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众治安安全感是评价治安秩序的核心指标之一。公众安全感是社会各界对治安秩序状况感受的集合,它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的特点,在评价治安秩序上具有综合性,比单用违法犯罪指标测评治安秩序的可比性更强。公众安全感是人们对治安秩序状况的主观反映,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评价治安秩序上又具有相对性,它与治安秩序好坏并不完全成等比关系,不能用安全感测量值的高低来衡量治安秩序的好坏,而应该结合犯罪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在进行综合评价中,必须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公众安全感的权重值。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公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调查存在指标选取随意性、调查方法多元性、随机抽样盲目性、统计分析粗放性等局限。要着力从超越单一的评价功能、超越简单的调查方法、再造调查与回应流程三个方面突破,实现提升公安工作公共服务品质、满足公众需求、可持续改进公安工作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信任问题的研究对社会稳定及其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近年来,社会信任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党和政府的政治信任度也面临考验。要解决社会信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如健全法律体制,巩固社会信任的基石;规范政府行为,不断提高政府的威信;构建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升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夏德才 《公安研究》2009,(12):16-20,63
当前开展社会治安评估,过于倚重刑事案件类指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所占权重低,抽样调查样本选择的代表性和客观性不足,各地评估结果缺乏可比性。创新社会治安评估体系,要以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根本标准,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人口、地域等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客观公正、科学评估、相对稳定四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完善社会治安评估指标体系,规范开展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准确分析与比较社会治安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5.
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新时代国家治理总体目标的重要构成,也是公众政府满意与政府绩效的测度标尺。既有研究多就特定领域安全感与政府信任的相关关系展开,忽略了公众安全感与政府信任关联关系的结构性。本文基于对公众安全感与政府信任的理论分析,厘定公众安全感与政府信任结构性相关的逻辑框架,运用四市六区23个城乡社区的居民抽样调查数据,通过线性回归与分位数回归双重校检,确认了公众安全感对政府信任对象、品质和结构的积极影响;部分证实了公众安全感各维度与政府信任各面向的结构性关联关系。研究结果为准确把握公众安全与政府信任关联关系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6.
安全感概念界定、形成过程和改善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全感就是人们基于特定时期的社会治安状况 ,对公共安全、公共秩序及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的信心、安全和自由。安全感的形成是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感性认识、对自身安全风险的自我评估及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复杂过程。培养和改善群众安全感的途径主要有 :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 ;提高刑事执法效能 ;构筑现代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降低群众遭受违法犯罪侵害的风险 ;全面推进服务型公安机关建设 ,增进群众对公安工作和公安民警的理解和支持 ;以实施公安机关新闻发布制度为契机 ,提高广大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相似文献   

7.
盈竹 《小康》2005,(8):20-20
在前不久的成都和谐论坛上,有专家发布观点,中国的富人安全感下降。有的媒体据此得出结论,富人安全感告急。这个判断来自几个理由。第一个是铁证如山的数据,公安部公布的2004年3863起刑事绑架案里,主要是针对富人的。另一个是穷人的仇富心理。看到富人致富,有的人就犯红眼病了。而听说富人被绑架敲诈,不少人冷淡以对,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富人活该。再一个是政策问题。在转型期间,政策不大稳定。因为担心第一桶金的获取方式,很多富人缺乏安全感,担心政策变化,资金会被收归国有。因此,不少人将资金转移到国外。记者对几位富人进行采访,发现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听说这样一件事:一位女律师在大学班级群里称自己辞职了,原因竟然是经常有客户因为她年轻漂亮而怀疑其专业能力。群里的男同学一片叹息,纷纷发来各种遗憾和安慰的表情包。当漂亮都可以成为职业短板的时候,女律师的安全感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9.
盈竹 《小康》2005,(8):18-19
记者曾经数次听中型城市的人讲过“,我们这地方最适合养老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曾几何时,往日的小渔村变成现代化大都市,破败的乡村成为旅游胜地。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加速,拆迁更是成为主题词之一。一栋栋旧房被推倒了,一栋栋大楼盖起来了。城市旧貌换新颜。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人们的安全感程度是否也存在区分呢?中型城市的人安全感最好记者曾经数次听中型城市的人讲过“,我们这地方最适合养老了”。养老一词里包含的满足信息当然太多了。但是却让记者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安全感并未随…  相似文献   

