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盛邦跃  杨珉 《求索》2010,(3):202-205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士绅阶层蜕变为多元化的异质群体,士绅的权力也随之产生变化:基于传统身份的文化权威道德教化功能开始减弱,一部分士绅通过进入国家科层体制实现了组织化,绅权与基层政权合流,另一部分士绅进入工商界成为绅商,他们凭借其在兴办实业中取得的特殊的社会地位成为乡村社会中重要的影响者。  相似文献   

2.
2011年清明节,我回湘中老家为祖父母扫墓。如果不是网络上的一次“奇遇”,我想我不会在短短几天里,硬是把堂屋樟木箱内二十余本族谱认认真真翻阅一遍。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不可能根本改变各级地方官向上负责而非向下负责的制度,仅仅在技术层面作修补,故始终无法突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改朝换代循环,而“知县害民”也因此成为帝制时代不可能解决的政治难题。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以下简称人民警察法)第九条赋予了人民警察对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盘问、检查的权力和留置盘问的权力。即盘问检查权、留置盘问权,这是人民警察正确履行职责,管理社会治安,发现、制止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但  相似文献   

5.
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并存,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这一变化,为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形式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重中之重就是财产权的确立和市场准入范围的相应放开。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主义崇尚皇权,皇权至上,故而可称皇权主义。中国皇权主义的主要特征有:第一,普天之下,为皇帝一人之治;集中于皇帝的最高权力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世代相袭。第二,以皇帝为顶点形成一个权力金字塔:皇帝、皇室贵族,宦官、中央及地方官员,吏员,一层套一层,对上服从对下专制。第三,皇权的威力不受限制,可以干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四,“法自君出”,皇帝的谕旨即法,而皇帝本人从不受法津制约,皇权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  相似文献   

7.
王微 《人民论坛》2020,(4):68-69
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成就不仅关系到乡村社会的长远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和谐稳定。为此,必须坚持“三治合一”,以自治为基、以德治为先、以法治为本,找准乡村“三治”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营造乡村治理良好风气,使乡村治理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8.
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为保障检察权的有效运行,检察机关依据上下一体化原则在明确上下层级关系的基础上确立了检察长(首席检察官)对下级检察机关的层级监督;在内部配置中确立检察长在检察机关内部的职权监督。分析其经验与教训,有利于促进中国当代检察机关依据检察一体化原则完善监督方式,规范权力行使。  相似文献   

9.
清末湖南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辛亥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是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国外持否定意见者颇不乏人。对此,一些同志已著文予以澄清。然而,这类文章大都是以江、浙、粤、鄂等地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立论的依据,至内地省分情况如何,则尚少论述。但是,从辛亥革命的整个进程看,部分内地省分的事变似更为激烈、更具典型性。那里是否也同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内在联系?对此如不能给以有力的说明,实难释疑。故本文拟以湖南作为内地类型之一,说明辛亥革命在湖南发生的一切,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表现,它作为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无可置疑的。  相似文献   

10.
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是整个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大陆和台湾的乡村治理面临着诸多共同的命题和任务。在当前台湾地区的乡村治理中,发展理念已经开始从经济维度转向永续发展,乡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开始从过去的自上而下转向自下而上,农会组织面临着去行政化的现实挑战;而大陆乡村治理则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总体性的体制转换。需要立足于当下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观察、归纳和提炼其经验教训,以提供理论、实践和政策上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论清代再婚妇女的婚姻自主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特殊的妇女群体,清代寡居妇女在再婚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权。这种自主权主要是指妇女的不嫁权与请求再嫁权。不嫁权的存在得力于理学贞节观念的影响,而请求再嫁权则更多源于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2.
清末立宪是由清末立宪派推动的以民主法治为目标的政体变革运动.在100多年前的中国,它无异于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清末立宪最终演变成革命,根本原因是特权阶层对立宪进程的阻挠.正是这种阻挠,使大批忠贞不二之士变成异议者,又使异议者变成反对者,最后把反对者逼成了革命家.当绝大多数立宪派都变成革命家的时候,也就注定了清末立宪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政"时期,江苏士绅在参与立宪的物质基础、组织力量和理论基础等方面表现独特.谘议局是清末"新政"要目之一.在江苏谘议局这个合法的舞台上,江苏士绅的立宪意识日益勃发,立宪行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他们主动参与江苏谘议局的筹备,所提议案涉及社会事务各方面.江苏士绅的立宪活动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09年,清政府由四川调遣新练陆军一协进藏。至1912年底,入藏川军在清王朝覆灭的动乱中被迫全部撤出西藏。清末川军入藏有诸多背景,既有清中央加强在藏地位、遏止英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观原因,也有全国范围内以新军替代绿营,尽快使在藏英军撤出的客观需要。川军进藏后对巩固国防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在辛亥民元之际,川军在袍哥控制下出现了严重失误,犯下了一定的罪行,对当时西藏局势的动荡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西湖小说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精神:从生命关爱到人文关怀;热爱生活,对生活环境的爱护与美化,注重对物质生活的享受,同时也追求高雅的精神品位;崇尚才学.  相似文献   

16.
“社会———国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探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一个新视角,所谓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也随之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受到关注的课题。本文主要考察清末民初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演变,阐明清末民间社会的发展变化,已体现出了一系列新的时代特征,在各方面显著拓展了社会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功能。特别是到20世纪初期,一个不同于传统社会的新的民间社会雏形已初显端倪。这种新型民间社会雏形的出现,并不单纯是社会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变化,尤其是清政府推行“新政”所产生的客观影响,为新型民间社会雏形的孕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在清末民初,社会与国家都出现了新的发展演变,相互之间开始建构一种新型互动关系机制,并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永进 《长江论坛》2005,(5):51-53,57
清末"制洋器"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其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为在制洋器的过程中,清政府建立起一大批军事工厂,生产了大量的近代枪炮与战舰,加强了大清国的防御体系与抵抗侵略的能力.同时,引进与传播了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明清王朝统治的3个多世纪里,南方数省毗邻的武陵山及云贵高原东部,多次发生针对当地少数民族的“赶苗拓业”事件。“赶苗拓业”虽然不见于正史的记载,但却是包括明朝开国皇帝在内的封建王朝的统一行动,是统治阶级“平蛮”政策的实施。它给被剿杀、驱赶的相关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并迫使苗族大规模西向迁徙,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9.
李明伟 《桂海论丛》2004,20(6):84-87
清末社会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群体,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及其他进步社团,吸收了西方民主共和的新思想,形成了反封、排满、批判传统文化的革命政治文化,并利用舆论工具迅速传播,发挥了变革政治体系的功能和作用,对清末民初政局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After having studied Chinese for almost three years in Jordan, I chose northeast China as my destination in an attempt to improve my standard Chinese and learn the northeastern dialect. I arrived in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17, with Shenyang, ca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 embarking on my journ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