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晴 《当代党员》2015,(7):65-65
出差外地,在好友家留宿。发现她有一个细心却唠叨的婆婆,她却与其相处甚好。那天,我们在大排档吃了夜宵,肚皮溜圆地回家。好友拿出两盒鲜奶,递给我一盒。  相似文献   

2.
周立 《党员文摘》2008,(9):34-35
2007年9月.我在美国中北部做农场调查时,有一晚住在衣阿华州的农民盖瑞家。盖瑞拥有一个小型农场,只耕作2英亩土地。晚餐时,我们谈起了食物收益的分配结构。他从柜子里拿出一盒早餐用的燕麦片,问我:“你说,这盒燕麦片我们农民能得到多少钱?”他告诉我.这盒美国人最常见的早餐食品.在超市中至少卖3.5美元,而出售燕麦的农民,只能从中得到5美分.也就是1.43%。实际上,伴随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结构的变迁,消费者在食物上的花费越来越多,农民得到的收入却越来越少。钱被谁赚去了呢?  相似文献   

3.
东东枪 《廉政瞭望》2012,(22):70-70
最近,与一位朋友在街边小吃店吃了顿饭。店内客人稀少,老板娘便也坐下来闲聊了几句。聊到家人时,老板娘拿出手机,给我们看一张照片:“看,我儿子!身高1米82!当兵的!在××省委!”  相似文献   

4.
锦衣微博行     
肖遥 《廉政瞭望》2014,(2):71-71
有笑话说:大半夜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一个送外卖的小伙子,拎了很多好吃的站在门外。主人说:“你一定是弄错了,我并没有叫外卖。”“这我知道。”小伙子说,“这是你某个微博好友让我拿给你看一眼的,这是他今天晚上要吃的美食,他手机坏了发不了微博。”  相似文献   

5.
李强 《党史文汇》2007,(1):53-54
一次带孩子到一家麦当劳餐厅吃饭,见到两个妇女因不慎碰撞吵架,其中一位用油得发腻的京腔奚落另一位说:“吃——过麦当劳吗你!”那意思仿佛是说,吃过的便高人一等,便是与国际接了轨,没吃过这洋玩意儿的便不配进来,只有去吃大碗面。这话虽是对另一位妇女说的,却也捎带着扎到了我。说实话,那个时候我也是没有吃过。要不是正好路过,也正好到了饭点儿,我是不会去那里的,当时也只是怕浪费而吃了一点孩子剩下的薯条。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却让我始终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6.
由“你一个月挣多少工资?”所想到的老木前不久,在山西某县听到这样一则故事: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到该县视察,在县委书记的办公室里,该县县委书记拿出红塔山烟招待胡富国,胡富国问他:"这烟你平时一天抽几盒?""连招待别人带自己抽,也就是两、三盒吧。"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10):98-99
一个农夫把斧头掉进了河里,他坐在河边伤心地哭起来。财神便跳进水中帮他打捞,很快拿出了一把金斧头,农夫却摇头说:“这不是我的。”财神又拿出一把银斧头来,农夫还是摇头。最后,财神拿出了一把铁斧头,农夫说:“这才是我失去的斧头。”财神就把金斧头和银斧头一起送给了他。  相似文献   

8.
朱悦华 《学习导报》2011,(17):60-60
儿子的学校提供早餐,但永远是鸡蛋、牛奶、面包这“老三样”。儿子不爱吃鸡蛋和面包,只喝一点牛奶,我不得不经常嘱咐他,为了健康、学习,一定要把早餐吃下去。  相似文献   

9.
感受过春节     
斗转星移,转眼又是一个春节。我出生于建国初期,儿时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那时在乡下,元旦、国庆之类的节日还不大热闹,惟一隆重的节日便是过春节。当时,我将吃、穿之类的渴望统统寄托于过春节。在吃上,平时大都是些粗蔬粝食,只有春节那一两日才得见腥开荤解一解馋;在穿上,平时虽非破衣烂衫,但多是父亲、兄长“退役”下来,经母亲长裁短接、左缀右补而成的衣服。也只有待到大年初一“一夜分两年”之际的五更天,母亲才肯将所谓的“新衣服”拿出来给我穿,尽管是以旧翻新之物,但穿在身上也觉得神气得不得了。年华匆匆,一晃儿几十…  相似文献   

10.
论“捞名”     
北某县原县委书记刘欣年经常在大庭厂众之中鼓吹“三个一点点”:“你送我一点点,我收一点点,我再往上送一点点”,活脱脱一副贪官嘴脸。但现在像他这样不注意名声的“傻冒”贪官已不多见,大多数贪官在捞财之外更注重捞名了。比如,他们鼓吹的不是搞腐败的理论而是反腐败的“经验”。江苏某市原市委书记刑党婴在一次市委民主  相似文献   

