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鸦片战争以后,代表中国传统秩序的“天下”观念与朝贡体制在列强船坚炮利的打击下,逐步解体。源自欧洲历史经验的“民族国家”观念一步步地成为中国社会进行思想与行动的主体意识。不过,十九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2.
张新民 《学习月刊》2012,(18):94-95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小说是指自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十年动乱结束)至80年代85新潮小说全面涌现前的七八年间的小说创作。对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思潮我们的文学史和有关研究都这样描述其过程: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实际上,这种简单的线性描述不能完全概况这个  相似文献   

3.
《荀子》用典颇繁,但直接涉及《周易》者却相对鲜见,后世多因此而忽视荀子与《周易》之间的联系。然而细究荀子对《周易》的看法、荀子引《易》与用典,以及《荀子》与《周易》文本间的思想关联,可知荀子与《周易》的关系并不简单。荀子不仅对《周易》的文句、义理十分精熟,而且时刻融贯《周易》之理以指导修身、立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荀子得益于对《周易》"时"、"中"等核心概念的把握,使得其书成为"圣道"与"易道"兼备的著作,其人亦成为先秦时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位易学大师。  相似文献   

4.
“一元”论     
弓克 《新长征》2007,(4):4-8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孔子学会执行会长、吉林省孔子学院院长弓克教授,长期以一,致力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思考,并适应现实社会需要,总结、概括、提炼、创新、批判、继承、发展传统“纲常”理论,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纲常”新论——“一元、六本、十德”论。其中“十德”论和“五本”论部分已先后在2005年第24期、2006年第6期《新长征》杂志上发表。发表后,社会反响热烈,并分别被《新华文摘》和《光明日报》转发。本期刊登的是“一元”论,供读者在研究传统文化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东边十几公里处,有比自己名气大得多也时髦得多的曲阜;西边十几公里处,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济宁——只是一个县级市的兖州可说是小而又小了。可君子一样讷言的兖州在我的心中却是高大而又厚重的。“兖州”这个名字,早在《尚书·禹贡》中就已经出现了,里面说到大禹治水成功之后,便把天下划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兖州即为其一。《吕氏春秋》中的九州有幽州而没有梁州,《尔雅》里则把青州、梁州换为幽州、营州,但不管哪种记载,充州总在九州之列,论辖区,要比现在东邻西舍的曲阜、济宁大得多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生存视角和生存叙事逐渐在文坛兴起.新写实小说对日常生存困窘和烦恼的关注,率先来开了生存叙事的序幕;对市场化转型期的企业困境根源的探究,形成了一轮新的现实主义冲击波.生存视角对都市青年尴尬的生存奋挣、百姓生存本相以及私人化生存空间的近距离观照,是新都市小说、新体验小说、女性小说繁荣的基本促进因素.新世纪文学的"底层写作"的新景观,也是生存视角和生存叙事活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三反”运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乃至整个中国现代史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对“三反”运动的研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主要是少数理论工作者有一些概况性的叙述。可以说,当时的研究还是初步的,数量也不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除了一般性的叙述外,专题性的研究文章和论著逐渐多了起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发展。这个时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其中,关于发动“三反”运动的历史背景的研究,是一个研究相对集中的问题。但研究的重点在于阐明“三反”运动的必要性,有一些问题并未引起论者的注意。本文力求从一些新视角对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动“三反”运动的动因作讲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经验教训,都是与"双和"理念交织在一起的。"双和"理念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中长期未能得到观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为"双和"创造基本条件以至于"双和"逐步获得观照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和"已实现从理念到模式的跃迁:从理念层面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和"命题已构成了"一体两翼"的理论架构;从模式层面上,中国已在实践中构建起一个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双和"模式。从"双和"视角透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制度实践给予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庸》"天命之谓性"命题中的"天"范畴具有人格神意义,属于宗教之"天",然而学界不乏将其超拔为形而上学之"天"的观点。持此观点者既有理论上的客观依据,也有论者主观上的意图,但都是以用西方哲学诠释中国哲学为前提。这种以西释中的思维方法和理论构建,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哲学的殊胜之处,故而学人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构建过程中,不能不对这一方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郭庆晨 《奋斗》2006,(3):60-60
按照惯例,分明不当做、不宜做的事情却偏偏还要做,还美其名曰“下不为例”。既然是“下不为例”,那么对于“这一次”来说,当然也就是“例外”之举——“破例”了。俗语说,没规矩不成方圆,无约束难以至美。“破例”,破坏的是什么?是规矩,“破例”则是在惯例之外行事。  相似文献   

