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解决代理问题的最佳办法应是建立一套既能够有效约束代理人的行为,又能激励代理人按委托人的旨意及设立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减少代理成本的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委托代理理论最初是被经济学家用于研究现代企业,即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造成的委托人利益受损现象。但是,事实上在公共行政领域也存在着众多的委托代理关系,也产生了一些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代理问题。本文着重探讨我国代表与选民关系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并提出解决代理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田光伟 《求索》2008,(3):22-24
本文首先讨论了委托代理理论和企业层级组织理论的发展及内涵,然后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企业层级组织以及如何克服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委托代理成本的角度,使这两个理论有机地结合并为其运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刘峻峰  钟云华 《湖湘论坛》2008,21(4):117-119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我国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应被视作一种虚拟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虚拟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了政府全面掌握国家教育权,高校缺少自治权,高校存在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行为,政府承担着巨大的委托代理责任与风险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社会转型期,高校需要更多的自治权,这要求我们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激励、约束和竞争机制,并对原有虚拟委托代理关系之外进行市场化改造,以构建出政府与高校之间真正的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4.
委托代理视角下地方政府公共危机预警失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预警是危机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但地方政府却往往对预警采取消极态度,致使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公共危机由于预警失灵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公共危机预警中,中央政府、地方公众和地方政府之间隐含着委托代理关系,但在现有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作为代理人选择消极预警是其最优策略。治理地方政府危机预警失灵,必须针对代理问题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识别功能;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企业托管经营是德国政府在东西德统一后,针对东德那些濒临破产、拍卖不成的国有企业实行整顿再出卖或破产,实现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渡性措施。企业托管经营是指委托主体通过契约的规定,在一定条件下或一定期限内,将本企业法人财产权的部分或全部让渡给受托主体,从而实现财产经营权和处置权的有条件转移。换言之,就是通过契约形式,受托主体有条件地管理和经营委托主体的资产,有效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从理论上讲,任何一项经营制度、经济方式乃至经济行为的产生、存在与发展,不仅取决于客观的现实基础,而且还要有坚实的理论作为支撑。笔者认为,企业托管经营之所以能够在德国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究竟应承担何种职能、履行哪些义务为官方和学界所关注。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进行分析,除承担支出责任之外,地方政府同样需要履行其他管理、监督等非支出性职能。由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由裁量权,非支出性职能可能影响支出责任的落实。应进一步界定和厘清自由裁量权,在遵循委托人的总体要求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基层代理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谋求其间良性的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基层治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历史特殊性、情境复杂性和经验多元性,其历史演变逻辑表现为晚清民国时期的“第三领域”、集权简约治理与内生经纪型的治理逻辑,集体化时期的全能主义政治、总体性支配与“社会中的国家”的治理逻辑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主导下的多元治理、党建引领与耦合互动的治理逻辑。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行政吸纳—依附式委托代理关系、项目—嵌入式委托代理关系、多层级—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以及多层次—情境嵌入性委托代理关系四种理想类型,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委托代理行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困境。  相似文献   

8.
公共领域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及其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所有权与行使权相分离,全体公民享有剩余索取权,并保留对公共权力行使者的选择与监督,这是公共部门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的前提。在研究公共域委托代理问题上,由于"经济人"属性的存在,制定合理的制度与规则,使公共权力代理人的工作在合理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便成为研究之关键。然而,公共域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在于设计公共部门的最优合同。在合同设计中,由于太多的理论与现实契合问题的出现,使得公共域最优合同的设计具有相当难度,为此,解决这些理论与现实的契合问题将成为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共领域的新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看,政府和公立高校之间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从而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公立高校章程可以被视为政府为高校设定的一种特殊契约,旨在规制代理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利益,从而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向志强  吴高福 《求索》2006,(10):181-183
本文阐述了我国媒介领域内所存在的委托代理的种类及其产生形成的原因,分析了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为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鲁晓泉 《人民论坛》2010,(6):294-295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看,政府和公立高校之间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从而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公立高校章程可以被视为政府为高校设定的一种特殊契约,旨在规制代理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利益,从而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王忠义 《前进》2000,(10):36-37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干群矛盾尤为突出。引发干群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干部整体素质偏低是影响干群关系的直接原因。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一部分农村干部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党性观念,组织观念,政策观念,法制观念,群众观念淡漠,导致了行为上的变化。不少农村干部仍在沿用计划经济时期那一套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比较习惯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去推动工作,有时甚至强迫命令,违…  相似文献   

