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湖湘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湖南书院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 ,书院士人的学术研究与创新提升了湖湘文化的理论思维的高度 ,使湖湘文化能够与时俱进 ,不断立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沿 ;另一方面 ,书院的普及以及文化传播活动 ,促使主流文化向边远地区不断推进及向下层民众传播 ,拓展了湖湘文化分布的广度 ;同时 ,书院的藏书、刻书事业推进了湖湘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书院的教学活动又培养造就了大量人才 ,为湖湘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一、古代湖南书院的发展概况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它肇始于唐…  相似文献   

2.
论近代湖湘文化的开放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近代湖湘文化的开放精神彭大成在论及近代湖湘文化时,有一种观点认为:湖南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内陆省份,人民刚劲质朴,吃苦耐劳。但与江浙、广东等沿海省份比,湖南人则显得比较闭塞保守,不够开放,这是湖湘文化的待点与缺点之一。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从世界历史来...  相似文献   

3.
<正>江浙文化历史悠久,因此,关于他的文化精神有各种各样的概括,很难简单地用几句话概括出来。今天我结合当代作品,从几个角度谈谈对江浙文化的理解,即这是一块人间的福地、宗教的圣地、经商的宝地,同时,还是从文的清静之地。一、江浙山水、美食文化与文学创作江浙一带被称为江南,江南好,是中国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为什么?江浙一带水比较多,物产比较丰富,老百姓  相似文献   

4.
楚文化对湖南文学思想传统的影响概括地说 ,楚文化的核心是进取精神、开放气度和创造意识。朱汉民先生把湖湘文化的精神说得更细 :忧国忧民、实事求是、通变求新、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等等。这里 ,涉及到楚文化与湖湘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朱汉民先生认为 :湖湘学派是南宋时期的一个理学学派 ,而湖湘文化则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与湖湘文化的关系是 :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楚文化中 ;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 ,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 ,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几次大规模的移民 ,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  相似文献   

5.
胡艺华 《传承》2009,(12):158-159
湘女文化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一脉,也是中国女性文化的重要代表,更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推广湘女文化是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推动湖湘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推广湘女文化是培育湖南女性文化特色品牌、推动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要着眼于文化强省的战略需要全面推广湘女文化。  相似文献   

6.
湖湘文化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个分支,其精神内核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精神。这种精神始终贯穿于湖湘文化的发展中,无论是其历史传承、哲学思考、传统的经世致用学风,还是敢于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都体现了湖湘文化既遵从于传统文化的和谐内核,又别有发展的独特风貌。这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湘女文化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一脉,也是中国女性文化的重要代表,更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推广湘女文化是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推动湖湘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推广湘女文化是培育湖南女性文化特色品牌、推动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要着眼于文化强省的战略需要全面推广湘女文化.  相似文献   

8.
朱汉民 《求索》2012,(6):134-136
湖湘文化的建构过程,与湖南人对周敦颐的历史记忆、文化诠释是密切关联的。本文通过湖湘学人对周敦颐的历史记忆、文化诠释的探讨,以阐发湖湘文化的建构过程、内涵及其特点。湖湘士大夫不仅强调濂溪之学的作为儒学正统的普遍性意义,尤其强调其地域性意义,他们对濂溪学意义的双重强调,具有地域文化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朱爱民  ;彭先国 《求索》2008,(3):227-229
湖湘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脉络相通,两者都推崇拼搏到中流击水。湖南人的拼搏精神根植于湖湘文化,随着近代湖湘人物之活跃崛起,这种湖湘思想亦耀眼于历史长河,历久不衰。湖南人懂奥林匹克,这种懂是一种大悟,是一种思想。既悟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也悟到了超越奥林匹克精神之上的东西。湖南人擅拼搏,一旦发轫就会惊天动地,历史与现实,似乎都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湖湘迁谪文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只有从文学和文化关系的角度 ,从湖湘文化结构的整体网络中来透视它 ,才能从根本上把握湖湘迁谪文学发展繁荣的历史脉络及其深层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求索》2003,(3)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于 2 0 0 2年 6月经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批准建立。基地首席专家是凌宇教授。基地依托文学院中文、历史两系 ,涵盖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 ,省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湖湘文化研究是湖南师范大学文史两个学科的特点与优势 ,在九五期间湖湘文化研究被列入湖南师范大学“2 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经过多年的建设 ,目前 ,湖南师范大学的湖湘文化研究已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优化的研究队伍 ,其中中青年教授 40余人 ,博士 3 0余人。基地拥有资料室 7个 ,藏…  相似文献   