11.
王颖 《理论学刊》2007,(10):124-126
麦尔维尔的《白鲸》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作品,既可谓一部百科全书,又可谓一部莎士比亚式的悲剧,展示出了19世纪美国社会的繁复状貌。作为小说,它并不是以情节取胜的,处处夹杂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哲理思考,这一点在作品的多维矛盾视角里体现得尤为分明。  相似文献   

12.
江慧妍 《廉政瞭望》2008,(11):32-32
她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他老实木讷。她嫌他太没情趣,一直想找个机会戏弄一下他,好让他死心。有人说,爱情是一根刺中心脏的针。他非常认同这句话,因为他的心不知被这根针刺痛过多少回了。  相似文献   

13.
张晓寒 《学习月刊》2013,(16):11-13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围绕中国经济发展道路问题.开展了持续的“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大论战.进而推动工业化思想的嬗变.留下了宝贵的经济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4.
李锐 《唯实》2010,(8):57-63
对《共产党宣言》创作史的考察,需要紧密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正义者同盟的实践活动,既要把《宣言》当作科学共产主义的经典著作,又要把它视为“同盟纲领”:《宣言》创作史的开始日期是马克思恩格斯将其科学思想第一次传达并作用于同盟之日。同理,《宣言》的“草稿”也具有两大显著特性:一是科学共产主义著作,二是为同盟制定纲领所写的文件或公告。诸如魏特林的“20条”以及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以前的诸多著作,都不能算作是《宣言》的“草稿”。  相似文献   

15.
电视连续剧《亮剑》的热播激发了人们对《亮剑》、《历史的天空》等战争题材作品的阅读热情。《亮剑》和《历史的天空》两部作品的最大突破在于:把社会潜藏着的传统审美心理变成了现实,把战争题材领域呼唤了几十年的期盼变成了现实——开掘出了中国式的“巴顿将军”。只要听听“李云龙究竟是土匪还是英雄”的质疑,人们就会感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性庞大的价值体系之中 ,“自我” ,无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指符号与价值理念 ,本文的任务主要是从“自我”的角度切实探究 2 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小说 ,考察其中“自我”的命运与历程 ,从而揭示2 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小说与现代性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我的追寻“文革”后中国小说的自我追寻较早地突显于以追寻自我的价值实现作为目标的“人生文学”。具体地说 ,“人生文学”中自我的所指就是某种现世目标的实现或达成 ,自我的所有努力 ,就是要弥补它与目标之间的断裂 ,而其意义的实现 ,也正在这追寻的踪迹本身以及踪迹的终点处。在“…  相似文献   

17.
一年之内,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恐怖分子头目。《时代》周刊2014年宣布其为“世界上最危险的人”。法国《世界报》将其看作“新的本·拉登”。对于他的背景,世人的了解依旧不多。  相似文献   

18.
"疙蔸火",要将这个贵州方言词语转译为普通的词语,就是"树根火"。疙蔸火,是贵州一些农村冬天取暖的主要方式。点燃后,火坑这一面,火势旺盛,火苗在疙蔸下面旋转,火焰一时还不及于表面,所以疙蔸火能够保持长久。但一旦火势登堂,或给一点风势,按捺不住的火苗即刻就从疙蔸的底下窜了出来,于是,热力迸发,顿成熊熊之势。  相似文献   

19.
一部描写中国宋代农民起义的《水浒传》,在塑造了众多侠肝义胆男性形象的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纵观近十年来专门探讨《水浒传》中女性问题的文章,大多数论者强调了作者对女性的无视和仇视,甚至于有些论者提出了“反女性”的论断。在此,笔者主要从“英雄无情”、“异化女性”、“仇视女性”三个反女性论者常持有的观点来进行批判,以此说明作者并不是特意反女性。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07,(9)
在19至20世纪的俄语文学中,"干预"政治是其创作的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这一创作主题在众多的俄苏作家那里得到体现。这里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家,分析论述"干预"政治在其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其对政治"干预"的三种不同形式,即激进式、温和式和中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