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耀国  王莉莉  马建 《求知》2009,(2):31-3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执行和普法活动的蓬勃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两个公开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在农村全面展开。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乡村干部和普通农民的政治素质.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天津市东丽区无瑕街新五村正是通过建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和长期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才凝聚人心。脱贫致富.真正走上美好的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2.
研究村民自治的力作刘系农作为亿万农民在基层社会生活中实现当家作主的一种基本途径和形式,村民自治已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我国广大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效地组织农民、治理农村,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维护农村稳定,正确处理新时...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的一大创举 ,是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实践性尝试。它在提高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 ,促进基层民主的法治化、制度化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 ,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村民自治在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需要在实践进程中予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制度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村民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壮大村级经济,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在新形势下,农村村民自治具有重大意义,但对实施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大力加强和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5.
村庄善治是农村发展的理想模式,也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村庄善治不同于传统农村管制模式的一个根本之点在于农民本位和村民自治,而要实现村庄善治以及村民自治需要改变目前的权利配置方式与权利结构,向农民大幅赋增权力。农民赋权可以极大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和能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村民自治和村庄善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村民自治的实施 ,改变了农村基层的政治关系和权力运行机制 ,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化的进程 ,农村民主气氛空前高涨 ,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农村生产力又一次得到了极大地解放 ,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 ,先进管理意识渗透到农村基层管理中 ,党在农村的阶级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这是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在农村的重要实践 ,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的影响。村民自治体现了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8)
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人民公社解体之后,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产物,不仅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并且有特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为其产生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当前我国的村民自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村民自治的物质基础;完善村民自治法律制度,提高农民民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加强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村民自治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妨碍我国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六种小农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及笔者对部分农村的有限调查 ,分析揭示出了目前影响我国农村村民自治质量的六种小农心理因素 ,即依附心理、盲从心理、事不关己心理、政治冷淡心理、狭隘的功利心理和保守心理。这六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存在是影响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它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民对村民自治活动的参与质量 ,从而致使我国相当部分村民自治长期处于低质运行状态。因此 ,我国村民自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还有赖于农民心理素质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村民自治已经遍地开花,新农村建设提出后,村民自治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民自治中政府功能主要体现在农村民主制度的供给者和创新者、农民利益的整合者和农村公民社会的推动者等角色.在政府正确发挥其功能的同时,政府不但要克服急躁心态,稳步推进村民自治;而且要克服改造心态,高度重视农民首创;还要克服垄断心态,树立多元治理观念.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宗族两面性及其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宗族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宗族价值观和村民自治的民主精神之间存在本质性的矛盾;另一方面,农村宗族的存在可以作为一种制衡性力量,帮助农民抵御地方政府和黑恶势力的不正当干预,从而保障村民自治的正常开展。随着村民自治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开展,宗族和村民自治的民主精神之间的本质性矛盾将日渐凸显。未来宗族将逐渐退出农村政治领域,蜕化为以血缘为纽带的文化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