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属上层建筑范畴,它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处理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宗教的关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发展道路,是我国宗教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宗教方面的积淀、是我国宗教文明进步的表现、是我国各宗教和谐共处并积极健康发展宗教的相容共存的必然趋势。宗教都是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证明不论中国本土的道教,还是外国传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都自觉地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相协调,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相适应,走上了一条中国化的道路。积极引导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其科学的内涵及现实和历史意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解决我国宗教问题的基本途径,这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宗教自身的历史演变和我国宗教状况所决定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党和政府与宗教界共同努力,特别需要党和政府的各级宗教工作部门坚持不懈地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发展表明 ,宗教都要适应其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才能存在和延续。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宗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和活动的 ,因此 ,宗教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 ,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存在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性意义,是拓展全球文化对话途径、促进中西交流的需要,是将信仰追求与社会参与治理完美融合的需要,是巩固国家政权和安全的需要,是促进宗教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化是我国各大宗教的优良传统,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对宗教规律的尊重,是对我国宗教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丰富,是我国宗教文明进步的方向。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促进当代中国的发展,就是要推动宗教神学中国化建设;发扬优良传统,服务社会大众;彰显宗教真精神,服务中国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发展具有多重意蕴,顺应我国宗教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是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时代要求;坚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中国化的价值导向;我国宗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其文化契机;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其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有关宗教与文化的关系的讨论,是当今文化学、哲学、宗教学的热点问题。它关系到人类对自身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评价。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必然对中国文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宗教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宗教一样,有他们共性的一面。但是作为植根于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中国的宗教又有其独特的一面。掌握宗教的历史根源和现状,把握它的发展脉络,将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纳入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来考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一种异常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既有加强国际政治和文化交流的功能,又可能成为被利用来控制、渗透和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近年来,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国际合作日益增多,境外宗教特别是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也借我国改革开放之际,利用我国扩大开放之机,无孔不入的极力渗透,其活动更加严重,情况也更加复杂,从而使抵御渗透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9.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宗教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正确道路。"引导相适应"原则的确立有其必然性:唯物史观是它的立论基础;它符合宗教发展的历史规律;它也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共生发展的现实要求。十八大以来,"引导相适应"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阐述了"引导相适应"基本要求的"四个必须";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目标方向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作为意识形态,首先表现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本身对政治视域的政治整合没有多少影响,但与宗教有关的因素和宗教政治化的问题,则对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构成威胁。因此,从理论与新疆现实宗教政治化的因素相结合的视角切入分析,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宗教“五性”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我国社会宗教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坚持和发展 ,是完善和正确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的基本点。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对宗教“五性”的再认识 ,是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国情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作为意识形态,首先表现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本身对政治视域的政治整合没有多少影响,但与宗教有关的因素和宗教政治化的问题,则对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构成威胁。因此,从理论与新疆现实宗教政治化的因素相结合的视角切入分析,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的社会作用主要是积极的,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发展的,但也的确存在一些消极影响。就沿海地区宗教的社会功能而言,它对社会稳定也具有双重作用。本文结合沿海地区宗教特点,就宗教对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是一个具有宗教色彩的、独特的社会团体,它的活动和社会作用也必然有着自身的特色。它在活动中以宗教作为凝聚因素,积极服务社会,参加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为我国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的社会和历史时期,我们可以发现它无处不在,都可以看到它的巨大影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制度虽然已被消灭,阶级压迫也不存在,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从理论上已被消除,但  相似文献   

16.
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涉及宗教和宗教工作的中心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论断的提出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总结国内外处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经验教训的总结和理论升华;这一论断具有深刻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依据,内涵十分丰富,应该全面准确地加以把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做好“相适应”的工作需要党、政府和宗教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基本处于农业社会阶段,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对宗教情况作了科学分析,提出了中国宗教具有“五性”的基本特点。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制定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其中.“长期性”是指: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信仰者的心理根源;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适应性:中国宗教的存在不可能不受到外国宗教的影响。因此,中国的宗教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还势必将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当前农村宗教热的现象无疑是此一特点的注脚,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本文先从文化、社会及心理方面论述宗教的长期性,继而以此对农村宗教热进行阐读,最后提出对治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我国宗教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课题,是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宗教应坚持中国化方向不仅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积极推动宗教界在政治上自觉认同、社会上自觉适应、文化上的自觉融合等三方面入手,阐述了新的历史时期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对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要做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就必须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逐步建立、健全宗教法律、法规,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工作队伍的建设,全党共同来抓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