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上单于的儿子军臣单于在位时,汉朝皇帝换成了一代雄主汉武帝。汉武帝初登大宝,年轻气盛,雄姿相当英发,觉得汉朝积累的六十年,实力雄厚,又养了大批战马,不能再容忍北方那个不地道的邻居了。  相似文献   

2.
甄霄启 《各界》2012,(12):70-71
清朝在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到了中期就走了下坡路,开始走向衰败,尤其是道光皇帝当政期间,曾经强盛的大清朝逐步走向衰落且毫无回转之势。因为各种原因,道光帝并没有显赫的功绩,但也算是一位勤政的皇帝,可惜这位皇帝有个致命伤——抠门。作为个人抠门,有利有弊;可是作为皇帝抠门,这就有可能误国了。  相似文献   

3.
一张 《瞭望》1995,(35)
皇帝“驾崩”,称为大行皇帝.在电视剧中,灵牌上却题“大明嘉靖皇帝之灵位”;给皇帝奏事,用一个大信封装着奏折;写“杨家将”的影视作品中,杨府正门匾额大书“大宋敕建天波府”——全是可笑的“假古董”.很有名的影视作品《红楼梦》中,贾府正门匾额“敕造荣国府”五个字,不知如何排列为是?有的从左  相似文献   

4.
江南尘 《学理论》2009,(3):82-82
人们说起北方冬季,总会想起朔风凛冽,严寒逼人,滴水成冰,哈气成霜,冰封雪裹,寒凝大地,北风如剑,雪片似刀,一片肃杀,严酷。梁实秋在《北平的冬天》开头就写道:“说起冬天,不寒而栗”,因而发出“可怕的冬天”感叹。其实,他没有到过真正的北方,没有亲身感受真正的北方冬天。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二年四月,胡耀邦同志到河北太行山区易县视察时,曾经明确地说:“河北要翻身,大概要靠太行山。太行山面貌不改变,生态环境改善不了,河北就富不了。”胡耀邦同志最近在北方旱地农业工作会议上又一次指出:“要实现我国北方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我看来,第一位的工作是种草种树。”  相似文献   

6.
唐永淳二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逝于东都洛阳,临终前留下遗诏,命太子李显“于柩前即皇帝位”,同时宣布“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这句话的政治意义非同小可,因为它赋予了武后参与朝廷决策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从两千二百多年前嬴政统一中国封号“始皇”帝算起,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共有二百多位皇帝。其中最有传奇性的,莫过于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清朝的第十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他那从皇帝、战犯到自食其力的普通公民的一生,在古今中外的皇帝中,都是绝无仅有的。难怪在他逝世近二十年后的今天,他仍然是人们颇感兴趣的人物之一。不是吗?如今,有五部以中国末代皇帝为题材的影视剧,正在摄制或筹备摄制,而且主持摄制的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这五部影视剧是:中国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大陆和香港合拍的故事片《火龙》、中意合拍的故事片《从皇帝到公民》、大陆和香港合资拍的故事片《末代皇后和皇妃》、中美合拍的影片《中国的故事——末代皇帝》。  相似文献   

8.
皇帝怕什么?     
李兴濂 《各界》2011,(4):35-35
不知从何时起,皇帝身边有个起居舍人,专门负责“起居注”的工作,也就是专门记载皇帝每天的一言一行,包括皇帝的“幸”事等隐私,也要如实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无论属于何党派,崇拜何种主义,都承认“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辛亥年即1911年,满清最后一位皇帝  相似文献   

10.
马亚丽 《各界》2011,(10):32-32
本篇题目是发生在明朝末期的一件事情,即崇祯年代。相当于监察委员的言官熊鱼山,姜如农二位大人,本着自己的监察御史的职责,看到皇帝在政治上出现了错误,立刻就提了出来,用咱现在的话说就是把皇帝批评了一顿。  相似文献   

11.
日前在报上看到一组图文并茂的新闻摄影作品:某文化娱乐公司推出“参与性娱乐项目”:“请您当皇帝”。某公司总经理“财大气粗”,抛出68888元巨款,买来了当“开国皇帝”的权利,他看龙袍、坐龙椅、受朝拜、品御点,着实过了一把皇帝瘾,其夫人也夫荣妻贵过了一把皇后  相似文献   