13.
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村务公开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作为管理全村公共资源的权力的委托人,对自己委托出去的权力有监督权,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作为委托人的村民难以有效控制代理人即村委会及其成员的恣意行为.而村务公开制度就是为了增加委托人的信息量,有效控制代理人的一种制度.该制度是一项法定制度即公开的内容法定、公开的标准法定,要求公开义务人公开及时、真实、充分,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4.
彭伟 《半月谈》2004,(22):70-70
本刊今年第18期(9月25日出版)刊登江西宜春市洪塘镇石门村农民彭伟来信《管管村干部违规收税》后.当地镇党委、政府于10月2日派人调查.洪塘镇农税所寄来调查材料和结论.彭伟也致信本刊.表示政府已将多收的12、8元(实为改征后的农业税)退还给他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2,(3):58-58
张超、吴春梅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7期撰文指出,从委托代理视角看,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有直接委托代理模式和间接委托代理模式两种。其中的代理人问题具有复杂性,不仅存在一般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代理人问题,还存在由代理人和委托人自身的特殊性所导致的代理人问题。应创设一种由“问责激励”、  相似文献   

16.
王振林 《新东方》2004,(9):43-46
一、干群矛盾由利益冲突向理念碰撞发展 当前农村干群矛盾出现由利益冲突向理念碰撞发展的新趋势。改革开放之初农村的干群矛盾主要是干群利益冲突的矛盾,如少数干部以权谋私,多吃多占;处事不公,以牺牲集体利益优亲厚友,侵占或伤害群众利益,干部工作方  相似文献   

17.
董志霖 《湖湘论坛》2020,33(5):86-93
纵向府际关系作为研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权力、财政等关系的总称,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市场与社会的发展。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基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需要,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地推行了政府内部结构的改革,中国纵向府际关系经历了从弱激励的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向强激励的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转变的过程,并由此延伸出央地的利益博弈关系。结合此次深化改革中关于纵向府际关系调整的内容,发现目前改革的重点仍是以放权为核心,忽视了监督以及激励机制的构建,而这两项机制将是今后中国纵向府际关系调整的重要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委托一代理关系问题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它的突出特点是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委托一代理理论”来分析我国的国名企业及其改革问题。现阶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所进行的有关试点,进一步研究国有企业委托一代理关系问题,无疑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走向与建立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从‘放权让利”到‘利改税”,再到“承包制”这样一个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实质上是反映了中央与企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基层矛盾较多,且调处困难。在解决基层矛盾的过程中易出现化解过度依靠行政机关、基层组织和干部的公信力受到挑战、矛盾和纠纷解决方式供给不足、人民调解功能被过度扩大等方面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公民参与度不够、基层干部对公权力运行不够规范、法律制度以及社会政策的滞后、公民权利意识和官本位文化至上相互间的碰撞、公权力主导与民主参与期待的冲突等。法治文化背景下基层干群矛盾的预防与化解,主要应从加强价值观和基层普法教育,坚持用法治思维去化解干群矛盾纠纷;规范公权力,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纠纷;使决策和执法过程规范,程序和规则健全;慎用行政手段,畅通法定救济渠道等路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警察服务职能日益凸显。完善警察服务职能需正确认识警察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视角,剖析作为委托人的民众与作为代理人的警察,两者关系中客观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高、代理人与委托人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并从顺畅警民沟通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建立公众警务监督机制三个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希望对完善警察服务职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