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设计总是要对人性作出一定的预设分析。西方宪政制度的建构和运作,依赖其对人性因素所做的充分而深入的考究,建立在其全面的人性观基础之上。西方宪政制度的人性观是人性的善恶双重性:人性的"善",使得保障公民权利成为西方宪政的根本目的;而人性的"恶",使得限制国家权力成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根本途径。了解西方宪政的人性观,将有助于我国的宪政制度安排和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通过比较分析人性理论,将合理利己主义与己他两利人性观结合得出新合理利己主义的人性观。以新合理利己主义人性观视角分析规范非法证据排除中司法人员行为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建议,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司法人员的行为规范。这些具体法律制度的实施对自利行为进行规制,有利于司法活动更加公平公正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人性观与法律以及构建法治社会的关系,通过对比中西方人性善恶观主流论,阐述人性观的起源与发展并分析了人性的本质,以北纠正人性的善恶决定社会法治程度的错误观点.本文论证法律的起源以人性为基础,但法律反过来也会作用于人性的发展,人性的变化与法治社会的构建互相影响,法治社会的构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使人性散发理性之光,而人性的良好发展才能推进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试论权力制约及其人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一切社会科学不可回避的问题。人类的一切制度莫不以对人性的认识为潜在的基础。在文中笔者分析了人性和权力的内涵,及基于不同的人性观的中西方不同的权力制约理念。  相似文献   

5.
社会建构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后现代取向的主要代表.社会建构论反对内源决定论和外源决定论的人性观,主张人性是社会的、话语的建构,是关系的存在.社会建构论人性观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研究方法、心理成因、心理治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不同心理学者应以宽容、整合、超越的视界看待社会建构论的这种新型人性观对当代主流心理学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以促进整个心理学科的健康发展并最终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的本质做了高度的理论概括。它为我们科学的认识人、教育人、发展人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的简要阐述,并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点为基础,分析了人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犯罪系人实施,刑罚亦科于人,刑法因人的行为而介入,也因对犯罪人刑罚的实施而结束,人是刑法的中心与落脚点。而人性是人天生具有的、固定不变的共同本性,因而人性成为刑法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人性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刑法介入社会生活的范围,人性观的不同使得刑法调整生活的范围差异明显。本文试从古代中西方人性观的差异来看刑法介入社会生活的范围的差异,并反思我国现行刑法的介入范围之现状与缺陷,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人性及其善恶问题是中国思想史的核心问题之一,其善恶之争,自古及今一直喋喋不休。本文无意于探究各家人性论之优劣,仅试通过对法家人性观的解读,理清法家思想的源流,加深人们对法治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性"的理论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是在不同人性观影响下所作的不同法律制度安排和司法实践却截然不同、渐分优劣。以"经验人"和"人性恶"为立法人性基础,必将带来法治和程序法的发达,并使刑事诉讼法防止司法权滥用和保障人权的独立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以"理性人"和"人性善"为立法人性基础,有可能导致程序法相对不完善和不发达,并使刑事诉讼法沦为人治的附庸,其防止司法权滥用和保障人权的独立价值也无法真正实现。本文在比较中西方法律人性对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影响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人性基础的应然性进行相应研究,认为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刑事司法应以"人性恶"作为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来访者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疗法,近年来在中国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回顾了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要点,重点讨论了该理论创始人秉承的人性观与中国传统人性观的异同,并探讨了该疗法的个人本位主义倾向与中国人人格特征的契合程度,拟从来访者中心疗法与中国文化背景的适应与冲突来探悉来访者中心疗法在中国发展面临的本土化差异,为该疗法在心理咨询的具体实践中的中国化过程与运用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蝇王》:一部探索人性的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的善与恶,不仅是伦理学上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文学作家们探索的问题之一。自古以来,东西方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一直是截然相反的。绝大多数东方的伦理学家都主张:“人之初,性本善”、“侧隐之心,人皆有之”,即人性是善的;而西方世界则一直信奉“原罪”之说,即人性是恶的。那么,英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人性观是什么呢?他的几部重要的小  相似文献   

12.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教育思想极其丰富且富有辩证性,是中国教育思想的一大渊源。身为名师,老子有自己区别于儒家的教育主张。他在自己独特的人性观知识观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理科学研究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主体的素质。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告诉我们:做为一名当代心理学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性观和科学的心理观;必须具有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双重知识结构;必须掌握理论推论和实验操作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朱孔明 《法制与社会》2010,(36):271-272
政治学的发展总体上有现实主义政治观和理想主义政治观两种流派。现实主义政治只注重个人的权力和利益,认为政治和道德是一体不分的。所以现实主义政治也就无视道德等伦理价值。相反,理想主义政治观在重视权力和利益的同时,更侧重于政治权利、政治道德、法律治理等等社会价值。相比现实主义政治的野蛮与血腥,理想主义政治也具有了更多的人性和关怀。  相似文献   

15.
理欲论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不乏很多合乎人性的思想,文章通过对传统理欲观的梳理,提出了一些有益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尼采哲学中把人性作为他自己一切哲学的出发和归宿,而在尼采的人性观中人的创造性又是他的人性论的核心。在他的哲学中,权力意志、主人道德、超人学说、重估一切价值都蕴含了人的创造性。人要肯定自己、高扬自己、超越自身的存在,从而创造出世界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从劳动视角出发立足于人本主义来说明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揭示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对人性的扭曲,以人道主义的激情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诞生,具有巨大的伦理意义。这一理论对考察当今社会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也存在人的异化问题,我们应合理限制人的实践活动,提倡健康良好的消费观和信任和谐的人际观。  相似文献   

18.
论普遍人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齐延平 《法学论坛》2002,17(3):5-11
普遍人权已成为支持当代国际、国内事务政治上正当、法律上合理、道德上正确的必要基础。普遍人权理论从人的起码尊严与价值这一基点出发 ,可析分为人权价值的普遍、人权主体的普遍与人权标准的普遍。普遍人权应以先验的人性共似观为基石 ,以理性的文化相对观为限度。  相似文献   

19.
"面子"观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个人在他者心目中的地位排序的理念,也是他者心中的个人价值的自我心理渴望。本文从人性的基本心理假设——不断追求自我满足的理性"经济人"的建构逻辑入手,分析社会生活中正当的面子观及其文化功能,以期揭示当今社会中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追面子的虚伪心态和恶劣之风,从而为人们树立正确的"面子观"提供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王凌皞 《法学研究》2013,(1):107-122
每一种法律与政治理论都以对人性的根本看法为起点,孟子的自然主义性善论提供了不同于"理性人"的人性学说。结合认知科学的最新进展,由孟子自然主义人性论道德哲学中可尝试提炼儒家规范美德法理学主张。这种规范美德法理学不同于传统的伦理自然法和自由主义权利法理学,它把公民美德的发展与实践作为法律的核心价值,主张国家应当通过法律为公民个人美德发展与实践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它不但批评了通行的现实主义人性观,更为寻找自由法理学和伦理自然法之外的第三条道路提供了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