12.
文建平 《各界》2013,(1):2-2
晋商的发迹始于明朝建国之初。明朝建国后,国防的重点在北方,主要是防止蒙古人卷土重来。朱家王朝在北方边境部署了上百万的军队,这就需要大量的军需物质。为了解决军队的物质需要,朝廷以“盐引”为酬谢,鼓励商人把粮食草料运输到边塞,这就是明朝的“开中制”。  相似文献   

13.
乾隆是一个热爱戏曲的皇帝,但又非常热衷于禁戏、限戏。乾隆四十年(1775年),皇帝钦点戏文《喜逢春传奇》有“不法字句”,谕令地方官“查明所有纸本及板片,概行呈缴”,拉开了乾隆朝严厉禁毁戏曲运动的序幕。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11月11日,皇帝又在上谕说,“因思演戏曲本内,  相似文献   

14.
范军 《各界》2011,(10):46-48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承继正德皇帝大统的朱厚熄入京,与推举其接位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发生权力之争,历三年之久而胜出,从而彻底改变了“强臣弱君”的政治局面,为其随后长达四十多年的嘉靖之治奠定了稳定局面。  相似文献   

15.
任士英 《各界》2010,(9):58-60
东汉安帝元初二年(115年),入春以来,京师洛阳城内一连几个月都滴雨未降。到了初夏时节,城内已显得异常干燥。但是,这一切丝毫没有妨碍四月二十一日丙午的册拜皇后大典。这一天,满朝文武齐集殿内,安帝身边正襟危坐着皇太后邓绥。太尉持节捧玺绶,由宗正卿(汉为二千石官)出班高声宣读册封皇后的策文,读罢,一位仪态万方的少女出班款款下拜,向皇帝和皇太后谢恩,太尉授给她白玉雕成的“皇后之玺”。  相似文献   

16.
一位领导同志在谈到上海治安状况时作过如下形象描述:“上海姑娘背包在身后,北方姑娘背包在胸前”.  相似文献   

17.
陈梧桐 《各界》2011,(10):43-45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第14个皇帝。万历十年(1582年)他亲政时,“帑藏充盈,国最完富”,“太仓积粟,可支用十年,同寺(太仆寺)积金至四百余万两”。但到了万历中后期,却是“环视库房,一空如洗”,边镇饷银“逾时历年不能给发”,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相似文献   

18.
王碧蓉 《各界》2013,(9):6-8
复辟帝制失败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怀仁堂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众人按文东武西的排列,向他行三鞠躬礼。袁世凯用河南口音发表如下演说:“大位在身,永无息肩之目。故皇帝实为忧勤惕厉之地位,决不可以安富尊荣视之。且历代皇帝子孙鲜有善果,平时一切学问职业皆不得自由,故皇室难期发达,予为救国救民计,牺牲子孙,亦不敢避。”难道袁世凯已经预测到他的登基对于“子孙鲜有善果”,是一种悔意吗?还是对于子孙的叮嘱:远离政治,切莫步他后尘?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7,(3)
正“花砖细布擅奇工,暗焦松枝地底烤。静坐只疑春煦育,闲时常觉体冲融。”这是道光皇帝吟咏火炕的诗。中国北方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日采暖成为北方人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在漫长的与大自然的角力中北方民族找到了战胜寒冷的最好伙伴,这就是火炕。火炕的源流,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没有形成共识。但火炕产生于中国北方,似乎已经得到研究者的公认。从目  相似文献   

20.
新疆的塔塔尔族最初生活在我国古代北方草原;他们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以人数排序到了第53位却被公认为“高学历”民族;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奋战在教育事业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是一个知识分子云集的民族,一部新疆现代教育史写满了中国塔塔尔民族的不朽风云。翻开历史的画卷,进入塔塔尔族的历史,关注塔塔尔族的教育发展史,从中探询塔塔尔族教育程度普遍偏高之原由,可供其他民族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