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露馨 《当代亚太》2021,(3):75-109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成为吸收国际资本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不同的大国竞争背景下,围绕着外来资本对国家经济和安全造成的影响,美国的国家精英之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分歧,并推动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及其外资监管制度的创立、强化与升级.文章通过区分美国面临的大国竞争类型和国家精英在投资政策上的偏好,构建一种大国竞争影响国内精英联盟的分化与组合,从而导致美国外资监管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通过追踪和比较分析CFIUS的三次制度演进,研究发现,在美苏安全竞争的背景下,与盟国的投资合作可以产生积极的安全外溢效应,国际导向型的经济与安全精英利益互补,维护了开放的投资政策;在美 日经济竞争时代,宽松的监管制度带来的即时安全效应下降,国内导向型的经济精英联合安全精英,强化了美国的外资监管制度;在中美经济与安全竞争双重交织的压力下,中国企业的在美投资交易产生了消极的安全外溢效应,美国国内精英联盟形成合力,进一步升级了美国的外资监管制度.CFIUS的制度演进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美国虽然号称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典范,但事实上仍在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并不断通过国家构建来应对外部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府对本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对关直接投资都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干预,以服务于其战略目的、政治利益和经济政策目标。中美都是拥有独立对外战略和海外利益的大国,而中国正处于国内深化改革、对外直接投资格局初步形成、外资政策调整时期,为了更好地“走出去”和“引进来”,必须对跨国直接投资进行合理干预,以辅助对外战略和经济目标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之一,也是目前向亚洲提供资金最多的国家。80年代中后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是北美和西欧,投资于亚洲的比例不大,投资于中国的数量更为有限。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对欧美大规模投资告一段落,随着亚洲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及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日本对外投资的重点已从欧美开始转向亚洲。日本的对华投资也随之急剧增加,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美国经济趋缓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和美元的持续贬值正冲击着东南亚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尤其是美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产品的需求萎缩影响这些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这些国家货币升值直接影响到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也使东南亚石油进口国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然而,东南亚国家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不利的外部经济形势.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基本面还比较好,对外经济关系的多边化已取得明显进展,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较过去减小.只要美国的经济困难没有演变成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东南亚国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是能够克服目前所面临的困难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与欧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对外直接投资,亦称国际直接投资,是指在本国范围以外组织与发展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以寻求将自身的优势同外国的要素投入结合起来的行为。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资本输出行为。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一规律在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在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上,日本与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大相径庭,提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本文拟就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欧美国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呈现出新格局。面向亚太地区,美国在主导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面向欧洲,美国积极推动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商讨;另外,在全球服务贸易层面上,美国积极促成诸边服务业协议,推动面向服务贸易的一体化。美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战略蕴含了美国的多层次需要:一方面,美国希望通过全面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贸易发展、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另一方面,美国希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以主导构建新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  相似文献   

7.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将是2010年在北京进行的、两国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主要关注点之一。通过分析比较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可能给中国带来的收益与冲击,本文认为,如果在美国双边投资协定范本(2004)基础上达成该协定,不仅难以达到促进中美间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增长的目的,而且会使中国在外资准入限制与资金跨境流动管理方面面临巨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非中性制度与美国的经济"起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程 《美国研究》2007,21(4):38-55
本文从商人集团与国家相互博弈的政治经济学角度,对美国经济"起飞"的原因做出尝试性的解释。文章认为,美国立国后,通过国会立法、政府推行的以关税保护和国家银行为核心的贸易、金融政策,国家对工商业集团给予制度上的特别支持。在国家力量的保护和支持下,美国商人建立了自己的工商业体系,这一过程与美国国家实力和政府权力的迅速扩张同步。国家与商人之间的长期合作,推动了具备增长潜力的产业和贸易结构及有效的资本市场的确立,这是确保美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易瑾超 《法国研究》2005,(1):258-265
在日趋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各国政府日益重视对外直接投资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对外直接投资是必须对企业开放的战略抉择,他们也认识到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为本国带来好处,可以更多地获得外部资源,扩大市场,带来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有鉴于此,对外直接投资政策自由化进程是潮流所向,虽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发展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孔素民 《法国研究》2004,(2):201-207
一、法国外资法简介法国自60年代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来,以前对境外投资限制比较严格,手续也比较繁多。近年来已经大为改进,其投资环境较为完善,相应的外商直接投资法规定也比较成熟,目前是欧洲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即使在2001年世界各国大多受经济放缓和企业并购案减少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的情况下,法国吸引的外资仍有增无减。外资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外资在法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法国60年代吸引外资以来,调整法国吸引外资的法律文件有1966年第66-1008号法、1989年第89-938号政令、1996年第96-117号政令…  相似文献   

