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1915年1月18日 ,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乱之机 ,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一个旨在灭亡中国的秘密文件。该文件共五号21条。主要内容是 :一、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享有的一切权力 ;二、延长旅顺、大连的租借期和南满、安奉两铁路的期限为99年 ,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权 ;三、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 ;四、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它国 ;五、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 ,日本在中国南方部分省份享有筑路、开矿权。5月29日 ,袁世凯除对第五号内容声明“容日后…  相似文献   

2.
《天津政协公报》2002,(6):41-41
窃国独夫袁世凯在1912年2月暗中与南方革命政府达成清帝退位后选袁为临一时大总统的协议后,即胁迫清帝退位,并推翻孙中山建都南京之议,妄以清帝“委任”建立民国和以北方各省军阀政客“拥戴”的名义,在北京组  相似文献   

3.
本期导读     
《春秋》2011,(2):1-1
1912,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其“反共和”、“反民主”倒行逆施愈加猖獗。英勇不屈的山东军民,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袁斗争。山东讨袁护国战争的胜利进行,成为当时全国护国运动中最有生气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直接形成了对袁世凯反动统治的严重威胁,加速了袁世凯的灭亡。  相似文献   

4.
在半殖民半封建的语境中,近代中国工业企业的体制大多在官商之间徘徊游移,并面临外国资本的强势挤压,企业的利权因此始终挣扎浮沉。汉冶萍公司以其符号式的地位,诠释近代中国工业企业艰难的生存境遇。同时,以汉冶萍为代表的工业遗产,亦在见证近代中国现代性复杂的生长逻辑。  相似文献   

5.
当年当月     
《传承》1996,(2)
当年当月1916年3月15日,广西宣在独立1915年12月12fi,窃国大盗袁世凯悍然宣布恢复帝制,自任“洪宪皇帝”。25日,唐继尧、蔡律等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袁。翌年1月。12日,贵州宣布独立。袁世凯即委广东都督龙济光之兄龙觐光为云...  相似文献   

6.
护国战争后期,南方各独立省的护国军领导人组织了一个军务院,作为全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领导机构,即全国性的临时革命政府。由于它成立较晚,仅存66天,故常被人们所忽视。但是,军务院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它对推动全国反袁斗争,粉碎袁氏复辟帝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在护国战争史上,应占有光辉的一页。一九一五年底,卖国贼袁世凯在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后,公开宣布复辟帝制。但经过辛亥革命洗礼,并在思想上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决不容许把通过流血斗争所推翻的封建帝制重新复辟。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云南首举义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讨袁护国战争。蔡锷、李烈军等人率云南护国健儿,直指四川、贵州、广西,贵州、广西等省相续宣布独立,加入讨袁护国战争的行列。革命力量声势浩大,猛烈地冲击着袁氏伪政权。在这种形势下,北洋军阀分崩离析,袁世凯走头无路,被  相似文献   

7.
彭秀良 《乡音》2014,(3):38-40
王士珍,北洋军阀。字聘卿,河北省正定县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随袁士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与冯国璋、段棋瑞同为北洋军骨干,并称“北洋三杰”。后历任统制、提督、陆军部大臣等职。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坐办和陆军总长。1917年一度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928年在北京任治安维持会会长。2013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彭秀良著《王士珍传》一书,书中反映了王士珍丰富多彩的一生。读来饶有趣味。本刊选发几个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彭秀良 《乡音》2014,(4):37-39
王士珍,北洋军阀。字聘卿,河北省正定县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随袁士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与冯国璋、段祺瑞同为北洋军骨干,并称“北洋三杰”。后历任统制、提督、陆军部大臣等职。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坐办和陆军总长。1917年一度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928年在北京任治安维持会会长。2013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彭秀良著《王士珍传》一书。书中反映了王士珍丰富多彩的一生,读来饶有趣味。本刊选发几个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彭秀良 《乡音》2014,(5):37-39
王士珍.北洋军阀。字聘卿,河北省正定县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随袁士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与冯国璋、段祺瑞同为北洋军骨干,并称“北洋三杰”。后历任统制、提督、陆军部大臣等职。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坐办和陆军总长。1917年一度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928年在北京任治安维持会会长。2013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彭秀良著《王士珍传》一书,书中反映了王士珍丰富多彩的一生,读来饶有趣味。本刊选发几个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06,(4):14-14
北洋军阀是清末和民国初年袁世凯建立的封建买办军阀集团.1895年,清政府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编陆军”,采用新的兵制,使用近代武器.  相似文献   

