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研究瞿秋白那天开始,瞿秋白就义前写下的《多余的话》就进入我的视野,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我曾一遍又一遍地认真研读了瞿秋白在1935年5月22日写下的《多余的话》,广泛寻找并研读了学界对瞿秋白《多余的话》的诸多评论。《多余的话》让我一次次越读越感动,深惜烈十之不幸;有些评论则让我越读越难过,哀叹世人之不解。  相似文献   

2.
裘真 《党史博览》2009,(8):33-35
2008年7月1日,《作家文摘》报在头版摘登了南京《钟山》杂志刊登的王彬彬的一篇文章《瞿秋白的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简称《三个不得不》),该文主要内容是把1935年5月瞿秋白不幸被捕后被蒋介石杀害,归罪于为革命鞠躬尽瘁、以身殉职的博古。  相似文献   

3.
关于瞿秋白有几个弟弟、妹妹的问题,他自己在文章《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及《多余的话》里曾多处提到,但都语焉不详.其他一些资料都将瞿秋白弟妹的人数、名字及其排行弄得非常混乱。不少书报资料上.还说瞿秋白有6个弟弟妹妹.其实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据比瞿秋白小1岁的妹妹瞿轶群回忆.瞿秋白的父母共生了8个孩子.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只活了36岁。他是中共继陈独秀之后的第二位主要领导人,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就义前,瞿秋白已清醒地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他沉着、镇定,挥笔写下了多首诗篇,现在流传下来的共有7首,瞿秋白还把曾经拥有过的浪漫、热情、执着、苦闷、困惑、坚定等等,以本来的面目留在2万多字的《多余的话》中,就是这篇《多余的话》后来一度让瞿秋白长时间背负了“叛徒”的罪名。今年是瞿秋白诞辰11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看看瞿秋白去世后,发生在瞿秋白身上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不仅是革命家,还是著名的翻译家。他是我国最早从俄文原文直接翻译苏俄文艺作品的翻译家之一,他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发表于1923年6月15日的《新青年》第一期。  相似文献   

6.
苗体君  窦春芳 《湘潮》2011,(5):48-48
瞿秋白是中共继陈独秀之后的第二位高层领导人,1935年6周18日。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时年36岁。就义前,瞿秋白挥笔写下了他曾经拥有过的浪漫、热情、执着、苦闷、困惑、坚定等等两万多字的自白《多余的话》,一度让瞿秋白长时间背负了“叛徒”的罪名。  相似文献   

7.
1989年10月16日至10月18日,由《瞿秋白文集》编辑组倡议,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共常州市委等10家单位联合发起,在常州召开了“纪念瞿秋白诞辰90周年学术讨论会”。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瞿秋白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瞿秋白文集》编辑组组长温济泽教授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1955年、1980年、1985年举行过3次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和学术讨论会。今年这次会议是建国后第4次纪念活动,也是第2次学  相似文献   

8.
姚来燕 《湘潮》2008,(7):38-41
欢乐与进步伴随着整个求学时代 1936年8月24日,刘隆亨出生在湖南省祁阳县睦关头乡凹头坪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43年,8岁的刘隆亨到离家很近的市门前小学接受国民教育。两年后,进入赵公坳一家私塾读了半年,学习了《三字经》、《学而》、《增广贤文》等。  相似文献   

9.
<正>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1899年生,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主编《新青年》、中共中央机关报刊《向导》杂志,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1922年3月,少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到达上海,被俄罗斯政府  相似文献   

10.
《党史天地》2007,(8):8-9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宛希先、陈仕榘支持毛泽东兵退湘南 “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曾在同部分政治局委员商量分工时,提了毛泽东。瞿秋白很赏识毛泽东的才华。一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经瞿秋白手问世后,不仅震动中国,连共产国际也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和瞿秋白可为难得的知音。但当瞿秋白要毛泽东留在中央当宣传部长时,毛泽东婉拒了,他决心上山下湖,与绿林好汉交朋友,做改造土匪工作。国共分裂,国民党要杀共产党,眼下头等事是要抓枪杆子。瞿秋白无奈,批准了毛泽东的《湘南暴动计划》。毛泽东还要求中央从南昌暴动部队派一、二个团参加他计划中的秋收起义,瞿秋白同意了。  相似文献   

