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社民党到民左联党:波兰左翼政治力量演变的基本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剧变后波兰左翼阵营中,由原统一工人党演变而来的社民党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发挥了中坚作用。以社民党为核心的民左联不仅顶住了来自右翼的打压,而且赢得了总统和议会大选的全面胜利,波兰因此成为东欧地区“左翼复兴”的领头羊。1999年,民左联党的建立是波兰左翼政治力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然而,新的统一政党的成立实际上具有双重效应,在壮大左翼整体力量的同时,又对左翼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社民党到民左联党及其后的演变,实际上勾勒出波兰左翼政治力量发展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4月19日,德国社会民主党基本价值委员会副主席、社民党理论刊物《新社会》杂志主编托马斯·迈尔参加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的"万寿论坛",就"欧洲社民主义当前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发展前景"发表主题演讲,介绍了欧洲社民主义及社民主义政党面临的困难,分析了社民主义在实践中处于守势的原因,并指出了社民党可以采取的行动策略及需要应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福利改革:对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红绿联盟”政府正在实施的福利体制改革方案“2010规划”遭到了普通民众和社民党内部左翼力量的强烈抵制。2004年下半年以来,执政的德国社民党接连经历了大规模的民众反对、党内左翼人士的分裂、地方选举失败等一系列严峻考验。为此,社民党也进行了深刻反思并积极地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9年2月28至3月9日,瑞典社民党议员、前议长比约·冯·叙多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来华访问。瑞典社民党是瑞典国内最大的政党,曾经长期执政,2006年9月在大选中竞选失败,目前在野,但在瑞典国内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很大影响力。瑞典社民党对内主张维护和发展公民权利,实行混合经济,反对垄断与集中,保证充分就业,保持和发展社会福利制度;对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争取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社民党对在日本实现社会民主主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这主要表现在社民党对其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及对外政策做出了较大的调整和变化。尽管这些调整和变化没有使社民党重现昔日社会党的辉煌与荣耀,但作为革新政党和反对党,社民党仍然在日本政坛发挥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社民党与公民社会关系的发展有着鲜明的特点。社民党青睐公民社会是多种因素促成的。随着公民社会的崛起,西欧社民党的公民社会情结日益浓重。社民党自身的公民社会化变革给它们带来了新的困境,同时,公民社会的发展对西欧政党政治也带来了整体冲击。  相似文献   

7.
正欧洲社民党自我革新奋图强二战后,以福利主义思想为重要理论支撑的社民主义一度为欧洲民众所接受。正因为社民主义与福利社会模式的联姻,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形成"社会伙伴关系"等较为合理的机制性安排,大大提升了欧洲国家的社会公平度。然而,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持续蔓延、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肆意扩张、中东难民大量涌入欧洲的大背景下,欧洲社民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已发生重大变迁。  相似文献   

8.
瑞典社会主义是一种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大多数群众的拥护;瑞典社民党不是资产阶级政党,而是社会主义政党;瑞典社民党的"自由、平等和团结"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熊炜 《南风窗》2008,(3):76-78
在中国和亚洲崛起的背景下,默克尔推行"价值观外交"意在抢占道德制高点,以牵制中国并维护德国和欧盟的"文明国家"特性,同时在国内挤压社民党和绿党的意识形态空间,打击大联合政府内部的社民党阵营,以便取得对外交政策方向的掌控权。  相似文献   

10.
德国民社党深刻总结原民主德国社会主义失败的经验教训,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不断刷新自己的形象,调整党的纲领和策略,争取到越来越多选民的支持,从而逐步走出德国统一社会党的阴影,成为德国政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德国民社党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左翼社会主义政党,在思想上、理论上已经完全社会民主党化了,但与社民党仍有区别,两党是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德国社会民主党自诞生以来,随着自身政治需求以及所处时代背景的变化,其国家观念与社会政策在争议中几经转变.在此过程中,社民党从最初对资产阶级国家及其制度持怀疑甚至对立的态度转变为认同在资产阶级国家制度框架内寻求社会改良,并将国家看作是一个在社会改革中发挥作用的中立工具.社民党从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转变为一个以执政为目的的全民党后,它对国家的论述转变到对国家责任的认识上来,并在两次执政期间主导了影响深远的德国社会改革."2010年议程"改革后,德国社民党失去了其作为左翼力量的形象和信誉,为重塑自身形象,社民党需要凸显其独特的国家观念并提出可行的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12.
欧洲左翼党在欧洲议会中的力量逐步壮大,其议会党团欧洲联合左翼联盟/北欧绿色左翼提出"另一个欧洲是可能的"政治主张,即彻底改革当前欧盟的体制,使欧洲实现真正的完全民主;中止新自由主义货币政策;发展共同发展与公平公正的合作政策。党团内的凝聚力和在《欧盟宪法》草案上的立场充分体现了欧洲联合左翼联盟/北欧绿色左翼是代表激进左翼政党质疑或反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新自由主义议程、力图改革和塑造欧盟一体化进程和发展方向的一种左翼政治。  相似文献   