10.
龙云飞 《人民论坛》2012,(36):150-151
幸福指数是衡量居民幸福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根据居民的主观感受通过公众选择的方法,构建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和确定其各因子的权重,以测度居民的幸福程度,找到影响居民幸福程度的主要因素,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开展实践和运用,以检验该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治安学是公安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院校专业课程。本文结合公安教学实践,分析了实践教学法在治安学教学中的运用,对治安实践教学法的特点、条件、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了较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9、社会福利方面的效益。公安工作在解决治安问题的执法过程中,认真地、热情地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并加以救助,是福利公安(公安福利性)的应有体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本关怀”日益受到公安民警的高度重视,公安工作的公益性日益突出。例如,桂林市1997年“110”社会联动体系开动以后3个月,解决群众求助急难问题2,098起。10、群众工作效益。这种效益应从公安关系中的警民关系上表现出来,并可以通过一定的警民关系的质量来加以估价。  相似文献   

13.
公安学科体系研究关系到公安院校办学层次和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公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科教强警"战略的实施.该项研究的目的是规范公安学科的名称,明确公安学科的范围、内在结构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通过系统集成使公安教育和科研层次清晰、均衡发展.应强化使命意识,认清公安学科体系研究的时代意义;从实际出发,建立适合国情的公安学科体系;遵循学术范式,规范公安学科建设;遵循学科发展规律,提高公安学科建设质量;发扬学术民主,倡导百家争鸣;从全局出发,树立公安学科的系统观.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这一社会结构变动时期,在快速城市化与全面推进农民聚居的背景下,非正式的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念影响着新型社区的社会秩序。作为社会秩序中的一环,治安秩序会伴随着社会秩序的变动引发治安失序。构建新的治安秩序对于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治安实体是治安秩序的载体,治安秩序的改善取决于治安实体的理性自觉及其有效变化。由此,从治安实体角度探索治安秩序的重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公安工作建立公安情报信息保障系统,通过构建公安情报信息机构。完善全方位情报信息保障系统网络,树立情报主导警务的理念,整合情报信息资源,是公安工作的新亮点和警力的新增长点,也是创新公安工作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治安处罚法基本原则对指导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修善和执行具有作用,应当从法律原则的法律属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价值和治安管理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出发,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进行概括和提炼,以指导公安机关正确执法。  相似文献   

17.
在公安学理论中 ,“公安工作基本规律”是一个重要但一直“空缺”着的基本理论范畴。实际上 ,自从人民公安工作诞生以来 ,一条稳定的公安工作基本规律一直在发挥着普遍的支配作用 ,即 :在党和政府领导下 ,公安部门与广大群众结合起来 ,依靠科学、法律、道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同违法犯罪行为、治安事故作斗争 ,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社会和人民不断发展和提高的治安需要。  相似文献   

18.
公安社会心理调研报告(2001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公安工作和社会治安及时准确的评估意义重大。其信息渠道越多、评价指标越多 ,就越容易形成主体的、综合的视角 ,越容易使评价或评估更真实、客观。既往最常用的指标都是以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及案件与人口比的犯罪率 ,或是以发生案件与破获案件之比的破案率来衡量的。由于这类统计结果取自警察部门自身 ,因而容易受到警察部门“自我保护机制”的影响。本课题确定的评估指标有以下重点 :1 公众遇到犯罪或违法事件的受害率 ;2 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感受与评价 ;3 公众对警察及警务工作的评价 ;4 公众对社会治安活动的参与态度等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师确立责任意识、平等意识、朋友意识和亲人意识是高质量履行教师职责的保证。其中责任意识是其他意识的基础、出发点和根本点 ,后三种意识是责任意识的展开和升华。按照“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和业务能力的训练 ,使教学工作达到高标准、高质量 ,不仅要有岗位职责的硬性规定 ,还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使之思想上形成连锁的正向意识网络  相似文献   

20.
维护治安秩序的关键是要了解治安秩序的特性。治安秩序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稳定性和协调性、目的性和持续性、变化性、具体性和抽象性等特性。认识和掌握这些特性对治安学学科发展和具体治安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