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2002,(37)
在“9·11”事件发生前,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在国际关系中咄咄逼人的气势似乎显示出在冷战结束后逐渐形成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有“超”者更“超”,而“强”者并未更“强”的趋势。不少观察家惊呼世界政治多极化进程遭遇到了严重的阻击。“9·11”事件发生后,国际政治舞台上演的一幕幕活剧,世  相似文献   

2.
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九年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了科学的结论,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几年来,广大干部和群众,特别是理论工作者在学习和宣传《决议》的过程中,又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使人们对“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在深入研究“文革”历史的时候,许多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彻底否定“文革”,必须对这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为此,本文试就发生“文化大革命”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广大理论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时下,有些部门或单位出了一些“事故”,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失误”,造成了一些不该造成的“损失”,往往以所谓经过“集体研究”、“集体拍板”来推脱个人责任,这显然不是实事求是的、负责的态度。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现在,各地的企业事业单位中...  相似文献   

4.
1987、1988年邓小平两次谈到他自己是“三落三起”、“三下三上”,坦率地讲述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和艰难曲折的经历。邓小平的第一次“下”和“上”,发生在30年代。邓小平的第二次“下”和“上”,发生在60至训年代。邓小平的第三次“下”和“上”,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下三上”,不仅使人们赞叹不已,而且唤起了人们的沉思:是什么原因促成邓小平的“三下三上回?是什么力量在支柱著邓小平凡经沉浮而又百折不挠呢?邓小平的“三下三上”给人们以什么样的启示?邓小平对他政治生…  相似文献   

5.
对我们来说,长征已不是遥远的往事,它就发生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我们认识了什么叫“惨烈”,我们感受了什么叫“悲壮”,也开始初步理解什么叫做“奉献”、“牺牲”。  相似文献   

6.
现在企业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对生活的需求,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正在从“求温饱”向“求知”、“求富”、“求美”、“求乐”过渡。这些新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必须更新,方法定要创新。  相似文献   

7.
岁未年初,原来是“驻京办”迎来送往、跑“部”“钱”进的黄金时段,而今年, 各地驻京办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悄然转变  相似文献   

8.
时代特征和历史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共运已经突破“统一性”和“国际联合”的传统战略,形成了强调“民族特色”和“独立自主”的新战略。实现历史性转折,改革创新是中心环节,理论创新是前提和关键,同时必须树立新的哲学思维和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9.
“1·18”!“1·24”!“3·24”!两个多月的时间,连续发生三起震动全国的恶性交通事故。这使得交通安全问题迅速“升级”,成为人们关心的又一个热点问题。 面对着接连发生的重大恶性事故,正在北京开会的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们同全国人民一样焦虑不安。会上会下,他们在议论、思考…… 很多代表在谈到这些事故的发生时,都引用了这句成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人大代表彭迪先指出:这一连串事故看起来是偶然的,但实质上早已隐藏着必然发生事故的因素。劳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一条成语叫“过犹不及”,说的是凡事做得“过度”了,就跟做得不够(“不及”)一样,都是不好的。此话颇有道理,但我以为需要根据新经验予以修正:“过度”的危害甚于“不及”;人犯错误,往往失之于“过度”。实践证明,任何事物都只有处于一定的数量界限之内,才能保持其质的相对稳定性。这种界限用哲学术语表达,就叫“度”。“度”表现为规定某物之所以成为某物的一定的上限和下限。超过“上限”曰“过度”;低于“下限”曰“不及”。过度与不及,都会导致事物发生质变。二者都是人的活动的结果或表现。纯自然发生的过程无所  相似文献   

11.
在“9·11”事件发生两周年之际,人们发现,虽然美国在国际上组织起声势浩大的“反恐”联盟进行“反恐”,世界各国也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合作“反恐”斗争。但是,各种类型的恐怖事件如法国油轮被炸,印尼的巴厘岛爆炸,莫斯科人质事件,印度孟买爆炸等仍不断发生,而且地域不同,恐怖活动的特点也不同。人们不得不对两年来国际“反恐”斗争进行反思。为什么各种形式的恐怖“反”而不止呢?  相似文献   

