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覃媛元 《当代广西》2014,(18):53-5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美丽中国"之后,便引发了旅游业的大讨论,认为这四个字非常适合代表中国旅游的国际形象。国家旅游局更是在2013年2月将"美丽中国之旅"正式确定为中国旅游整体形象,积极向全球推广,吸引外国游客前来感知中国的经济建设之美、政治建设之美、文化建设之美、社会建设之美、生态文明建设之美。这无疑是推进桂林国际旅游发展的一个新契机。如果说北京向世界传递的是  相似文献   

2.
面对全新的时代,我国旅游业也对旅游发展战略予以了重新调整和定位,全域旅游应运而生。对于旅游业来说,这是一场意义重大且深远的变革。在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限制下,以旅游景观为主体的区域旅游外延式发展面临重重阻碍,此时,文化旅游的优越性逐渐凸显,由于文化的载体形式以及传播路径更加多样化,因此文化旅游能够有效突破地域与空间限制,从而在全域性发展具备了内在基础。文化演艺事业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适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3.
北京的旅游业在历经多年发展后,现在开始转向注重体现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的优势上。事实上,也只有大力弘扬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文化精华,深入发掘北京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顺应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潮流,促进普通的观光旅游向高层次、更富吸引力的文化需求型旅游发展,从而使北京旅游业有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09,(11):18-18
一、开发利用楚文化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与条件 荆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楚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文化脍炙人口、名人文化千古传颂、水文化震撼人心、红色文化可歌可泣、非物质文化琳琅满目,荆州古城享誉中外,形成了以楚文化为主、三国文化等其它文化为代表的“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5.
祁丽 《前沿》2014,(21):205-206
从本质上来说,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之间既存在着相同的部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旅游文化是一种非原生型文化,历史文化则概念宽泛,甚至包括旅游史上的旅游文化。就目前的相关研究资料而言,对这两种文化的关系论述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论证,人们对这两者也常常出现混淆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对两者的区别与关联进行研究。本文将主要对旅游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区别进行分析,并就其在内在转化关系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黎洁  李垣 《思想战线》2001,27(1):63-65
对云南大理的研究表明,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它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产业,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产业.名城既要弘扬民族文化,又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那就需要找到一个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现代旅游业.因为现代旅游业既要求实现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又要满足人们对文化的审美要求和实现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杨燕 《创造》2004,(2):50-51
党的十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旅游业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而文化则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和灵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文化才有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因此,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是一个景点、景区乃至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生命源泉.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于2010年1月1日如期建成。广西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拥有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灿烂辉煌的历史古迹和雄伟壮丽的山水风光。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些都是极为宝贵、富有强大吸引力、能够永续利用的旅游资源。广西应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民族文化旅游。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服务业和各行各业的发展繁荣,从而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分享到应有的贸易份额。  相似文献   

9.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的特点。作为地处长三角地区的仙居,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仙居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国的文化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突飞猛进,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旅游文化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的发展和繁荣可以极大地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胡俟 《政策》2013,(10):59-60
<正>近年来,郧西立足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立县"战略,打造十堰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业实现突破性发展,成功入围"湖北旅游强县",旅游业逐渐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一、发挥优势,超常重视。郧西人文历史久远,山灵水秀,物产丰富,是集老、少、边、贫、库于一体的国家贫困县,属于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和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现实基础、群众愿望及肩负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12.
齐海舒 《前沿》2014,(15):126-128
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文化的建设并没有跟上步伐。本文首先解析了什么是旅游文化,通俗地概括国内外对旅游文化定义的研究;其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说明旅游文化的研究现状和作用;然后本文以胶东半岛为例,举例讲解当地的旅游文化特色及历史;最后结合我国实际对胶东半岛的旅游文化发展进行了合理构想,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铸造出来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和信守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这个民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时,特别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把文化产业作为与文化事业并列的概念提出来,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历史机遇。中共云南省委七届四次全委会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云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其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要像当年抓烟草业、旅游业一样抓好文化产业。最近一年来,省委、省政府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实实在在地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云南省文化产业在短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5.
西安是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西安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既积极推动了中国旅游业外向型发展之路,也为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的文物遗产型旅游城市的保护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西安的旅游已经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十一"黄金周,西安接待游客168.23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国庆期间F1摩  相似文献   

16.
沈放 《今日海南》2009,(7):26-27
6月份对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令人鼓舞的一件事,莫过于海口骑楼老街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6月8日,隆重的授牌仪式在有着700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北京国子监街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等出席了授牌庆典,而北京国子监街也是这次入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于海滨 《山西政报》2011,(Z3):39-40
浑源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大同盆地东南边缘,是连接京、津、蒙、冀华北诸多省市的重要枢纽,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光雄浑奇丽,北岳恒山驰名中外;浑源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名人志士,层出不穷,一代治河功臣栗毓美,堪称典范;浑源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灼灼生辉,李峪青铜名震寰宇……这些使浑源具备了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优越条件和比较优势。近年来,浑源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旅游业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和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接续替代产业,围绕大同市"三名一强"的宏伟目标,创新举措,精心培育,积极打造北方旅游名县,全面展开了恒山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工作和恒山大景区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发展离不开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提高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效率,就必须有科学的开发思路和文化安排,形成以高、精、特为龙头,以历史遗存为力点,以自然休闲为铺垫,以民俗文化为大观的开发结构,从而弘扬本地主题文化,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增强旅游景区和景点的吸引力,推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开创旅游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本文结合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建设入手,分析论证了文化因素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强调对待历史文化应该从整体进行保留、维护、建设并予以发展,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进程;在社会文化方面,应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氛围;在利用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同时加强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20.
张磊 《理论月刊》2012,(6):159-163
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在"文革"时作为文化部的干校,曾汇集了众多文化名人在此劳动锻炼、改造思想,其中不乏冰心、冯雪峰、沈从文、张光年、臧克家、萧乾等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存。省委书记李鸿忠曾指出:"向阳湖文化是咸宁独一无二、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向阳湖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它在中国社会史、思想史乃至文学史的研究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