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发展工人运动。党以劳动组合书记部为指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构,积极发动和组织工人群众为争取合法权利和自身利益进行斗争,很快在全国掀起了第一次罢工高潮。其中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最为壮烈的一次。在党组织和劳动组织书...  相似文献   

2.
《工友》2006,(10):9-9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为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和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即“二七”大罢工),使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达到了顶点。“二七”大罢工是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残酷统治,中国工人运动从要求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向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的情况下发生的。北洋军阀武力阻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是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3.
工会与反腐败斗争蒋永清从工人运动发展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者一开始就特别注意抓反腐败的斗争,并提出了许多主张和措施。马克思主张,工人参加工会组织,互相帮助,以关心困难工人。同时,必须让工人监督会费和基金的使用。恩格斯也谈到"工会产生后就...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阐发的工人运动思想,是其民主革命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辛亥革命前,就组织过工人组织,发动工人斗争,吸收工人参加武装起义,并提出节制资本的思想。五四运动之后,他在屡遭失败后终于逐步找到了联合共产党和依靠工农群众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5.
忆父亲李立三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11月18日,父亲李立三诞辰100周年。父亲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对中国工会的建立和发展有重大贡献。1948年,解放战争发生重大转折,人民解放军连战连捷,解放区连成一片,国统区工人斗争高涨,实现工人运动联合的条件业已成熟。1948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哈尔滨筹备召开解放区工人代表大会,并努力争取国统区工人代表参加,并指定这项工作由当时任东北局工人运动委员会书记的李立三负责。听到这一消息,父亲非常振奋。他干劲十足地主持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并特别注意争取朱学范、易礼容所领导的中国劳动协会代表参加会…  相似文献   

6.
比利时青年近卫军是国际青年工人运动的第一个组织。它的建立改变了青年工人运动以往那种分散斗争的形式,使青年工人运动开始走上有组织的斗争道路。比利时青年近卫军的活动表明,国际青年工人运动已经从不自觉的和不成熟的经济斗争转向自觉的和较为成熟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7.
建党初期,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长辛店铁路工人中,建立劳动补习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工人自己的组织--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俱乐部.由此,长辛店铁路工人在北京党组织领导与工会组织的带领下,有计划、有目的的同资本家展开坚决斗争.长辛店铁路工人掀起的工运高潮,对北方及京汉铁路沿线的工人运动产生重要影响,各地纷纷效仿长辛店成立"工人俱乐部",开展罢工斗争.  相似文献   

8.
今年 2月 7日是京汉铁路工人二七斗争 78周年纪念日。 1923年 2月,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旗帜,为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与帝国主义豢养的封建军阀展开了殊死的斗争。这场斗争是中国第一次工运高潮的顶点,是中国工人运动从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的新阶段。 1922年,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直接帮助下,京汉铁路沿线的长辛店、郑州、江岸等 16个车站皆成立了工会,组织起工人 3万余人。 1922年 4月 9日,全路工会代表在长辛店举行了第一次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会…  相似文献   

9.
1923年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已经过去整整七十个春秋。然而,历史的长河却不能冲淡“二七”运动的光辉业绩,岁月也不能把人们的记忆磨去。“二七”运动对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有着巨大的影响,吸取这次运动的经验教训,发扬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对于推动新时期的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是有现实意义的。“二七”大罢工是我们党成立初期领导的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群众运动。罢工运动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三万工人同反动军阀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表现了它作为中国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决定了中国工人运动在民主革命时期(1919—1949)经历了极为艰辛曲折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些重大的特点和规律。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正是由于逐步地认识和掌握了这些特点和规律,才使得中国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以激烈的政治斗争为主要内容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国工人运动完全是以政治斗争为核心,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新的国家政权,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人运动和现代工会组织是在1919年前后的政治斗争中形成的。而工人运动形成、现代工会组织成立之后,就把主要力量投入到政治斗争中去了。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就是以反帝而登上历史舞台的;大革命期间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  相似文献   

11.
邓中夏对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革命运动独特的理论贡献之一,是在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前后,努力探索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和现代产业工会的组织原则来改造和克服中国无产阶级自身弱点,主张理论灌输和科学组织的统一,由此而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直到夺取政权的斗争,完成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12.
邓中夏的"纸老虎"观点,源于其认为资本家是"老虎"、工贼背叛革命是为虎作伥。在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资本家、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本质,认为这些也是"纸老虎"。在省港大罢工中,邓中夏的"纸老虎"观点包含着认清英帝国主义的真面目、英帝国主义危机论和中华民族反英斗争的实践总结等丰富的内涵。其"纸老虎"观点随着中国工人运动而不断发展,反映了他寻求中国革命之路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同志是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杰出领袖和导师。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都曾直接领导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白区职工运动中的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等...  相似文献   

14.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开创了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的新纪元。党从成立之日起,即把工人运动作为党的核心问题。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就是党指导工人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决议主要讨论了开展工人运动中的各种问题,规定了党在工人运动中的方针、任务、政策、方法和要求;强调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或工厂工会,党要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应该警惕,勿使工会成为其他党派的玩物,要派党员到工会中参加工作。决议还要求迅速组织工人学校,开办学校的基本方针是提高工人的觉悟,使他们认识到成立工会的必要性,使学校逐渐变成工人政党的中心机构。决议详细  相似文献   

15.
邓培是唐山工人运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20世纪20年代,邓培以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为基地,从事工人运动,创建中共唐山党团组织,创办唐山工人图书馆、工人补习学校,领导唐山各厂矿工人开展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在领导安源工人运动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方法策略,如既讲齐心奋斗、又强调看清形势,既重视建好基层组织、又注重抓好工会组织,既立足安源、又放眼全国,使之成为了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光辉典范。刘少奇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理论,树立了一面工人运动的光辉旗帜,培养了一大批党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国工人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他从1922年起从事工人运动,在上海参与领导了伟大的五卅运动;在白区从事党的工作和工人运动,提出并坚持了正确的斗争策略,成为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代表;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他在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过程中,把马列主义关于工人运动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了许多中国工人运动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他的关于工人运...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国际工人运动的研究存在着许多难点和弱点。尤其是涉及到19世纪后半时的内容,许多教科书或者一笔带过,或者轻描谈写,不予深入。综观19世纪的国际工人运动史研究,给人的几个突出印象是:工人运动被错误领导的多,正确领导的少;斗争结果令人遗憾的多,使人振奋的少;工人组织与活动家应该批评的多,值得肯定的少。到底是工人运动本身有问题,还是我们的研究工作有缺陷?笔者认为后者是主要原因所在,其中最突出的是工人运动史与共产主义运动史界限不清,用国际共运史的高标准来衡量国际工运史的是非得失。有感于此,我们试图就国际工运史的界限、评价标准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工运史方面的专家和朋友。  相似文献   

20.
行帮是中国历史上曾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团体组织。在早期工人运动中行帮是工人运动的主要组织者,是早期工人组织的主要参照模式;同时,由于行帮狭隘的利益,又影响了工人阶级的内部团结,为早期工人运动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行帮抵御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表现出较强生命力。行帮既是中国社会进入危机阶段的伴生物,也是中国独特的近代工业发展进程和近代工人阶级队伍形成样式的社会后果,旧式行帮的延续也同时反映了中国特有的"同乡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