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1月5日,国务院颁布经修订的《信访条例》,强调了“行政问责制”的重要理念。如何追究政府职能部门的信访工作责任,责任追究在什么条件下启动,由哪个机构启动,追究程序如何设计,信访机构在责任追究中扮演什么角色,责任追究会碰到哪些难题,这些都是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本文拟结合国内做法和各国申诉专员制度的经验,对信访工作责任追究这一问题作简要分析,并对如何形成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提几点初步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经历着信访高峰的挑战,新《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实施以来,尽管中央高度重视,成效显著,但信访形势依然严峻。信访现象是社会各类矛盾交织的反映,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将构成不利.信访工作责任制度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信访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必须设立信访机构,受理与其职权相对应的信访事项.信访机构是行政机构,其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为此,本刊约请有关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就信访工作责任制度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经历着信访高峰的挑战,新《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实施以来,尽管中央高度重视,成效显著,但信访形势依然严峻。信访现象是社会各类矛盾交织的反映,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将构成不利.信访工作责任制度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信访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必须设立信访机构,受理与其职权相对应的信访事项.信访机构是行政机构,其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为此,本刊约请有关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就信访工作责任制度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经历着信访高峰的挑战,新《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实施以来,尽管中央高度重视,成效显著,但信访形势依然严峻。信访现象是社会各类矛盾交织的反映,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将构成不利.信访工作责任制度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信访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必须设立信访机构,受理与其职权相对应的信访事项.信访机构是行政机构,其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为此,本刊约请有关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就信访工作责任制度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经历着信访高峰的挑战,新《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实施以来,尽管中央高度重视,成效显著,但信访形势依然严峻。信访现象是社会各类矛盾交织的反映,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将构成不利.信访工作责任制度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信访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必须设立信访机构,受理与其职权相对应的信访事项.信访机构是行政机构,其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为此,本刊约请有关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就信访工作责任制度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经历着信访高峰的挑战,新《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实施以来,尽管中央高度重视,成效显著,但信访形势依然严峻。信访现象是社会各类矛盾交织的反映,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将构成不利.信访工作责任制度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信访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必须设立信访机构,受理与其职权相对应的信访事项.信访机构是行政机构,其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为此,本刊约请有关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就信访工作责任制度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7.
根据近年来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务院颁布了新的《信访条例》。新《信访条例》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规范信访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民信访制度是中共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利益表达的一种重要制度。中共在建国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通过创建人民信访制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建国初期中共人民信访制度的创建经历了理论准备、立法和实践三个阶段,在其创建过程中,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注重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的充实和工作方法的革新等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背景下如何不断推进信访治理的深刻转型是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无疑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路径。信访制度中包含着深刻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逻辑,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全功能覆盖的民主功能和全过程对接的民主运行过程。目前基层信访治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基层政府的维稳理念与人民民主明显偏离、被动的权利救济对民主参与的功能替代、诉求与决策之间的转换过程明显脱节,这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有着较大的距离。未来基层信访治理的改革需要从人民民主理念出发,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系统本质,不断强化人民建言献策的民主参与功能,有效推进基层民主参与全链条的流程整合。  相似文献   

10.
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民意、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信访条例》的创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信仿条例》于200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国《信访条例》对于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畅通信访渠道,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维护信访秩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信访源流     
我国的信访制度既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是从古代的直诉制度转化而来。信访思想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滥觞于巴黎公社时期的监督制度,列宁将其初步制度化,毛泽东在吸纳列宁信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使信访制度逐步演化到今日之样态。人民主权学说则是其合法性理论基础。因而信访就是作为主权者的人民实现其监督国家机关权利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时下,各级各部门都设立了相应的领导接待日,其目的是接待人民群众的各类信访,听民意,解民忧,帮民困。应该说,领导接待日解决了许多人民群众的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在群众中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距离贴得更近。  相似文献   

14.
公安信访问题关乎到和谐的警民关系构建,是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公安信访部门要结合“四群工作”、“三访三评”工作,密切与群众关系,体察民情,提高信访事项的预见性,一是发挥信访部门在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信访部门在上下级公安机关之间的“联络站”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参与是公民维护其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是衡量一个政体民主与否的重要指标。信访是人民利益诉求表达的重要渠道之一,更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在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利益的交织与思想的碰撞使得信访数量逐年攀升,这一方面表明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表明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巨大的信访压力也对社会的安定有序造成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本文从政治参与的角度来分析透视信访所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对掌握运用信访这把"双刃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涉法涉诉信访是诸多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十个方面,既涉及实体法,又涉及程序法,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应把握坚持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坚持甄别性质分类处理、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坚持依靠党委政府解决问题、坚持责任追究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信访举报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信访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基层信访举报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索做好基层信访举报工作的基本途径,有助于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人民信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愿表达和纠纷解决机制,它在当前面临着法律上和现实上的困境,需要积极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建立人大主导之下的一元信访体制,是比较合理和可行的选择.在健全国家层面信访监督的同时,还要注意调动和发挥其他相关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期的公安信访工作中,各级信访部门和信访工作人员要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方便信访人的原则和责任原则。这不仅是新《信访条例》和《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对公安信访工作提出的新理念、新原则,更是要求信访部门和人员将之贯彻、体现在工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信访问题与处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积压的各种矛盾,集中体现为信访活动.信访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危及了社会的稳定,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国务院新颁布的<信访条例>,以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创新地确定了信访处置的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初步构建了信访处置的治本之路.但一部行政法规的作用毕竟有限,要解决信访问题仍然存在许多需要下大力气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