11.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07,(10):36-39
陈独秀和瞿秋白都是中困革命的先驱。和那个时代许多进步的知识青年一样,瞿秋白是渎着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而走上革命道路的;也和党内一些年轻的共产党员一样,瞿秋白是最早批评陈独秀的错误倾向的:他们二人都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衲,然而,当革命退入低潮,形势急转直下时,他们都没能挽狂澜于既倒,使革命的风暴席卷神州:瞿秋白英年罹难,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2.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02,(11):23-27
瞿秋白罹难已经60多年了,他在就义前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最后遗言———《多余的话》。这份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历史文献,将他自己涉身人世、投身革命的经历、感受,毫无保留地直抒出来。瞿秋白将其称之为“最后的谈天的机会”。他要“说一说内心的话,彻底暴露内心的真相”。然而,正是这些“内心的话”,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历史困惑和话题。但是,只要我们置身于产生《多余的话》的历史场景中,就会对作者的生命苦旅有些真切的体味,就会对《多余的话》的迷疑有一个正确的解。我离开了“自己的家”瞿秋白出生在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官宦…  相似文献   

13.
正青少年时期写的《咏菊》诗和《哭母》诗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母亲金璇出生于书香世家。在父母的影响下,瞿秋白从懂事起就认真学习。1909年春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1913年,十四岁的瞿秋白见秋菊凌霜,即写了一首嵌入自己名字的五绝《咏菊》,诗曰"今岁花开盛,宜栽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在赞颂秋菊高洁耐寒,寄托高尚志向与情操的同时,又巧妙地在诗中嵌入了他的名字,即霜、秋白三字。瞿秋白出生后,因  相似文献   

14.
熊坤静 《世纪风采》2008,(11):42-43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于1933年初出版后,立即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瞿秋白在《〈子夜〉和国货年》一文中高度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瞿秋白的预言被后来历史的发展所完全证实。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国内拥有众多的读者,而且已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多种文字,国际影响也十分广泛。日本著名文学研究专家筱田一士推荐开列的20世纪10部世界文学名著名单中,便有《子夜》。  相似文献   

15.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出生在江苏常州一户官宦之家。因家道中落,天资聪颖的瞿秋白只读到中学就辍学了。1917年春,瞿秋白随堂兄瞿纯白到北京参加文官考试,但没有考取,随后到北京大学旁听。1917年9月,瞿秋白考入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人民日报》刊登“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瞿秋白为第一位。  相似文献   

17.
“永别了,亲爱的同志们!这是我最后叫你们‘同志’的一次……永别了,亲爱的朋友们!……永别了,美丽的世界!”这是瞿秋白在汀州狱中写的《多余的话》一文中的话。果然1935年6月2日,蒋介石在武昌行营给福建蒋鼎文发了一道密令,“龙溪绥署蒋主任:寒已法电悉。成密。瞿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中正。冬行字即”。今年是瞿秋白就义73周年,特撰一文,记叙瞿秋白的被捕和英勇就义的详情。  相似文献   

18.
中共二大决定停办《共产党》月刊,另办全国性的政治机关报,以指导国民革命。1922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任主编,彭述之、瞿秋白也是主要负责人,半公开发行。第六期起迁到北京出版,以后又先后到广州、上海、武汉等地出版。《向导》发行量开始为几千份,后增加到2—3万份,最高达10万余份。它为16开本,  相似文献   

19.
1930年8月中旬,瞿秋白受共产国际之命,由苏联回国主持六届三中全会,解决李立三的问题,可是,次年1月,在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在米夫的扶植下,夺得中共帅旗,成为最大的赢家,而瞿秋白则蒙冤受屈,倍受打击,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他在其绝命之作《多余的话》中写道:“这期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可是这半年对于我几乎比五十年还长!”这短暂而又漫长的日子,是瞿秋白一生中最难熬的时光。  相似文献   

20.
刘国信 《党课》2010,(12):115-115
瞿秋白,江苏省武进县人。1920年10月,被聘为北京《晨报》记者,前往苏俄。他采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我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国家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