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天这个时代,怎样才算"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好,是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的"干部三问"。那么,"好干部"是怎样"炼"成的?"好干部"的标准是"好干部""标准像"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全心全意  相似文献   

2.
要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0,(7):11-11
<正>《求是》2010年第6期让吃苦的干部不吃亏让吃苦的干部不吃亏,首先就要关注吃苦的干部。在工作中肯吃苦的干部,他们往往勤于埋头干事,而不善于表白自己和四处张扬。作为领导干部,应时刻关注哪些干部在"做事"、哪些干部在"做秀",哪些在  相似文献   

3.
熊莺 《当代贵州》2004,(11):30-31
14年来,我省参加中央"三部委"组织的挂职锻炼一共选派了238名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其中地厅级干部57名,县处级干部181名;少数民族干部199名;女干部74名;非中共党员干部31名;共青团干部9名.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0,(13):3-3
<正>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但目前却有少数干部,脚跟站不稳、板凳坐不住、遇事左右摆,被群众唤作"钟摆干部"。有人给"钟摆干部"画像:工作沉不下心,  相似文献   

5.
<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汽车召回、产品召回,从严治党新常态下也有了"干部召回"。严格意义上讲,干部召回在以往干部选任实践中常有,比如轮岗交流、离职培训、挂职锻炼、大会述职等,但贵州省黔西南州提出建立的"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也是一种创新创造。这种对不胜任现职干部重新"回炉淬火",无疑对"干部质量"上了一道保险栓,对"为官不为"念了一道紧箍咒,对"懒政怠政"设了一道防火墙,终身负责"干部质量"。  相似文献   

6.
信息集萃     
<正>邱县"三举措"严把选人用人关"两延伸"。在干部考察过程中,把谈话范围延伸到干部的家庭成员,通过与家庭成员座谈,重点了解干部8小时外的表现情况;将干部德的正向测评和反向调查范围按照不少于10户的比例延伸到村(居),测评结果作为综合研判干部的重要依据。"两核查"。组织公安、计生、房管等单位对个人有关信息核查,对报告内容不实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由考察组对干部的个人档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水城县进一步创新干部工作,着力优化各级班子功能,切实按规定配备各级领导班子因结构需要的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采取"一类一策"分类培养的措施,让"四类干部"脱颖而出。一是年轻干部基层培养。积极探索制定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一线遴选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7,(5)
<正>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引起广泛共鸣,鞭挞"丁义珍窗口"后的懒政颇得人心。明鉴之下,"不贪不占,啥事不干"的干部不好混日子了。人群中,领导干部永远是少数,却是"关键少数"。政策和策略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的品格风貌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干部干部,"干"  相似文献   

9.
《党员干部之友》2015,(2):26-27
<正>2011年以来,江山市以干部管理为突破口,坚持教育和培养相结合,紧抓干部管理和作风建设,立足基层县市实际,探索实践以"教育标准化、培养项目化、使用合理化、管理数字化、监督精准化"为内容的干部"五化"工作法,着力打造一支理论扎实、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一、探索干部"五化"工作法的背景当前干部工作在队伍管理上存在几个问题,主要是:干部教育存在重形式轻效果、重知识轻理论、重时间轻质量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干部教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资阳市委注重对干部关心关爱、倾力培养,通过创新实施双挂双派、干部培训、家庭团聚"三大工程",强制实行干部休假、体检和体育锻炼"三大政策",激发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干部历练"走四方"2009年,以商请下挂、推荐上挂、外派锻炼、下派磨练为主要内容的"双挂双派"换岗流动历练工程开始启动。"‘请下来’、‘选上来’、‘送出去’、‘派下去’,让干部‘走四方’,解决干部历练不够的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干部工作中简单以票取人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地方不注重分析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把"民主推荐"等同于"民主选举",将得票情况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唯一指标,使干部考察考核、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循化县紧扣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人才队伍目标,认真贯彻从严管党治吏要求,始终坚持好干部标准和党管人才原则,采取"三抓"措施,强化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和引才育才工作,干部人才建设取得新进展。抓实干部教育培训。全面推行"1+X"培训模式,举办干部基本能力专题培训2期85人,接受省、市调训25期96人,其中县处级干部6期9人,科级干  相似文献   

13.
<正>基层是广阔的舞台,也是培养好干部的土壤。兰辉、李林森、菊美多吉等优秀党员干部,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他们心中百姓事情无小事,他们扎根在百姓中间。干部下基层,应具备"三种姿态",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善于走村串户听民意,乐于深入群众解民忧。干部下基层要"放下架子"。当下,有些干部长期形成的"官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9,(8)
<正>新左旗不断拓宽干部管理监督渠道,打造选拔任用、日常管理、重点环节网格化监督体系,做到对干部"知人知面知心"。一是严把选任监督,做到知人"善任"。坚持事前沟通、事前把关,有效防止干部调整的随意性和大面积动干部的现象。二是抓实日常监督,树好干部"形象"。通过不断完善考核办法、改进考核方式、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合理划分分值比例,强化对干部的日常考核、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4,(4)
<正>在前不久的"把群众当亲人"调研活动中,有群众反映有些干部患上了"电话依赖症",他们靠电话安排工作、了解情况、传达会议精神、督办工作、听取汇报,被群众称之为"电话干部"。"电话干部"造成的危害不小。干部通过电话遥控工作,直接深入到群众中少了,群众与干部面对面交流少了,干群关系自然就疏远淡漠了,隔阂自然就产生了;干部只满足于通过电话安排工作、听汇报,不深入实际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助长了虚报浮夸等官僚主义作风;了解不到群众的心声,无法掌握基层真实情况,工作就会浮在面  相似文献   

16.
<正>一、"扑下身子"是态度"扑下身子"是勤务员应有的态度。习近平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只有真正"扑下身子",走入基层,亲近百姓,才能听到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但是当下,有部分干部"腰板太硬",难以弯曲,更不能"扑下身子"。有些干部高高在上,光吆喝不干活;有些干部从不深入基层,只靠打电话或找人谈话了解情况;有些领导干部,布置靠开会,落实靠文件,督察靠讲话,政绩靠编造;有些干部布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5,(11)
<正>近日,听一些下基层干部说,基层百姓非常欢迎"五官端正"的下乡干部。因为只有"五官端正"的干部,才能真正帮助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五官端正"是指:耳不偏,善听真言。下基层干部只有在深入基层过程中善听真言,乐听逆言,诚心实意地和基层  相似文献   

18.
<正>从严管理监督干部,重在经常,贵在较真,坚持日常监测"全天候"。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监督"作为干部工作五项重要任务之一写入党章,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都着重强调从严管理和监督干部。管理监督是干部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扎实地走好每一步,从严从实,久久为功。坚持日常监测"全天候",让"庸懒散慢"无处  相似文献   

19.
正干部"走读"让群众看在眼里烦在心里。"五六十年代同吃住,摸得到脚;七八十年代上广播,听得到声;九十年代坐小车,看得到烟;现在只能在电视上瞧到影。""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两段顺口溜,是对当前一些"走读"干部脱离群众不良作风的讽刺,非常生动形象。靠什么整治"走读"现象,打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得当,就要科学合理使用干部","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全面推进党的事业关键在干部,根据岗位选择最合适的干部,才是真正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干部支撑,对干部也才是真正用当其位、用其所长。因此,要做好干部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事择人"这个关键。"以事择人",首先要"知事"。"事"就是岗位需求。用人之前必先知"事",知道不同岗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