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一、环境法制借鉴的意义众所周知,曾以“公害列岛”著称的日本,早在30年代就出现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地面沉降和恶臭,即所谓典型七公害。在战后经济高度成长时期,日本发生的公害远远超过了30年代,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和对人的健康和生命危害的严重程度,是30年代所不能比拟的。震惊世界的日本四大公害事件,即富山骨痛病事件、新泻水俣病事件、熊本水俣病事件和四日市烟害事件,就是发生在经济高度成长日期。  相似文献   

2.
读了原田尚彦的《环境法》后,让我对日本环境政策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日本环境政策独有的特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公害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到80年代日本基本上实现了由"公害之国"到"公害防治先进之国"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的经验,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一、1981年11月14日、15日在名古屋召开了第三次日本环境会议。1979年6月对于公害与环境行政反复倒退,持有危机观点的学者、研究者、公害被害者,以及居民运动有关人员,聚集于东京召开了第一次日本环境会议。第一次日本环境会议分析了现状,展望了将来,讨论了迎接80年代的课题,最后通过了《日本环境宣言》。宣言确认环境保护在确立和平、民主与基本人权,以及克服贫困等同时,又确认它是人类必须完  相似文献   

4.
日本环境基本法的发展及我国对其的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环境法的发展总是备受亚洲各国的关注.这与日本深受公害教训并成功发展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有关.同时日本环境法的发展经验深深影响着诸如中国、台湾地区等地的环境法发展.20世纪90年代日本环境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1993年日本颁布了<环境基本法>.这一法案是日本环境法发展历史上的第三个环境基本法(之前的两个为1967的<公害对策基本法>和1972的<自然环境保全法>).那么,<环境基本法>是怎样产生的?它与日本前两个环境基本法相比有哪些革新?它的出现对我国环境基本法的完善有什么启示?日本三个环境基本法的发展历程又对我国环境法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些都成为比较环境法上可钻研的课题.本文即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社会环境由于城市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正发生着激烈的变化.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着的高密度人口的社会中,容易产生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因素并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已经决定提高和增加社会管理费用的资金,如道路、下水道、自来水设备及控制污染设施,并且有力地执行新的城市政策.同时,政府提出了一套包括《公害对策基本法》修正案在内的十四种法案交由去年十一月二十四号在日本国会召开的第六十四届特别会议上讨论.所有的法案都在国会通过了,使政府对公害问题能进行更有效地处理,这是当前日本人民最关心的事件之一.下面是这些法律的要点,包括对已经制定了的有关法律实行强化所作的修改.  相似文献   

6.
目前,公害对于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已变成了重要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汽车废气、空气污染、食品污染、土壤及水质污染等事件的发生,使公害对策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迅速而恰当地解决各种公害,已成了人类的强烈愿望。本文拟就公害纠纷制度的  相似文献   

7.
常娜 《法制与社会》2012,(10):199-200
我国环境立法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惨痛教训,各个国家都争相开始进行环境立法,我国也不例外,但是,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第一条规定的立法目的却是促进经济发展,可见,立法者在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衡量上偏向了前者,再加上受城市中心主义环境立法思想的影响,针对农村的环境立法就处于了边缘的地位,近几年来,农村因环境问题严重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群体性事件,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我国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立法完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公害刑法与环境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环境法制经历了从公害防止型至环境保全型的转换,在此过程中刑法也随之发生了由公害刑法至环境刑法的转换。本文以这种历史转换为线索,具体讨论日本刑法在环境保护法制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作用、特征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清水达夫  高风 《中外法学》1982,(1):54-58,22
<正> 前言日本机动车辆交通公害,以50年代后经济高速发展、重点公路修建等为背景,更由于汽车化迅速发展,在各地引起了严重问题。因此,从1970年修改公害对策基本法以来,进行了完备法律体系的工作,推行了各方面的对策。其结果,虽然暂时摆脱了陷入危机的状况,但是,在解决问题的严重性方面,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下面我想回顾一下机动车辆交通公害所走过的历程,同时考察一下今后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公害对策基本法》公布于1967年8月3日,当天生效。但是,日本的公害问题,并不是在这时才开始的。众所周知,日本最早发生的公害事件,有1887年的足尾铜矿山的矿毒事件;有1897年的别子铜矿山的烟害事件等。  相似文献   

