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33):46-46
正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坚定而执著:到2016年,全省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500万亩,形成加工企业3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2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农民年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000元。作为"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的原产地,遵义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茶产业,从几年前小作坊抱团冲击全国市场,到今日茶企兵强马壮集结出征。2006年,遵义作出推进百万亩茶  相似文献   

2.
正铜仁市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农业主导产业来抓,茶产业涉及全市118个乡镇1232个村,带动贫困人口5.39万人。2007年以来,铜仁市按照"强基地育主体、重加工提质量、融文化创品牌、扩市场抓销售"的发展思路,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农业主导产业来抓,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较大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铜仁市新建茶园20.69万亩,总面积达到189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8.8万吨,总产值88.38亿元。全市茶产业涉及118个乡镇1232个村,带动贫困人口5.39万人。代表全省举办重要茶事活动5次,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茶产业在量的基础上积蓄能量,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的茶叶产业集群,为做大做强黔茶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组令人鼓舞的数字——截至2013年底,全省茶园面积611万亩,占全国茶园面积3869万亩的15.8%,位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13.6万吨,总产值105亿元、综合产值152亿元,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国的6.8%、9.1%,居全国第六位、第四位。  相似文献   

4.
金忠秀 《当代贵州》2020,(17):38-39
700万亩茶园,唤醒了贵州无数个山头。粘虫板、水肥一体设备等在茶园随处可见。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精致加工厂设备等满含科技元素,为春茶采摘、生产打下基础,为茶产业保质保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青山绿水孕品质,科技支撑兴黔茶。"绿色,是贵州茶叶的底色,更是贵州茶园的基本色。"近日,针对水城县龙场乡水城春茶叶基地现阶段杂草萌发、病虫复苏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湄潭县坚守“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理念,坚定茶产业“6456”(60万亩生态茶园、4万吨茶叶产量、50亿元茶业综合收入、亩均收入6000元以上)发展目标,大力实施“质量安全、基地提升、品牌打造、市场拓展、茶旅一体”五大工程,交出高分值茶产业转型升级“湄潭答卷”。  相似文献   

6.
<正>印江提出打造武陵山地区优质出口茶生产基地,依托股份公司,通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宣传、统一形象的"六个统一",提升印江茶品牌的市场辨识度,叫响品牌效应。促转型:印江自治县提出,"十三五"期末,全县茶园面积达到40万亩,年综合产值20亿元以上,解决常年就业18万个以上。当前,印江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田艳:印江发展茶产业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活跃在正安各乡镇的"农民导师",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协调能力强,是"具有时代特征、具备发展潜质、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人才力量,是农民群众身边"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如今,向庆容一家早已告别一亩地收入七八百块钱的"苞谷时代",开启一亩地收入数千元的"茶叶时代"。正安县新州镇顶箐村村民向庆容家原有茶园20多亩,近两年,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到40多亩,新茶园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茶产业发展,坚持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来重点打造,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截至2015年10月,全省茶园面积689万亩,居全国第一。茶叶加工企业3040家,预计全年产量22万吨,产值220亿元。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等"三绿一红"品牌日益成为贵州呈给世界、世界认识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茶叶品质上乘,口感好、干物质积累高,并富含人体所需的不能人工合成的多种微量元素。但贵州茶叶却长期"养在深闺无人知",究其原因主要是品牌知名度太低。近年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茶园面积迅速扩大,2014年达到662万亩,居全国第一位,贵州茶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然而,就目前全省茶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布局不尽合理;茶园管理比较落后;品牌打造各自为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20,(2):12-13
2019年,全省茶园面积700万亩(其中投产面积601.7万亩),已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40.1万吨、产值451.2亿元。茶产业辐射带动356.1万人,带动贫困户34.81万人,脱贫17.46万人,涉茶人员年人均收入10699.08元,其中涉茶贫困户人均年收入5722.79元。  相似文献   

