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公共预算作为财政体系的核心内容,预算治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2014年8月3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新《预算法》)在立法理念上融入了更多的民主性、公共性、控权性、全面性、公开性、问责性等现代预算法治精神,从规范化和体系化的角度完善了公共预算制度,这些规定至少从静态的法律条文层面为预算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国家治理基础的夯实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审慎观察新《预算  相似文献   

2.
一、预算公开的必要性 从民国时代的预算公开尝试,到延安时代的预算民主实验,再到建国后1950年财政收支概算草案,到2014年新预算法对预算公开制度的法治化,百年间我们的预算制度有诸多进步,向现代国家的公共财政迈进了重要一步。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中,预算公开制度无疑对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列宁晚年国家观的创新发展经历了三步曲:一是1921年春,提出转向新经济政策,同时阐明了进行国家政策改革的必要性;二是1921年底,提出继续坚持新经济政策,同时深化国家职能的改革创新;三是从1922年起,提出把新经济政策作为长期坚持的道路,同时必须坚持国家战略和国家制度的创新发展,以保障新经济政策顺利推进,防止官僚腐败症的蔓延危险。列宁晚年国家观,是我们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理论上的源头活水,对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实践层面的政策范式常常被理解为一种稳定的和能够识别的政策模式或政策风格,包括政策问题、政策主体、政策价值和政策工具等构成要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涉及到具体政策和基本政策的改变,亦是对我国元政策的一次重塑,具有丰富的政策内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将带来我国公共政策范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三十多年的经济社会变迁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改革目标。在此进程中,基层治理是最基础性的。通过在预算过程中引入公民参与,实行预算民主,云南省盐津县在2014年实行的群众参与预算改革不仅在基层治理领域丰富和发展了基层民主,而且在基层治理领域建立起一种"共同治理"的民主治理模式,使得公共资金的分配更能满足公民的需要,进而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此外,由于建立起一种共同治理,群众参与预算的实施也极大地降低了国家治理的成本。总之,盐津群众参与预算改革是一次成功的在基层治理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改革试点,它不仅对盐津县也对云南省其他地方乃至中国其他地方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预算是型塑一个国家治理方式的重要工具。经由预算制度变革推进国家治理转型是各国普遍的选择。从制度内容上看,西方国家呈现出从注重政府收支的规范治理向注重支出控制、结果导向、公私合作与预算弹性的有效治理转变的趋势;我国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为中心,着力构造实现规范治理的法治体系,同时亦制定了部分旨在实现有效治理的法律规则。从制度供给模式上看,中西方预算制度形成了刚性约束与弹性约束、短期约束与长期约束、地方推动与国家主导、单一功能定位与复合功能定位的不同选择。我国预算制度的发展完善应当是在不放弃规范治理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有效治理,同时综合利用多种制度供给模式,最终实现国家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策过程与预算过程的分离程度严重,预算"碎片化"与"项目制"特征明显,很难通过预算分配和管理实现国家战略及政府政策目标。法国通过实施新绩效预算改革和公共政策复审制度,重塑"政策导向型"预算模式并推动了中期预算规划制度的正式建立,形成了"制定国家整体战略规划—分解具体政策计划—进行预算分配与管理—进行绩效结果评价"这一"政策"与"预算"过程紧密联接的预算逻辑链条,从而通过在总额控制下理性有效地分配和管理预算收支实现了国家宏观战略与政策目标,并保持了国家财政可持续性。法国的中期预算改革经验当可为我国的相关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值此三胎政策施行之际,儿童照护政策作为提振生育意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治理工具引起各方重视.基于2007—2019年各省级幼儿园预算内教育经费面板数据,研究通过计算预算比率变化、L-K值等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儿童照护预算的变迁间断性情况,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政府注意力、政策图景和制度摩擦对儿童照护预算间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儿童照护预算变迁遵循间断-均衡逻辑,政府注意力、家庭摩擦对儿童照护预算有显著影响,政策图景、社会制度摩擦和市场制度摩擦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我国政治体制会放大预算间断性,媒体信息则无法显著影响间断性,政府与社会的交互关系塑造了儿童照护预算变迁模式的基本特征.本研究为儿童照护研究提供了预算变迁的分析视角,并提出树立儿童权利本位、注重政策目标延续性、加强对社会照护服务的经济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世界各国公共治理的潮流等视角,思考分析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和思想内涵.本文指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协调的国家制度体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增强各级治理主体的法治思维和能力;必须推进治理民主化,让人民深入地参与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既催生了一系列不可多获的历史机遇,也产生了一系列风险问题。就当下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而言,在改革开放政策所开启的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观念、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转型带来了相应的风险问题。其内在逻辑是社会秩序的革命性变迁提出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性创新要求;其关键在于实现有效的治理需要建构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而正确认识和剖析社会转型风险中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构的认知逻辑和行动逻辑,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构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也具有实践层面上的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可以通过完善技术治理体系增强回应性,但项目失灵的存在提醒我们需要追问技术体系背后的制度根源,尤其是资金管理体制如何影响着项目供给效率。论文采用个案研究法,基于参与式观察方法所收集到的田野笔记、政策文件及会议记录等一手素材,对一个市辖区的民生创新项目展开政策过程分析。研究发现:区级地方政府在相关因素刺激下会将激励目标转嫁给作为预算单位的基层政府,使得预算单位的预算申报体量超出自身的支付需求与能力,并在支付压力的困境下出现目标替代,最终导致项目供给在回应公共需求上的失灵。基层政府所面临的是一种嵌入性预算约束,是以自身的支付需求与能力为基础进行预算申报。这使得约束的视角从"量入为出"转向了"量出为入",从而拓展了既有的预算约束理论。  相似文献   