11.
污染环境罪事实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存在条件说、合法则的条件说、疫学因果关系说之争,其根源在于环境公害类刑事案件的取证及证明难度高于其他刑事案件。疫学因果关系说作为合法则的条件说的特殊情形,在应对新时期社会无可预见的风险方面,更能从实质层面保护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法益。但疫学因果关系说客观上扩大了污染环境罪的刑事处罚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罪疑唯轻”,这就说明允许间接反证法的必要性。间接反证法允许行为人获得证明自己无罪的机会,在司法层面预留了法所容许风险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犯罪圈的过于扩大。  相似文献   

12.
姜金良 《人民司法》2015,(2):108-111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出现了令人惊奇的复苏现象,政府在经济政策中倡导产业优先发展理念,对产业活动既没有加以控制并防止环境污染发生的法律制度,也没有预防公害发生强化企业责任的社会理念,由此引起了环境污染、公共危害的扩大化。在上世纪60-70年代,接连引发了熊本水俣病(氮肥公司废水导致水俣病)、新潟水俣病(电厂废液导致水俣病)、四日市大气污染(大气污  相似文献   

13.
须田政胜  贺琴 《中外法学》1980,(5):77-79,76
<正> 一、前言1979年6月9日与10日,在东京召开了500多人参加的日本环境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日本召开的第三次关于公害与环境问题的大型座谈会。第一次是在1970年3月9日至12日于东京召开的,这是一次有13个国家42位社会科学工作者等参加的《关于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会议是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外围团体国际社会科学评议会公害委员会(委员长为日本一桥大学教授都留重人)主办的。在会议最后一天发表了有名的《东京宣言》。第二次会议,在1975  相似文献   

14.
陈洪 《特区法坛》2006,(4):20-21
环境违法犯罪,亦称“危害环境犯罪”,或“公害犯罪”。所谓环境违法犯罪,是指故意或过失实施了违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侵犯了国家保护和改善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污染及其他公害.情节严重,应受法律制裁的行为。环境违法犯罪是近现代社会伴随着高度发展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一类新型犯罪。环境违法犯罪除了与一般刑事犯罪具有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连日来,全国多个城市上空持续多日的阴霾天气,让国人再度将目光聚焦到环境污染的老话题。尤其是作为首善之都的北京,连续4天污染级别维持在重度和严重污染水平,向全国拉响了环境污染治理的警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寻求经济后发优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而每次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都未能深入法律保障的肌理层面进行反思,以致今日阴霾笼罩我们依然讨论的还是政府的应急机制与行政手段。这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式  相似文献   

16.
日本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俊驹  罗丽 《现代法学》2003,25(1):151-158
公害是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对人们生活环境的破坏而产生的,目前,已成为侵权行为类型中最重要的一种。日本的判例与学说认为,在因环境公害纠纷而引起的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可以以公害为理由请求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和请求停止行为民事责任。这一见解,对完善与发展我国环境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立法和我国环境公害的司法救济制度,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1979年6月9日与10日,在东京召开了第九届日本环境会议。在这九年的前半期,虽然反映了反公害的舆论,看到了环境行政部门相当积极地开展工作的情景,但是后半期,特别是在最后三、四年,却发生了明显倒退的现象。在石油危机以及能源问题出现以后,高唱"发展地区经济为中心"的词句,叫嚷"处理公害问题,今后再进一步提高"的论调,为公害对策的倒退制造借口。但是,黑白是不能颠倒的,这些所谓理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作为正在严重破坏国民经济生活基础——破坏环境的合法理由。恰恰相反,如果将环境保护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显。在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事件不断增多,它不仅侵害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从环境噪声污染的危害、环境噪声污染的侵权性质以及责任救济角度对环境噪声污染侵权救济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尽管日本制定了《禁止垄断法》,但是,在日本经济申起更大作用的却是产业政策。日本的产业政策是在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发挥作用的,这些国际环境包括朝鲜战争、70年代的石油危机、日美构造问题协议、90年代的石油危机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日本政府正是根据这些国际环境地变化而不断调整着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从而给日本经济带来了迅速地崛起。本文主要论述了日本战后在不同国际环境下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并总结了日本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比较典型的是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初,世界各国先后发生的"八大公害事件"。自此以后,环境安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纷纷建立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以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更是突破了传统诉讼法中,只重视保护环境私益的局限,将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纳入到了法律视野之下,有力的推动了环境保护全面性的发展。并且,在之后的环境侵权诉讼中,能够运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加以应对。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诉讼制度,也越来越显示出这一制度在环境保护和法制方面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