11.
<正>湄潭将调整优化对茶叶企业的奖补政策,把扶持重心转移到专属化基地建设、有机茶园认证、涉茶科研与应用、生态茶庄建设等方面,在新的起点上精准发力。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2013年,湄潭县提出实施茶产业"6456"大战略,打造"两地三区十强县"目标,即到"十二五"期末,全县茶园总面积达60万亩、年产量达4万吨、年综合收益达50亿元、亩均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2,(26):9
截至2012年6月,贵州省茶园面积达455万亩,居全国第二。预计"十二五"期间,年产值将突破千亿元。据悉,2002年,贵州省茶园不足50万亩,茶产值仅亿元左右。10年间茶园面积增长8倍、全国排名由2006年的第10位升至第2位。年均新增50万亩以上,占全国年新增茶园面积的一半。目前,贵州现已成为中国茶业成长度最高的省份,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茶园面积将发展到700万亩,年产值将突破千亿元。产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夏季,雷山县迎来避暑旅游高峰。"往年,云雾缭绕的茶园美景只有茶农们自己欣赏,今年却‘卖’出了钱!"大塘镇党委书记张洪智高兴地说。作为雷山县的茶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坐拥2.84万亩茶的大塘镇,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茶叶销售,与贵州瓮福集团签订茶叶产业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入3600万元新建茶叶深加工厂、茶吧、低产茶园改造等,发展集观光、休闲、娱乐、旅游、文化、体验互动为一体的生态茶观光园,让"茶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专班化推动产业加速发展。全省各地干部群众立足实际,鼓足干劲,层层抓具体抓深入,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今年我们总共向周边村寨招募了8000多个村民前来采茶,但村里7000多亩茶园需要的劳动力远不止8000人,明年我们将扩大招募,争取招募采茶村民1万人以上。"提及当前村里茶产业的发展情况,余庆县花山乡回龙村乌江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冯廷刚说,"省级层面专班化推进茶产业,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决心更大。"助农增收"茶"有实据  相似文献   

15.
王录生 《当代贵州》2008,(18):33-33
发展茶产业不仅可以保持水土和常年绿化,而且大面积的茶园还可以形成旅游景观,为贵州建设旅游大省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绿意浓,茶香醉宾朋。绿色是贵州最靓的发展底色,散发着业兴民富的时代气息。"让苔茶香飘四方",是全国人大代表、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的希望。贵州茶打出生态牌,越打越精彩,茶产业这篇致富经越念越好:茶园面积超750万亩,位居全国之首;产量、产值增幅均名列全国前茅;都匀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贵州省茶园面积689万亩(投产茶园423万亩),加工企业3040家,产量20万吨,产值202.8亿元;预计全年产量22万吨,产值220亿元,综合产值400亿元。9月22日,贵州茶产业发展大会在都匀成功召开。会议强调,要充分用好贵州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大规模的茶叶种植面积以及良好的茶叶品质等优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制(修)订、品牌培育,加快把贵州建设成为以规模、品质、品牌为引领的全国茶叶强省。9月23日,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黔南州人民  相似文献   

18.
151.3万亩林竹郁郁葱葱,10.2万亩茶园青翠诱人……走进沐川,只见满目翠绿,处处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9.
《江淮》2008,(5)
皖南丘陵青翠叠嶂,绵延百里,在这里坐落着安徽农垦系统包括十字铺、敬亭山、九连山、祠山岗等4个茶场。茶园范围占地20万亩,5.2万亩优质茶园集中连片,碧波荡漾,浩瀚如海,"江南茶海"由此得名。在九连山茶场一座面积约50多亩的小茶园里,茶园承包主魏敏兴高采烈地跟我们算起他的"循环收益"来:"我从去年开始在场里指导下搞茶园养鸡,当年建鸡舍、围网等各种费用加起来是5万块多一点,这么多鸡在茶园里帮我除草、  相似文献   

20.
浮梁是一个拥有10万亩茶园的茶叶生产大县,茶叶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以来,在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浮梁县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投入茶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茶叶生产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茶产品质量得以明显提高,茶农收入不断增加,龙头企业逐渐壮大,茶产业正在步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