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女性职业生涯阻隔主要表现为职业生涯入口的就业歧视、家庭与工作的冲突和晋升中的"玻璃天花板"。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性别观念,平等就业保障机制的缺失,用人单位先入为主的统计性歧视及人力资本投入差异和女性群体自身因素是其影响因素。因此,要消除女性职业生涯阻隔,就要切实加强政府对女性职业发展的政策支撑,营造消除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良好氛围,加强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服务作用,女性自身要树立职业发展和职场竞争意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获取家庭支持。  相似文献   

2.
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有着辩证关系: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和替代关系。企业制度可以强化文化的贯彻,而文化应对制度的制定提供指导,文化和制度在核心层面上应是一致的。而目前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管理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渐行渐远的情况。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过滤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反就业歧视立法。只有在深刻理解我国就业歧视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的缺陷所在,才能提出有效消除我国就业歧视的法律建议,构建切实有效的反就业歧视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相当普遍,已经侵害了广大劳动者平等的劳动就业权,也对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从学者们对就业歧视的定义入手,对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规范进行分析,思考探讨我国既有规范在禁止就业歧视方面的规定存在的缺陷,建议借鉴国际公约的内容及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的经验,抓紧制定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该法应对就业歧视的概念、种类、适用范围、就业歧视行为及法律责任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规定对就业歧视受害者的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民根据宪法享有平等及不受歧视的权利,但由于反歧视立法的缺失,我国的反歧视诉讼未能发挥判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社会生活中各类歧视现象仍然层出不穷。我国宜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反歧视法律制度,制定反歧视基本法以落实对公民平等权的法律保护,并在原告资格、举证责任、损害赔偿等领域进行制度革新以促进反歧视诉讼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歧视一直困扰着人类,我国关于歧视的研究是普遍滞后于国外的。歧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在我国其实是非常普遍的,如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就业歧视等等。近些年来,学术界开始关注并研究反歧视问题,实务中也出现了许多的反歧视案件等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反歧视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现今的关于歧视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具体的歧视种类,而对歧视本身的系统性研究极少。因而,笔者拟从宪法学的角度研究歧视问题,期待给予学术界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精神卫生法,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权益时常受到忽视,甚至遭到他人侵犯。比如在通信方面,患者在医院往往不能依自己的意愿随时会见、联系他人。而能否自由地通信,无疑关系着每一位住院患者的切身利益。对精神病住院患者通信自由进行立法保护,尽快制定精神卫生法既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精神病患者违法肇事案件的不断增多,强制收治患者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一种特殊入院方式,强制入院的实行,对于部分丧失意识能力,且对自己及他人构成潜在危险的精神病患者,无疑显得极为必要。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立法尚未对此作出明确、统一规定,致使该措施在实际实行中,明显缺乏规范性。因此,应当对精神病患者强制收治程序予以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9.
"歧视"是一种具有广泛性和排斥性的特征的常见社会现象.就业歧视是指在就业领域对劳动者的不公平对待.我国当前由于用人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之间的矛盾,反就业歧视立法不足,反就业歧视执法不力等原因,致使就业领域中歧视泛滥.对此,应制定全国统一适用的<反就业歧视法>,消除就业歧视,改善我国公民就业现状.  相似文献   

10.
赵小强  马振 《工会论坛》2006,12(6):26-27,37
就业歧视急待立法规制,但关于就业歧视的基本理论还有待深入研究。就业歧视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的,而本文主要从法律角度对其进行探索。本文首先分析了《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中对于就业歧视概念的界定,并通过比较概括得出适合于我国的关于就业歧视的概念。其次,从法律规范层面和法律制度层面两方面论述了我国就业歧视产生的法律方面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和相关制度方面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