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以及运动无论在原苏东地区国家、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所回升,结束了“震荡期”,进入了“调整期”,并在总体低潮中出现了局部复兴。在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仍将有曲折和反复,但总体将是会不断进步的。  相似文献   

2.
论日本与东盟的相互认知及双边关系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回顾战后日本-东盟关系演进的基础上。描述了两者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时较为密切的全方位关系,到冷战结束以来平衡性与互动性更为突出的关系样式,分析了日本-东盟关系式样形成的内外原因,并对日本和东盟相互战略认知进行了探究。文章认为,在东亚国际格局变动的新时期里,日本-东盟关系将在前者以日美同盟为外交“基石”以及后者以“大国平衡战略”为标杆的基础上,日本将继续寻求美国与亚洲之间的政策平衡点,而东盟则在继续强化自身建设的同时,依然会将中、美、日为核心的世界大国和国际组织纳入并塑造为该地区的基本平衡力量。从东亚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看,随着中国的不断壮大,并奉行灵活进取的地区多边主义,中国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关系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日本与东盟国家颇为紧密的传统关系、尤其经济关系方面相应会面临三大效应的影响,将朝着平衡性、互动性、竞争性相对更为显著的发展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3.
陈湘源 《当代世界》2011,(8):38-40,43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拉美国家逐步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开启自主现代化进程,经济一度持续高速增长,出现了被世界赞誉的"发展奇迹"。70年代中期,地区多数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进入80年代以后,地区经济持续低迷,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拉美国家逐步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开启自主现代化进程,经济一度持续高速增长,出现了被世界赞誉的"发展奇迹"。70年代中期,地区多数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进入80年代以后,地区经济持续低迷,  相似文献   

5.
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利用资本强势,吸取发展中国家的储蓄,迫使发展中国家承担危机成本。同时,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逐步向政治、文化层面扩展,进一步弱化了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国力。发展中国家既要冷静面对现实,又要清醒认识世界历史趋势,对发展充满信心。以发展经济为基础,强调国家安全,注重政治民主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独立自主地参与国际竞争是发展中国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全球民主化浪潮把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卷入民主化进程中,30多年过去了,这些民主转型国家大都出现了"民主化失灵"。造成"民主化失灵"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违背民主发展客观规律,无视民主的客观条件,采取错误的民主策略和方式。我国的民主建设应吸取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失灵"教训,尊重民主发展的规律性,走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亚洲国家获得新生的世纪,觉醒的世纪。从最近25年东亚经济的发展势头看,可以断言:21世纪将是亚洲腾飞的世纪。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如何克服制约亚洲腾飞的因素,建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是当前东亚地区各国亟待回答的问题。中国和日本是亚洲的主要国家,两国关系发展好坏不仅关系两国自身的利益,也将直接影响亚洲的进程。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20世纪的后期是否有东亚地区战略或政策,在学术界是有争议的。在1979年到1989年中苏实现正常化的十年中,中国的印支政策如何在中苏博弈中逐步摆脱国际反苏统一战线的窠臼,并最终回归到东亚地区政策的范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逐步形成了对东亚地区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国际形势和中东地区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来国际格局和中东格局将呈中美两极态势,国际博弈将主要在中美之间展开。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相对下降,在国际问题和中东问题上呈现出焦躁矛盾心态;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持续上升,在参与国际和中东事务上表现出谨慎的犹豫心态;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态度复杂,总体上将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面对中东的持续动荡、美国霸权、"伊斯兰国"威胁、俄罗斯重新介入中东事务等问题,中国如何介入中东事务,如何应对"伊斯兰国"威胁,是否需要在中东建立支轴国家,中国的中东战略如何破题,均面临诸多选择难题。中国可以通过发布具体的中国中东战略报告,向世界明确表达自身的需求和立场,提出解决中东问题的中国方案,以此实现中国的中东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国际政治研究》2002,(1):114-114
国际机制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于美国。因其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的解释力而称誉国际关系理论界。世纪之交,随着国际社会民主化、多极化进程的发展,国际机制更成为各国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机制已经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关注热点。《国际机制论》为中国第一部系统而全面研究国际  相似文献   

