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下,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前途的一大主题。然而,创业之路异常艰难,大学生要想成功创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单单是高校创业意识和理论的培养,还需要政府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政策、服务等的支持,更要有社会、家庭大环境的协助。为此,提出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即"四方位包围循环模式"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公益创业的起源看,高校志愿服务与公益创业有着浑然天成的联系,高校志愿服务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了基本的转化条件.公益创业不仅有助于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就业问题,还能够为社会创造一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要实现公益创业的良性发展,可以从激发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潜能、强化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智力支持、积极寻求外在资本的有效融入、搭...  相似文献   

3.
基于目前公益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问题、人才问题、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者失灵问题,透过"社会人假设"的视角分析了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大学生五个利益相关者在推进公益创业发展中的成本收益问题,研究认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发展应该构建"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将政府的服务职能、高校的公益属性与社会大众的新需求进行充分对接,激发大学生公益创业意愿,实现大学生公益创业利益相关者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当下高等教育不可逆转的趋势之一。学习和借鉴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成熟模式和经验,因地制宜的探索适合我国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举措,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技能,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乃至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时代的命题,大学生创业是一种积极的就业措施,创新会给大学生创业带来良好机遇。大学毕业生是高等教育的"产品",促进大学生创业要进行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实行适应市场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扩大国家和社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基于市场需求定位进行人才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创业有内外部两方面的措施:内部措施即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广博知识才学、优秀创业素质、创业实操技能和市场经济观念等;外部措施有发挥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的作用,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拓宽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来源,推进大学生创业立项审核制和招标制,持续帮助已立项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创业引领就业,其中大学生创业已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高校共青团作为共青团在高校的基层组织,一直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因此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业责无旁贷。但共青团的创业服务功能并没有真正发挥,学生对其的创业职能认识尚不足,共青团的专门创业指导人才匮乏,创业资金不足,创业平台建设落后等。为了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的创业服务功能,应加强宣传共青团的创业服务功能,明确服务定位,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兴建创业平台。  相似文献   

7.
探求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首都大学生关于践行"北京精神"为实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分析"北京精神"宣传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原因。践行"北京精神",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各级政府要以实践行动推动"北京精神"的传播,高校要从文化渗透的深度加强"北京精神"教育,大学生要按德才兼备的要求践行"北京精神"。  相似文献   

8.
发展众创空间,鼓励大学生创业,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重要举措。以SWOT理论视角分析大学生创业,理顺大学生创业存在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和外部机会与威胁,通过强化心理引导机制、强化教育引导机制、发挥实践引导机制和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积极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迅速,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已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由于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在其志愿者主体、组织形式和项目建设的特殊性,使得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也存在相应的问题。但是国内针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尚起步不久,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沿海地区大学生创业群体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业群体是指在校大学生因实施创业行为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包括正在创业和曾经创业的大学生群体。沿海地区大学生创业群体被认可度较高,男女差异、地区差异和贫富差异较大,创业动机多样化;但由于资金缺乏,生存空间小,对创业的教育、研究滞后及创业群体素质不高等问题的制约,使大学生创业困难重重。需要通过制定政策、改变观念、加强教育、深入研究来促进沿海地区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为更好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12月始,团省委联合12家厅局级单位开始组织实施首届"青创100"广东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青创100"计划开展"建立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数据云平台"等六项帮扶举措,旨在鼓励支持"青创100"学员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成功40业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就业和创业离不开政府提供的政策、社会环境和高校的培养,还有学生个人的努力。通过对目前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环境的研究,为营造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环境,打造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就业创业体系,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建议和对策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决定了创业的总体水平和创业成功率。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但对创业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实际的创业动能并不高,而且创业精神、创新意识、资源获取能力、企业运作和市场知识等创业的核心能力不强。提出创业教育要注重加强针对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被边缘化,教学中理论过度已经严重影响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其实效性,一是要做好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目标定位;二是要调整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路径选择。创业法律教育以塑造大学生的法律理念以及引导大学生创造性的运用法律和完善法律为目标。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路径选择,首先要组建以法律知识、法律理念和法律能力为内容的,由创业者、企业家、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导师团;其次,以大学生的创业实践项目或创业活动为载体,开展实战型创业法律教育;第三,以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实际为主线,选定创业法律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共青团院校应该通过发挥团青引领优势、创新优势、桥梁优势、覆盖优势等,大力发展创业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青年、团员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经济繁荣和社会治理发展做出贡献。当然,共青团院校创业教育要更好地发挥其独特作用,还应该在争取党和政府制定激励共青团院校创业教育的政策、探索"全员创业教育"的新型机制、师生树立多元化创业教育的新观念、将创新创业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青年企业及机构建立"无缝对接"以及加大创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业素质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是高等学校21世纪面临的新挑战。针对性的调查结果表明,创业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素质的基本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水平关系着高校的社会声誉,是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高校要把学生就业摆在事关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积极探索"招生、就业、教务、学工"协同联动机制,着力构建"基础保障、培养质量、就业服务、创业孵化"四大创新体系,努力实现就业教育从零散化向系统化转变、就业服务从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就业评估从单一注重就业率向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创业,全民创新"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创新创业,号召全社会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并呼吁青年走在创新创业的前列。习近平创新创业观对青年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的启示。当前我国青年创新创业面临着"机遇多、速度快,经验少,挑战多"的现状,青年创新创业要以提高青年素质为核心点,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着力点,以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机制为支撑点,即做好"三个点"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需要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将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危机预防、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统筹协调,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融合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需要不断深化改革。高校创业教育可以将高校学生造就为众创时代背景下大众创业的生力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然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却在改革过程中遇到诸多"壁垒",如教育形式单一传统、师资力量薄弱、系统性欠缺和参与主体有限等。要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其重要地位,科学制定创业教育课程,提供创业实训平台,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