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流域突发性水污染应急措施法律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事件,尤其是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不仅在发生次数上,而且在污染的危害程度上均有增加的趋势。基于目前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检视,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防范和应急法律机制主要应采取以下法律措施: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建立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明确信息通报和公布制度、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系统和完善事故处理预案、健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等,以期为我国减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及其损失提供一定的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2.
杜娟 《法制与社会》2010,(5):70-70,94
水污染事件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部分,近期的阳宗海水污染事件作为一次重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再次让公众意识到了作为污染主体的企业承担起环境信息公开义务的必要性。本文以阳宗海水污染事件为例,探讨了环境污染事件中如何更好的实现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突发水污染事故风险评价与应急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专门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风险研究不是很多,在概率预测方面大多借用一些已成熟运用与其他风险预测领域的方法,后果评估主要是数理模拟、指数评估等.对于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预警系统的搭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建立科学、完备、有效的应对机制,对于防范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保护广大居民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对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和事后处理等多个环节或阶段。通过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制度建设,把各种应对处置的具体事务合理分解到各个环节中去,确保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和有效运行,是实现政府从容应对重大突发性水污染时间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法律》2005,(3):39-41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已于2005年7月7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第十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2005年9月19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污染源监管,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预防污染事故,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监督管理。重点…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自2003年5月12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6章54条,包括总则、预防与应急准备、报告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理、法律责任、附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条例》的公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条例》明确规定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领导、遵循原则和各项制度、措施,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有关组织和公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还明确了违反《条例》行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所谓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性事件应对法》对突发性事件的危害程度划分为“四个级别”,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性事件显著特征就是突发性、聚众性、破坏性和重大影响性。  相似文献   

8.
端木 《法律与生活》2009,(17):11-13
赤峰市的水污染事件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弦。在对这一事件的调查中,记者发现,事件背后暴露出有关方面在建设选址、规划设计、应急处置、监管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漏洞。暴雨不过是揭开了漏洞盖子的那只“手”。  相似文献   

9.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凸显我国环境应急机制的六大弊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法治发达国家处置环境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经验表明,国家预防和处理环境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实效与环境应急机制的法制化及其科学化程度密切相关。此次“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暴露出我国的环境应急机制诸多弊端:其整体缺乏法律依据;其部分组成要素的运作也缺乏科学性,如预警监测不准确,应急信息通报不及时、不充分甚至存在隐瞒的情况,应急储备不充足,应急评估的失灵以及民间组织的参与不足等。这些弊端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生活》2014,(14):45-45
正2014年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明确了严管排污、严厉处罚;对水污染取上限处罚、按日连续处罚;规定私设暗管排污最高罚50万元,瞒报事故排污单位最高罚30万元等。法律福音:第七十一条规定:违反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不按照要求采取治理措施或者不具备治理能力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确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  相似文献   

11.
完善应急联动系统建设 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治新 《刑警与科技》2005,(6A):138-141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经济和财产损失、重大环境和生态破坏、重大人员伤害、重大社会动荡,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各地都加快了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步伐,一部分地区已经建设完成,一部分地区正在建设之中,还有很多地区正在进行规划。本文在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特点的基础上,对应急联动系统的建设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永排放是目前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污水水质选择合理可靠,并且经济可行的处理流程对当前城市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明确城市污水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分布规律,目前社会发展中,各个机关和企业加大对城市污水排除中各种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在大量数据处理的基础上通过概率纸检验其中存在的各种参数,从而促进城市化发展中污水处理措施的完善.本文系统的研究了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分布特性,结合污水处理工艺试验和考察了个单元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旨在为污水处理的正确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四阶段法"的方式研究对城市道路不造成破坏的不可预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交通疏散。在对城市道路不造成破坏的不可预警突发公共事件情况下,对城市内突发事件应急交通的人员疏散及救援人员和物资进入问题进行了分析。按类型分析法引入当量车辆的概念对突发事件下城市的交通需求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得出应急交通分配矩阵的求解方程,并对应急疏散所需车辆及往返次数进行了预测,最后,结合路网情况和时间因素改进了应急交通需求量的加载模型。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法),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章 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二条 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第十条规定编制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水体的环境功能要求; (二)分阶段达到的水质目标及时限; (三)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控制区域和重点污染源,以及具体实施措施; (四)流域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污染事故,环境灾害、生态危机为代表的突发性环境事件逐渐为公众所重视,在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中,我国在实践中建立起相关的应急机制,但是无论从法律规范还是从管理体系,都显现出一系列不足,本文分析了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在立法和运行模式上的特点,并以美国为例介绍了以宪法为中心,由一整套的法令、政策为背景,由从地方到州再到联邦的各级应急机构为组织所构成的较为完备的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这种体系的总特征为"宪法和法律授权,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  相似文献   

16.
限期治理决定权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期治理是指有权机关对特定区域的超标污染源以及造成严重污染后果的污染源,限定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治理任务的行政决定。作为一项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在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中确定下来,与《环境保护法》中其它法律制度不同,限期治理行政决定的作出不是由环保部门或其它依法行使环境行政监督管理权的机构作出,而是通过立法确定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环境保护法》第29条第2款规定:“中央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县或市、县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另外,在《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以及《固体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末,沉寂在冰封之下的松花江静静流淌,三年后的此时,这条发生了重大水污染事件的东北人民的“母亲河”已然不同当日。正是这场水污染“劫难”让她和中国众多被污染困扰的河流迎来了新生——国家的一系列流域治污政策让她们在污染治理中得以“休养生息”,恢复生机。  相似文献   

18.
吉化爆炸凸现应急预案缺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国利 《检察风云》2005,(24):66-67
2005年11月13日13时20分,中国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特大爆炸,14日9时30分大火彻底扑灭。爆炸使5名工人丧生1人失踪、近70人受伤,当地数万城市居民、学生紧急疏散,企事业单位被迫停工、停课,爆炸产生的大量苯类污染物通过吉化公司的排污口流入松花江,造成松花江水体严重污染,直接危害松花江沿岸数千万居民以及牲畜饮用水安全,同时也对俄罗斯的水体造成影响。截至发稿时,吉林省松原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相继发生停水事件。江水污染,部分居民“毫不知情”17日,国内外媒体把关注的焦点从吉化公司爆炸转向因此给松花江水体造成的严重污染,然而…  相似文献   

19.
四、关于卫生部门职责的规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作为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卫生部负有重要职责。《应急条例》明确规定:①卫生部要在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下,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后实施;②卫生部要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报告系统;③卫生部要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立即向国务院报告;④卫生部要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通报和信息发布工作;⑤卫生部要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及时宣布或提请国务院宣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于公共安全事件高发期,多发的公共安全事件不仅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本文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处理过程为例,分析了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联,介绍了国内外公共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总结我国公共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我国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发展我国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关键技术的四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