11.
当前最突出的全球性问题,就是美国的金融问题引发了“百年一遇”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不仅已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从发达国家殃及发展中国家,对多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且撼动了现有的国际体系和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官方发展援助模式正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过去十余年在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日益流行的"国际发展合作公私伙伴关系"。通过考察公私合作这一国际发展合作新型模式的渊源、内涵与机制,探讨其在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与中国的"发展包"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对中国对外发展合作提出政策建议。目前,在国际发展合作领域引入非政府行为体与商业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在开展国际发展的公私合作方面虽是先行者,但亟待将自身丰富的实践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并就公私合作制定更为明确的指导原则及管理细则,同时设立相关的机构机制,促进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成长。这不仅可以创新完善中国的对外发展合作,进一步扩展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也有助于逐步建立南方国家在全球发展合作领域的话语权,推动国际发展合作向更加包容、多元和公正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结束后,美对外战略及其政策策略向何处去,布什余任内如何作为,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迹象显示,受多重因素影响和制约,美对外战略前沿仍会继续聚焦于大中东地区(沿北非、中东、中亚延伸至南亚、西南亚的"动荡弧地带"),美中东政策将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大中东地区仍是美优先推进反恐、防扩散战略的主要场所及推进"民主、自由"改造的重要试验场.大中东地区形势走向对国际局势和地区格局将持续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形成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二战后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这一思潮在战后50和60年代的资本主义黄金时代曾一度被边缘化.70年代末撒切尔夫人、里根相继上台以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开始在西欧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普遍兴起,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导致这些国家发生金融、经济危机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石勇 《南风窗》2012,(1):48-49,52,53
今天的中国,毫无疑问拜"南方谈话"所赐。甚至可以说,中国社会的未来,都可以看成是"南方谈话"的逻辑延伸。但有一点,是必须从"南方谈话"开始,再返回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所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与非洲关系的新时期。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率先调整对非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持续加大对非工作力度,世纪之交适时启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强化对非工作的顶层设计及提升中非合作的战略层级等举措,使得中非关系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改革开放以来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根据中非对彼此需求的变化,拓展和维护中非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梅新育 《南风窗》2012,(17):71-73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风险很大一部分源于其久治不愈的经济痼疾,因此难以轻易消除。在相当程度上正是某些热门新兴市场此前几年的成就给它们埋下了经济逆转、倒退的风险。新兴市场崛起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是新世纪以来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的突出现象。经历了1980年代以来"失去的10年"乃至"失去的20年"之后,在新世纪里,较高的经济增长从东亚扩散到了南亚、拉美、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此后,新兴市场经济体实际GDP增速全面超越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次贷危机也未能打断其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中期勃兴的科教兴国战略,在当今中国早已深入人心,且成就卓著.当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国策定位不是一帆风顺的,其理论阐释不是完美无缺的,其实践成效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相似文献   

19.
全球政治的新发展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三大全局性影响,涉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上升到各国政治议程的前列,全球力量中心正从欧美开始向其他地区转移,全球性的"政治兴奋和活跃"继续扩散,从而对全球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是现今的国际多边机制无论在充分性、有效性还是合法性上都存在日益严重的"能力赤字"。改革国际多边机制的呼声持续高涨。同时,中国在参与国际体系变革的多边外交进程中,面临日益上升的发挥"领导"和承担"国际责任"的压力,需要我们在多边外交中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国家身份定位,在战略规划和布局上加强统筹地域和领域的多边机制,有机结合近期和长远目标,并在多边外交实践中丰富发展和谐世界理念。  相似文献   

20.
客观认识当今国际经济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经济秩序是国际经济活动主体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位置、次序和规则。国际经济秩序是分层次的。不合理、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特指的是高层的国际经济秩序,尤其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秩序。当今国际经济秩序包括三方面的关系: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除了维护发达国家利益的一面,当今国际经济秩序还有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一面。由于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最终建立是相当遥远的事,现今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有生命力,发展中国家要在容忍它的前提下,努力改革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