文化浇灭,而应由新时代青年接过,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继续前行、步伐坚定,不畏荆棘、心怀家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