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枫 《新民周刊》2022,(25):79-79
在这些好莱坞的片场,她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经典电影幕后的点点滴滴,成为电影背后不可多得的花絮和史料,而其本身,又具有很高的摄影艺术价值。这本《幕后》是传奇女性摄影大师玛丽·艾伦·马克40年的好莱坞经典片场实录,也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艾伦·马克的摄影集。美国女摄影家玛丽·艾伦·马克是玛格南图片社的重要成员之一,大学毕业后,她曾旅行到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意在开阔眼界,锻炼自己,同时寻找成功的机会。回到美国后,马克移居纽约,继续为以前的校友杂志和一些不出名的杂志拍照。一次,当她在为校友杂志拍照时偶然遇上了后来《观察》杂志编辑帕特·卡拜恩,后者使她的作品很快出现在著名的《观察》杂志上。  相似文献   

2.
国发[2012]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  相似文献   

3.
战后,东南亚国家出现大量排华、反华运动。本文试图从种族支配主义角度分析东南亚排华原因,即东南亚的主体民族要建构自己在政治与经济上的支配地位。战后初期,东南亚华人在私人经济方面相对于原住民群体占据着优势地位,这与原住民要在经济上建立民族经济支配地位形成了冲突,故当地政府制定各种政策排斥、限制华人的经济力量,并且由此涉及华人的认同问题、公民身份问题和政治参与问题。"华人支配国家经济"是东南亚各国对于华人族群的刻板印象,本文认为华人并不是东南亚国家经济的支配者,国营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才是东南亚真正的经济支配力量,华人只在私人经济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东南亚的原住民族群要建构和维持自己的种族支配地位,这是东南亚华人社会发展必须面对和适应的一个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4.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认识问题日益成为日本与邻国关系紧张、国民感情大滑坡的重要原因。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制造历史教科书事件、发表泯灭人类良知的奇谈怪论,刺激当年受害的邻国作出强烈反应,引起外交抗议或民众示威,对东北亚区域自由贸易共同体的建立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产生消极影响。若追根溯源,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言行,与天皇裕仁的《终战诏书》及其衍生物"终战史观"关联密切。诏书的发表,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战败前夕美国与日本相互博弈的结果。总之,日本右翼势力历史认识问题缘起复杂,需要多角度的分析,把握其实质。  相似文献   

6.
一、法律改革和妇女基本权利 二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主体的占领军,在日本社会进行了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由此翻开了日本社会民主化的新篇章。其中与妇女关系最密切的是:给予妇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重返国际社会后迅速崛起,实现了经济复兴并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岸信介内阁成立后,提出"亚洲开发基金"构想,旨在以东南亚的资源、日本的技术与美国的资金形成"三位一体"模式,建立起日本主导的地区互补型经济秩序。在推进这一构想的进程中,岸信介将日本的身份定位成"亚洲盟主",以经济合作与战后赔偿为手段拉拢东南亚国家,同时以反共与援助东南亚的名义,游说美国充当"高级合伙人",即日美共建亚洲开发基金。但这一构想因东南亚国家的疑虑和美国的不信任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8.
在冷战后令人眼花缭乱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一种政治现象颇为流行,那就是全民公决。1991年苏联举行有关是否维持联盟的全民公决为世界瞩目,它是苏联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公决。随后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就共和国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90%以上的投票者赞同乌克兰独立。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丹麦人于1992年6月2日就马斯特里赫特条  相似文献   

9.
战后,菲律宾的华文教育曾发生过两次大的转折,即1955年菲律宾政府全面督察华文学校和1973年菲政府颁布华校菲化律。以这两次转折为界,战后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1945——1955年;1956——1973年;1973年——现在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11.
正如大沼保昭在他的新书中指出的那样,“历史认识”本来只是一个普通名词,可以泛指任何与历史有关的思想、观念、解释或认知。然而,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个词在Et文语境下却开始频繁地与某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及特定的历史事件关联起来。当媒体或学界谈及“历史认识”时。  相似文献   

12.
李小军 《东南亚研究》2007,(4):41-45,81
二战后,泰国对华政策经历了冷战时期和冷战后两个阶段.冷战期间,在泰美关系演变和泰国自身安全利益需要的双重因素影响下,泰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从敌视到合作、从合作到结盟两个阶段.冷战后,在国际政治格局大调整和大变动的背景下,中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地位较冷战时期虽有所下降,但泰国在一定程度上仍支持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发挥作用,对华奉行谨慎和务实的"调适性"政策,中泰从战略伙伴发展为经济伙伴.  相似文献   

13.
华人移居柬埔寨的历史十分悠久 ,华人同当地社会和民族的自然同化历程在二战以前就已经开始了 ,但大多数华人仅把柬埔寨作为自己的客居之地。战后 50年来 ,随着东南亚地区主客观政治环境的变化发展 ,尤其是柬埔寨独立后 ,在其内外政策的调整变化下 ,柬埔寨华人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经历了 4个发展阶段。本文对这 4个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阐述 ,并对促使战后柬埔寨华人社会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 ,认为经过战后50年的发展 ,柬埔寨华人社会正处在加速演变的过程中 ,华人同化于当地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战后东南亚诸国政府对华侨华人经济几乎都实施过严厉的限制和打击 ,然而 ,东南亚华人经济的发展依然比较成功 ,如何解释这一矛盾现象 ?本文认为 ,东南亚政府对华侨华人经济限制和打击的局部性和时间性 ,以及东南亚当地经济的发展 ,为战后华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遇 ,是战后东南亚华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人的公私观经历了三次变迁。战后初期,随着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天皇制及家族制度的解体、"灭私奉公"观念的淡化以及自由民主人权意识的上升,私的立场得到重视和强调。经济增长时期,现代化的企业组织成为日本新兴的共同体,日本传统的主从关系支配下的拟家族式的序列等级制,以及"恩情"与"奉公"的伦理融入企业制度中,日本人的奉公对象普遍指向企业,公的意识高涨。泡沫经济破灭后,终身雇佣制的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受到冲击,个人能力主义上升,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弱化,重视家庭及个人之私的趋势抬头。与此同时,对爱国心的强调、以及在国家之公与个人之私之间构筑社会公共层面的呼声,体现了日本人公私意识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7.
政治理念是主导国家政治的基本观念.尽管战后日本具体的政治政策不断地变化和调整,但概括起来,其政治理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非武装中立"、"经济立国"、"国际国家"和"参与建构世界新秩序".  相似文献   

18.
现行《日本国宪法》是1947年实施的.宪法从诞生之日起"修宪"、"护宪"之争从未间断.在60年的宪法斗争中焦点始终是宪法第9条.由于第9条规定了禁止日本拥有军队和享有交战权及集体自卫权,限制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因此人们又将这部宪法称为"和平宪法".1在推动修宪的势力当中,自民党和右翼势力始终首当其冲.而社会党、日本共产党和工会一直是坚定的护宪力量.考察宪法斗争历史及现状,分析护宪运动陷入低潮的内外因,将有助于理解当前安倍政府的修宪政策,能够预测今后宪法斗争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技术引进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仇朝兵 《美国研究》2006,20(1):41-58
在伊拉克扩展美国式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是美国在伊拉克的重建目标之一。本文以美国在日本和伊拉克战后重建为案例,对美国对伊拉克和日本的重建政策、重建进程等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分析影响伊拉克重建的诸多因素,如战争的性质、处理旧政权的方式、所处国际环境,以及伊拉克和日本的社会、政治与文化差异。文章认为,这些因素对伊拉克的重建进程都具有一定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伊拉克内部的政治分裂、宗教和教派矛盾及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经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