12.
湖湘文化濡染的韩少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燕 《湖湘论坛》2004,17(3):73-74,78
湖南是一个乡土色彩十分厚重的地域 ,历史悠久的湖湘文化对湖湘文人的审美视野与人格构造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湖南文人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心理定势。而在新时期的作家当中 ,韩少功受湖湘文化的濡染是比较典型的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创作中的审美趣味上 ,而且体现在其人格精神的建构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侧重讨论了“徽州文化”与“徽学”这两个不同概念的内涵,指出:徽州文化是历史上徽州区域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而徽学则是一门以大量的徽州文献、文书和文物遗存为依据,以历史上徽州的区域文化为直接研究对象,并通过它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徽学固然以徽州文化为直接的研究对象,但其研究对象更为广泛,其价值在于通过留存众多的徽州历史文献认识中国历史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肖铁肩 《求索》2010,(11):224-227
文章探析了人民军队将帅接受湖湘军事文化的三个来源和途径。认为湘籍将帅本身直接受到湖湘文化的影响是主要途径,黄埔军校等军事院校对湖湘军事文化的传播是重要渠道,而近现代湘籍军事家对部分非湘籍人民军队将帅的影响则是又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湖湘文化在中国文化圈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它所蕴含的军事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黄埔军校也受到了它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湖南人在黄埔军校师生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历史上湘籍人物的一些军事著作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被全体师生所认可,蒋介石更是对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极力推崇.这种影响推动了黄埔军校的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湖湘军事文化中的封建糟粕也对军校的塑造注入了不利的因子,使其最后沦落为蒋介石的私人工具.  相似文献   

16.
湖湘体育文化是湖湘文化的一部分,来源于湖湘体育思想精髓和当代湖湘体育健儿的实践。而反过来,湖湘体育文化又会丰富湖湘文化之内涵,指导湖湘体育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鼎新湖湘文化 振兴湖南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宋时期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胡宏提出了“道器不相离”的学术主张,成为湖湘文化传统的一大特色。我们今天研究湖湘文化,也应该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学术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上,顺着由“道”而“器”的思路,由湖湘文化传统入手,又超越纯文化的视野,着眼于湖湘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在当代社会的继承、创新和应用,把弘扬湖湘文化与加快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在对湖湘文化传统的理性审视中,挖掘、弘扬湖湘文化的精华和现代性因素,并革故鼎新,赋予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内涵,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生机活力,成为推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湖湘文化是具湖南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谷嘉 《湖湘论坛》2008,21(6):61-63
湖湘文化是宋代湖湘学派形成后出现的颇具湖南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湖湘学派是湖南有史以来出现的第一个哲学流派。湖湘学派性本论的哲学体系不仅为湖湘文化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也规定了湖湘文化的特质和价值,构成了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9.
文化理想、文化批判、文化创造与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人相伴而生、相和而成、相随而行,是人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自觉就是人本身的自觉,亦即人对人的本质力量和实践活动的"自知之明".文化自觉既是一种现实情态,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生成和存在于文化创造之中并通过文化理想和文化批判表现出来.马克思对私有制和异化劳动进行了历史考察与批判,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图景,开启了20世纪文化批判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朱汉民 《求索》2014,(1):26-31
“精神气质”是一种主体化的文化,包含着道德精神与心理气质两个层面涵义。学者们往往以道德精神与心理气质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精神气质”概念,来表达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的文化心理结构。湖湘文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一种地域化士人精神气质的形成。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湖南人之性质”或“湖南人底精神”。湖湘“民性”与“士习”的渗透与融合,推动了一大批兼有劲悍民性与道义士气的湖湘士人群体崛起。明清以来,湖湘士人以十分鲜明的精神气质,而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特别关注和敬仰。湖湘文化的历史建构,同时是湖南人的精神气质的建构;湖湘文化的区域特质,特别体现为湖南人在精神气质上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