11.
艾冰 《廉政瞭望》2012,(12):69-69
从车站接到父亲的好友阿康,我发现他有点瘸腿。他憨厚一笑:“好多年了,一直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12.
2002年9月25日下午,突然传来周尔辉逝世的丧讯。那一夜,我泪眼模糊,总难入眠:周尔辉是开国总理的侄儿,省厅级干部,我是一介平民,却被他生前作为“好友”输入电脑,遗言邀我去参加他的后事。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在周尔辉的身上,也有着他伯伯周恩来的遗风: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13.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14.
《吕氏春秋》卷十七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时,“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米粒”。学生颜回好不容易讨得一点米回来,连忙生火煮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从锅里很快地抓了一把饭塞到嘴里吃了。他假装没看见,但对颜回的为人却产生了怀疑。为了证实这个怀疑,等到颜回端饭给他吃的时候,他故意说:“刚才我打瞌睡梦见了死去的父亲,  相似文献   

15.
倪洋军 《党课》2013,(19):106-106
“加”自律。做清官不易,须一生行为写就;成贪吏不难,仅一念之差铸成。吃一点、拿一点、卡一点、要一点,早晚毁在这一点;勤一生、德一生、廉一生、洁一生,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不愿成为特殊的客人。1931年4月的一天,中央红军在东固准备迎击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毛泽东到红三军团4师2团检查战备工作。中饭时,团长叶长庚到伙房,把自己的2斤腊肉拿出来招待他尊敬的“毛委员”。毛泽东吃饭时,看见别人是一碗竹笋炒豆腐,自己则多一大盘腊肉,他微笑地问道:“叶团长,怎么搞我特殊化哟?”彭德怀军团长也道:“咱们红军可是官兵一致呀/叶长庚连忙解释:“首长,这腊肉是我自掏腰包买的。”毛泽东听了,端起腊肉,对其他干部战士说:“你们团长请客,每人吃一块……”毛泽东下基层也不白吃白住。1933年…  相似文献   

17.
爱心的动力     
2001年8月的一天,我收到一封来自大巴山乡下的信,是一个叫翠花的姑娘写来的,她告诉我,她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特地向我报喜。我好一阵才回想起来,翠花是我曾经救助过的一位失学女孩。7年前,一位记者朋友动员我为“希望工程”献一份爱心,我爽快地拿出500元钱交给他,叫他帮我联系一下,找的孩子得聪明一点。不久,我就收到翠花写来的信,从信中我了解到她家里的境况。翠花是一个边远山区乡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的父亲是一个木匠,4年前因暴病而死,第二年母亲带着她和弟弟改嫁。因不堪继父的虐待,一年后,她悄悄跑…  相似文献   

18.
近年间找上门让我写序的人很多,这既是一种荣幸,又是一份苦闷。答应写吧,怕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阅读人家的作品,婉言谢绝吧,又怕人家说自己架子大,实在是两难。为人写序,必须认真阅读,而且需拿出自己的见解,这应当是“深阅读”,如果是好书,“深阅读”自然是件乐事,然而那些不伦不类的东西让你“深阅读”.不是一种受罪吗?求你写序者并不理解这一点,因此时常苦上加苦。  相似文献   

19.
制止公款吃喝,一场多么艰难的持久战。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政府象中国政府这样为吃喝问题下发那么多的红头文件,可是,几十个红头文件竟管不住一张嘴,“公款吃喝”愈演愈烈,到了泛滥疯狂的程度。外出办事吃,参观旅游吃,来家陪着吃,开会过节借口吃,有机会就吃。越吃越想吃,越吃越会吃,越吃越敢吃,越吃越能吃,“感情深,一口闷”,闷得烂醉如泥,口里这念念有词;“你不醉,我不醉,马路旁边谁去睡?你喝醉,我喝醉,医院里头来相会。不必担心不必悔,反正医疗是公费”。在尚有3000万人民还未脱贫,在一些地方单位职工发不出工…  相似文献   

20.
周总理请客     
周总理请客邓雷仓有一年,周总理在庐山开会,宾馆的领导派食堂的老姚师傅担任厨师。姚师傅50多岁,有一手高超的烹调技术。他一听说组织上派他给周总理当厨师,十分高兴。心想:我们敬爱的总理来到庐山,我一定要拿出全部本事多做一些美味可口的名菜,让总理吃得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