12.
盈江地震发生时,“准妈妈”寸金富已经住进了盈江县人民医院。地震发生后,她被迅速转移到了梁河县人民医院。2011年3月13日,小“震生”呱呱落地。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发生已近一年,在这期间,世界各地恐怖主义的威吓、爆炸、袭击接连不断,阿富汗塔利班头目扬言这种“战争”刚刚开始,发誓要与西方大国打持久战。与此同时,美国组成反恐联盟连出重拳,各种恐怖组织受到重创而退缩,但仍四处活动。 在“9·11事件”后,国际局势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透过这些纷繁的事件,可以看出,国际局势在“变”中还有“不变”。  相似文献   

14.
60年代初的“文化大批判”是“文革”之前发生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场批判斗争。其初衷是通过文化批判的形式来改造知识分子 ,提高其思想觉悟 ,调动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但是 ,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 ,这一批判运动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学术上的讨论演变为政治上的斗争 ,并造成了紧张的政治气氛 ,导致错案的发生。可以说 ,这场斗争是“文化大革命”的“前奏曲”,它蕴育了“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导向。研究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性质及其嬗变的原因 ,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思想理论战线的复杂性 ,并为新形势下正确处理政治与学术等关系提供…  相似文献   

15.
浩浩长江,为什么发生“肠梗阻”?本刊记者裴知强新华社二月十九日消息:长江发生“肠梗阻”。长江“肠梗阻”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病”?新华社二月二十四日消息:长江“肠梗阻”有所缓和。但至本文发稿时止,“肠梗阻”还仅仅是“缓和”。长江的“病”,什么时侯才能“痊...  相似文献   

16.
金家厚 《党政论坛》2013,(17):37-39
自启蒙运动起,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了“现代”。从此,在“理性”、“主体性”等内源性精神力量作用之下,人们的认知范式发生了变革,由此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革,从而开启了对现实社会的系统性解构与建构的历史进程,社会因之获得了全面改观。  相似文献   

17.
从客观上讲,在互联网空间这个虚拟的公共场域里,具备了“蝴蝶效应”发生所应具备的一切条件,如敏感的信息源、信息的裂变式传播、网络环境的难以控制及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其发生主要包括事件起源、舆论潮形成和不可预知事件突发三个阶段.从主观上讲,网络参与者个体的心理因素在“蝴蝶效应”的发生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蝴蝶效应”的结果无法预测,应正确引导公众的网络参与,努力规避“蝴蝶效应”发生的负面影响,即要提升互联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的实效性,提升公众网络参与的素质,积极做好恶性“蝴蝶效应”发生后的危机处理.  相似文献   

18.
“大锅饭”是一大弊端,这已被实践,尤其是农村的联产计酬责任制的实践所充分证明。以此著文者颇多,意见也趋于一致了。现在“包”字不仅包围了城市,而且冲进了城市,这是当前形势的特点之一。在城市改变吃“大锅饭”的状况必成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大胆的先行的改革者,为了打开全面改革的新局面,已向我们提出,若想改变“吃大锅饭”的状况,还必须打破“铁饭碗”!对这一改革口号和举动疑虑者,从而议论者可就颇多了。因为这一改革口号与传统观念——“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不就是‘铁饭碗’吗”发生了冲突;与人们的习惯——相安无事平安度日发生了冲突;也与某  相似文献   

19.
蒋莉 《瞭望》2004,(35)
尽管普京宣布过车臣战争结束,但车臣分裂武装的恐怖活动却已拓展到莫斯科等地,发生了“莫斯科人质事件”、“音乐会爆炸案”、“地铁爆炸案”、“卡德罗夫总统被炸案”和本次坠机案等一系列恶性恐怖事件。  相似文献   

20.
信仰与信任     
被称为“真正牧马人”的曲啸同志谈到:“当代青年人不是信仰危机,而是信任危机。”他的意见是被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信任发生了问题,其根源在于一些教育人的人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久而久之,人家对你讲的东西就发生了动摇、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