13.
调整中的东欧中左翼政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前后,东欧国家经历了剧变后的又一轮的左右换位,匈牙利社会党、罗马尼亚社民党、波兰民左联党等再次掌握了政权.此次中左力量掌权并非简单的政权易手,而是东欧中左政党在经历了低谷和反思之后,通过政策调整和加强党内建设,使自己以革新的面貌,再一次跃居政坛的前沿.四年后的今天,受欧盟东扩及全球化等时代浪潮的冲击以及各国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这些政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各国政党为应对新的、不断涌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再次面临着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瑞典社民党自成立以来,以消灭阶级为目标,努力改革瑞典社会,积极改善人民生活,创造并发展了举世瞩目的瑞典模式。近二十年来,该党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对其理论和政策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5.
捷克社会民主党(以下简称社民党)是捷克历史最悠久的政党,成立于1878年的奥匈帝国时期,二战后与捷共合并,捷剧变后得以恢复重建,逐步发展成为最大的在野党,并于1998年上台执政,2002年蝉联执政.该党的基本政策以西欧社民党政策为准绳,主张建立"以社会福利和环保为导向的社会市场经济",反对完全由市场解决问题的自由市场经济主张.目前,捷克社民党已连续执政七年多,是中东欧国家中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左翼党.然而,从去年起社民党支持率一路走低,在总统选举、欧洲议会选举及地方选举中接连失利.如今该党由第一大党跌落至如今民众拥护率仅排行第三,其发展变化及经验教训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一个由执政表现、选举战略和政治机会环境组成的三维理论分析框架下,对德国社民党在2005年大选中的表现及其结果作了分析。尽管依然有着像2002年时那样异常出色的竞选运动———总理形象牌和转守为攻策略,但更加糟糕的经济政绩和无机可乘的政治机会环境,注定了社民党在本次大选中的失利。但从选举政治的视角来说,就此断言这标志着社民党“新中间道路”政治试验的彻底失败和欧洲社民党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民主主义政治革新的终结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2009年德国大选年形势和特点的多角度分析,探讨了大选结果对德国政局、政党体系和选举政治的影响以及默克尔领导的中右翼政府的政策走向.认为选举结果的意义在于:巩固了稳定的"五党并立"政党体制,呈现出多种新型的政治联盟的可能性;社民党选票大幅下跌,宣告了"新中间道路"的终结以及社民党漫长的复兴之路;默克尔蝉联总理职位,联盟党与自民党结成中右政府上台执政,预示着中右翼保守主义得势将是今后四年政府政策发展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18.
瑞典社民党的理论、政策创新与瑞典历史变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瑞典社民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之后又对其理论和政策不断创新,努力推动社会向着有利于劳动人民方向发展.它的理论和实践为瑞典社会增加了不少社会主义的因素.近年来它通过大规模政策调整使瑞典经济又恢复了活力,并成功地击败了新自由主义势力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替代左翼政党,是当前西欧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左翼政治力量。其意识形态界于共产党和社民党之间,在价值倾向和立场上具有鲜明的激进左翼色彩,明确反对资本主义,代表中下层社会阶级利益,但缺乏确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指向。有些党在国家政治生态中影响力较大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西欧替代左翼政党整体上获得进一步提升仍面临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20.
应德国社民党和艾伯特基金会邀请,我于2012年年初在德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在德期间,我走访了社民党总部及黑森州和萨克森州地方组织,与社民党干部和普通群众广泛接触,观察联邦议院和州议会讨论及决策过程,并在各地参观了多家企业,在此基础上获得了许多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