11.
杨度是近代中国富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才华横溢,雄辩滔滔,深得袁世凯赏识;他为立宪运动鼓吹奔走,为速开国会呼吁呐喊,受到了时人的尊敬和称赞。但他将做“帝师”及实现“君宪”的希望寄托于袁世凯,发起成立筹安会,受到时人的指责和痛骂。作为袁世凯的高级智囊,杨度与袁世凯有着怎样的交情?他为什么将自己的“君宪”理论寄托于袁世凯?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大叫:“杨度误我!”  相似文献   

12.
<正>(接上期)决意拥袁张作霖在镇压急进会的同时,袁世凯再度出山。但袁已无效忠清廷之意,只是企图利用革命力量,打击威胁清廷,准备取而代之。张作霖起初并不了解袁世凯的野心,还认为他以保全清廷对付革命军,是对清廷忠心耿耿。因此张作霖与冯麟阁、马龙潭等33名军人,联名  相似文献   

13.
只有官员手中的权力受到了制约,能够从法律的高度来约束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官商”现象才能真正成为历史。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黄宗炎 《桂海论丛》2004,20(1):89-91
1915年爆发的护国战争 ,是一场中国资产阶级旨在捍卫共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具有进步意义的革命的战争。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宣布广西独立 ,参加反袁护国战争 ,并在战争中起到了积极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作出了极其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一六年间的反袁护国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护国战争的善后处理,则是这段历史研究中的空白。本文试图通过对护国战争的结束,蔡锷、唐继尧对处理善后问题的态度,以及善后问题的处理经过,来进一步说明护国战争的性质及其存在的问题。一、护国战争的结束与蔡锷的病逝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袁世凯死去,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捍卫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为目标的护国战争,虽然没有人宣布结束,  相似文献   

16.
国有股权已经成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主要形态,而实践中通过委派国有股东代表等方式进入企业行使股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以及内部人控制、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等一系列国企顽疾.通过对国有股权信托行使方式的实证分析、历史分析和规范分析,可以发现信托制度独特的当事人设计和利益制衡机制,以及灵活多变的经营规则,与国有股权行使涉及的主体和利益关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通过信托方式行使国有股权,或许是当下国有企业改革进入“瓶颈期”后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7.
<正>安源,地属江西省西部萍乡县(现萍乡市),与湖南省接壤,又为株(洲)萍(乡)铁路之起点,故扼湘东赣西之要冲。1898年,清末洋务派官办商人盛宣怀在安源创办萍乡煤矿,为方便运煤,同时修筑了株(洲)萍(乡)铁路,合称安源路矿。安源路矿是我国最早的官僚买办企业汉冶萍公司(即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办之初就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将矿山经营管理大权出卖给德帝国主义。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  相似文献   

18.
一 1905年,刘及辰先生出生于蓟运河东岸的刘家村。9岁那年,他步行12里路来到芦台镇读小学,翌年,袁世凯同日帝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全国人民倒袁反日、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风起云涌。10岁的及辰把自己使用的一只日本玻璃口杯摔了个粉碎,表达了他爱国反目的决心。1919年,他考入天津直隶省官立第一中学。适逢“五四”运动,他积极参加宣传队,一连几个月到街上去卖报,宣传科学与民主。当年冬,他参加了全市学生大游行,到省政府请愿,亲眼看到政府把周恩来、马骏、韩致祥、于兰渚  相似文献   

19.
谭嗣同八月初三夜,到袁世凯的住所劝他发动军事政变,是维新运动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此事,有袁世凯、梁启超和康有为的记载,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称对话在袁世凯和谭嗣同间进行。近年来发现的毕永年的《诡谋直纪》,提出是康有为和梁启超、谭嗣同一起到袁世凯处去密谈,而且谈话的主角是康有为。对于此点,有论者认为毕永年的记载,形成于他与康有为交恶以后,叙述中通篇对康有为持贬斥态度,“将夜说袁世凯的举动也归咎于康有为一人,而将亲自往说袁世凯的谭嗣同说成是反对康有为意见的”①。但谭嗣同是一个人到袁世凯的寓所去游说袁世凯的吗…  相似文献   

20.
《春秋》1995,(6)
袁世凯血腥镇压「二次革命」后,公然废除《临时约法》,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接着复辟帝制,于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粉墨登基,自称「皇帝」,年号「洪宪」。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各地迅速掀起反袁救国的浪潮。孙中山在日本发表《讨袁宣言》,呼吁一切「爱国之豪杰共图之」。早在一九一五年夏秋之交,孙中山指令陈其美、居正、胡汉民、于右任分别筹组中华革命军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军,同时,还派朱执信等分赴各省,主持讨袁军事。这时,云南广大官兵在中华革命党人吕志伊等的策动下,坚决要求起兵反袁,革命党人李烈钧等也到云南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