11.
过去一年里,非洲经济持续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多个国际机构对其发展持乐观态度。2012年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有7个是非洲国家,2013年非洲经济仍将保持强劲增长,非洲仍是国际资本理想的投资地和全球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2.
当今对全球经济发展最具影响力的是三大经济体──美、日、欧盟。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扩大和深化的情况下 ,三大经济体经济的浮沉起落 ,本来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世界的经济走向 ,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经济走势 ,与欧盟相比 ,对中国的影响更为重大。这主要是由于中美、中日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 ,以及美日经济之间的联系性所决定的。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美国、日本在资本输入和经贸合作的领域都相当广泛。因此 ,在 2 0 0 0年第 4季开始的美、日两国的经济增长所出现的明显回落 ,尤其是 9月 11日美国世贸…  相似文献   

13.
一、美日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目标体系 (一)美国:跨国公司对外扩张 1.寻求利润。战后以来美国大规模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正是为了寻求有利可图的场所,赢得丰厚的利润。因此,追求利润也是美国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  相似文献   

14.
东盟与美国的关系有政治安全、经济及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本文从经济,特别是贸易、投资关系的角度,分析东盟与美国经济关系的主要发展情况及现状,并从相互依存不对称性的角度讨论东盟与美国经济关系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球卫生安全被纳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升为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一项议程始于克林顿政府第二任期末;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对全球卫生的国家安全意义和应对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初步形成了政策框架;奥巴马执政后进一步加强了全球卫生安全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美国把全球卫生安全融入对外政策议程的主要原因是:应对新型和复发传染病跨国流行和生物恐怖活动对美国国内和海外驻军构成的日趋增大的现实和潜在的卫生威胁;通过实施全球卫生外交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卫生援助减少传染病的跨国传播,维护美国的经济和贸易利益,以及对美国战略上重要的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稳定;通过持续、深入的全球卫生介入,宣传美国的人道价值观、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美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卫生介入是其全球卫生安全政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王浩  宋天阳 《美国研究》2023,(1):82-112+7
供应链安全已成为美国内政外交战略性议题。究其缘由,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及其暴露的美国供应链风险是诱因,以供应链为纽带的中美产业技术竞争催生的霸权焦虑是根源。因此,拜登政府国家供应链安全战略是中美竞争背景下霸权护持的新探索。文章从供应链安全与美国对外政策内外逻辑互动的既有研究出发,构建了一个统合内政—外交双重逻辑的分析折中主义框架,对该战略进行探讨。概言之,其生成以内外互通为逻辑,在维护美国经济安全与科技优势、助推中产阶级利益导向的国内改革和重建新政联盟以强化对华长期竞争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的同时,以重塑全球供应链体系和拓展盟伴关系强化对华长期竞争的外交与战略基础。其布局以内外互补为逻辑,将产业技术政策与供应链安全联盟战略紧密配合以分别推动供应链回流和友岸外包。其特点、影响与局限内外互联,表现为经济上的国家资本主义、政治上的民粹主义、外交上的伪多边主义及战略上的供应链安全化—意识形态化,在冲击全球供应链体系、加剧逆全球化与深化中美竞争的同时面临美国国内经济压力与政治极化、外交上联盟内部张力及战略上产业技术分工市场规律的结构性制约,因而该战略能否成为美国对华竞争新抓手需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韩国对外投资的特点与走势宋魁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进程日趋加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放宽了对资本输出输入的限制。国际资本供给和需求出现了双膨胀,国际资本流动空前活跃。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企业走向全球化: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是现阶段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态势.俄罗斯企业通过多方位对外投资,扩大了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世界经济形势对俄罗斯企业对外投资是有利的.俄罗斯政府不断加强对企业境外投资的支持力度,并开始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在不远的将来,俄罗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望实现新的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日本这样一个自然资源天然奇缺,经济腹地生就狭小的弹丸之国,却用了不到25年的时间,创造了令人折服的经济发展奇迹,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由此吸引着人们对其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追根探源,挖掘其或隐或现的成功秘诀。但本文只就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特征简述自己的一得之见。 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及其演变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国与国之间经济交往形式呈多样化发展。只靠向国外出口商品的单调的国际化战略显然与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轨迹看,积极谋求对外投资和经营是促使其经济发展步入成熟和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是推动经济腾飞的巨大动力。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特征及其演变主要表现为: 1、以遵循本国经济发展战略为宗旨,实行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多样化。 资源缺乏,市场狭小的基本国情使日本在经济发展的一开始就以贸易立国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1985~1993年间美国对日本直接投资挑战的应对。文章借助国际政治经济学第二代学者创立的利益—制度分析框架,从国家、国内以及国际三个层面阐述了美国的应对之道。美国联邦政府、州以及地方政府在对待日本直接投资方面有着不同的目标函数。对联邦政府而言,保持国家安全与国家竞争力之间的相互协调的相对获益考虑,是其对日本并购性直接投资采取严厉措施的主要原因.而对州及地方政府来说,增加税收和扩大就业等经济方面的考虑,则是其欢迎日本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在国际层面上,日美跨国公司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并由此在乌拉圭回合催生了国际直接投资制度。日美两国政府和各自的跨国公司试图通过国际制度来协调两国利益冲突,并通过建立国际性制度来扩展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