12.
看看纽百利村的流水账,我们会发现,他们像治理一个小国一样治理村庄. 村议会一般在2月通过一部法规定下本年度的房产税率和详细的预算,预算具体到每一笔钱.预算本身就是法规,这些项目都是专款专用,就是说预算批准的钱款不可改变用途.村秘书向村议会提交预算的时候,会在每项支出的后面加一栏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3.
《现代法学》2019,(6):28-39
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两种重要制度依托。然而,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任务和制度环境直接决定着人们对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理解认知,并体现到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实践定位及相互关系之中。大体而言,由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无产阶级专政是主线,巩固政权的需要推动党的政策成为无产阶级专政强有力的工具;由改革开放到依法治国,经济建设是中心,制度供给的需求促成国家法律成为重要治理方式;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规范转化和逻辑交融成为国家治理的时代主题。从"政策本身就是法"到"党的政策指导国家法律制定运行",反映出人们对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关系的科学认识和解读;从主要依靠政策治理国家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表现了党对国家治理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方略。与此同时,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关系的学术研究也经历了一个与实践逻辑相吻合的理论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4.
明确划分预算管理权责是预算立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此,笔者尝试对各个预算法律关系主体的预算管理权贵作一较为具体的归纳和划分.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审批、监督预算决算的国家权力机关.其预算管理权责应当包括:1.预算法的制定、颁布权.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颁布国家预算基本法,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国家预算法的规定有权制定、颁布地方性预算法规、制度;2.预算、决算的审批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和决算草案;3.对不适当的决定的改变和撤销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预算方面的不适当的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预算方面的不适当的决定;4.  相似文献   

15.
当前,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党和全体人民的共识和努力的目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国两方面的关系是相互影响、促进的.依法治国是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根本路径、重要保障、必由之路,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本质上就是要坚持和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因此,新形势下,必须要充分发挥其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的作用,也是解决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求解决依法治国过程中所存在的多个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少捕、慎诉、慎押”政策是适应刑事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深化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1年4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把坚持“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写入年度工作要点,“少捕、慎诉、慎押”从司法理念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刑事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17.
国家的监测能力既是国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公共治理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国家监测能力有助于确保政府充分了解社会运行情况,作为其决策和政策执行的依据。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而国家监测能力的建构和提升对于危机管理的实施和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各地在实施某些疫情防控措施上的差异化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缘于其国家监测能力的差异。在对国家监测能力提升所带来的伦理、政治和社会问题予以关注并预警的同时,如何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充分挖掘技术赋能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公共卫生危机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依然是公共管理学界亟待发展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公民与法治》2014,(19):46-46
实行全口径预决算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我市人大常委会把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作为本届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重点,在广泛学习、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独特的政策试点机制近年来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部分研究者将政策试点与发展经济学中广泛开展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类比,认为中国的政策试点应当借鉴或采用随机实验的程序与方法,以便对政策效果进行科学的影响评估(Impact Evaluation)或因果推断(Causal Inference).论文提出了一种不同的观点:尽管政策试点缺乏随机实验中干预的随机分配和精确的测量结果,但是,考虑到中国的政策实施规模与政府执行能力,随机实验评估并不是必要的.理由如下:国家发展是一个宏观的政治经济过程,随机实验评估难以真正实施;即使政策被随机实验验证有效,也可能由于政府部门能力存在差异而难以推广;在科层制下,随机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并不一定会被重视与采纳;在局部地区和领域中,得到的实验结果可能无法在更大范围内重现.因此,真正高质量的政策评估,不仅需要准确认识到随机实验的价值与问题,还要充分结合实验与非实验方法,深入理解政策试点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洁 《法律与生活》2014,(20):64-64
正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完成实施20年来的首次大修,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详细解读了新预算法,并指出六大亮点。楼继伟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此次修改突出预算的完整性,政府全部收支要纳入预算管理;遵循预算公开原则,强调预算必须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