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全面知识、绝对理性所持有的自信的反思,认为知识与理性是有限度的,对知识与理性过度崇拜,只会带来不利后果.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决策思想,反映出决策过程中有限理性的价值,以及渐进与"试错"方式的重要作用,这一论断为中国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保证.  相似文献   

2.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9月定价:42.00元作者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三项重要变革,即价格双轨制、资产经营责任制、股权分置改革的提出者和推动者,曾获孙冶方经济学奖、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学界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3.
迷离“的第三只手”——对当今“新双轨制”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众所周知,“旧双轨制”(以价格双轨制为主)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典型特征。这一中国特色的改革工具曾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原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教授称赞为“由计划价格向市场价格过渡中,中国人找到的天才解决办法”。但最近七八年来,“新双轨制”的悄悄孳  相似文献   

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而建立超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体制又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企业定价在整个价格体系中更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价格改革的核心,所谓企业定价,就是企业对自己生产,经营的商品按照成本,利润,税金等因素并结合市场供求行情,自主确定销售价格,不受任何部门(包括政府)干预的定价方式。 一、企业定价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0月11日晚宣布,把200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Finn E.Kydland)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以表彰"他们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和经济周期的根源".这是继1995年罗伯特·卢卡斯因"发展和应用了理性预期的假设,因而改变了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并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而获得诺贝尔奖后,时隔近十年,宏观经济学家再次荣膺这一桂冠.  相似文献   

6.
李慧  朱京 《党史文苑》2007,2(2):65-68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内涵丰富,它不仅包括理论层面,还应包括理论指导和实践层面,而深化当代大学生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之一.中国共产党有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什么当代大学生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停留在"只知道一点点"这个层次上呢?这有主、客观两个层面的原因.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从学生心理感受的角度、历时性的角度、共时性的角度、发挥师生互动的角度,加深大学生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新旧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了价格改革的过渡形式——价格“双轨制”。所谓价格双轨制,即指同一产品,计划内的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的部分实行企业自主定价,二者遵循不同的价格运行规则。实践证明,价格双轨制是存在弊端的,诸如,计划内外两种差价过大,成为诱发计划内产品转化为计划外产品的重要原因,冲击了国家计划,使国家计划得不到保证;双轨价格的差价,加剧了流通秩序的混乱,给投机倒把以可乘之机;双轨价格使不同企业获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学说与方法,它已日益显现其在韦伯意义上的官僚组织研究中的适用性.在韦伯意义上,官僚组织主要是基于理性原则的假设,它是人类理性选择和有意识规范的结果.社会也普遍通过意识形态和道德教化一律灌输官员的"公仆"意识.但是,现实的经验表明官僚组织与官员的有意识似乎受到某种集体无意识的支配,其行为方式也会表现为病理性特征.这些都是传统官僚组织研究忽视或否认的,精神分析却为我们掀开官僚组织与官员作为"自我"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9.
钱再见 《求实》2001,2(3):55-58
韦伯所提出的科层制是一种建立在理性行动基础上的组织管理体制,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其"技术最优性".然而,正是这种"技术最优性"导致了科层组织中非理性因素的出现,诸如官僚主义的滋生、人性的压抑以及创新精神的窒息等.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科层制的合理性.在我国组织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应进一步弘扬科层制的理性精神,避免其非理性因素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前线》1993,(24)
怎样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制度和市场体系?历经15年,我国价格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定价的比例已达80%左右。目前,价格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要素价格双轨制依然存  相似文献   

11.
为中国辩护     
郑永年 《学习月刊》2012,(19):56-56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月定价:32.00元对中国崛起的多方面的不安,正在促使西方和一些崛起中的大国把中国视为竞争者,把如何"消化"中国的崛起作为其首要的战略考量。中国在经贸、文化、外交、金融等各个层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随着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民众对中国本身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认识越来越模糊。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理性看待自己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压力?如何客观认识中国模式,认清其优势与劣势?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如何认清自己,稳妥地应对世界变局,推进  相似文献   

12.
世界范围的反新自由主义浪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新自由主义已成为西方的国际政治工具新自由主义的理论起点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它的理论和政策形成形态分别是"里根经济学"和"里根改革"与"撒切尔主义"和"撒切尔革命",其完成形态是"华盛顿共  相似文献   

13.
参加工作近30年,我从一名普通群众成长为一名有着17年党龄的党员,我对党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楚,对党的情感也越来越热烈.对照党章和入党誓词,重新想想"入党为什么、入党干什么、党员比什么"这个问题,触动很大.  相似文献   

14.
关于1947-1949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研究成果很多,但鲜有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借助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透视这一特定时段的土地改革问题的新特质:它是以"访贫问苦"和"诉苦"运动作为中国共产党吸引人口众多的农民参与解放战争的有效"政治动员"形式、以农会作为赋予农民"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以适合农民特点的政治社会化方式作为将广大远离政治的农民塑造为"政治人"的教育形式的政治过程.这使对该历史问题的研究导入了一个与传统研究有明显区别的认识层次,即走出了就中国共产党这个政治主体自身研究的范围,使土地改革这个已经被中国革命历史实践证明是正确、科学、成功地引导农民加盟革命的决策,在政治社会学的意义上被人们更理性地认识,从而更真实地揭示出中国共产党成功获得农民认同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把它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中去认识,从全局和战略角度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改革和发展是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这一特定政治身份的人所应当具有的、为共产党这一先进政党所要求的一种重要特征,是共产党员不同于普通群众并对普通群众发挥模范带动作用的一种基本性质、特殊性能、非凡品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上对养老"双轨制",即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养老制度,议论颇多,认为这样很不公平,应尽快并轨。"双轨制"是怎么形成的?该如何客观、全面看待不同群体的养老待遇差?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创造认识是指探索未知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性和意识的活动。意识在创造认识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它规定着创造认识的本质 ,决定着创造认识的方向。但无意识在创造认识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无意识反映是认识反映的一种重要形式 ,并对意识反映起一定的开启、诱导、补偿和调节等作用。意识反映和无意识反映只有互补地结合起来 ,才是创造认识反映的完整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9.
"开放"一词于今并不陌生,于近代中国却意味一段激荡的历史。本文使用"开放意识"而非"开放思想"或"开放理论",缘于理论乃是一套完整的体系,近代开放意识显然没有达到这一高度。据《辞海》注释,思想是思维的内容,而思维又指认识的理性阶段,由此推导出,思想系认识的理性阶段,小于意识一词的涵概范围。意识包括认识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能够使人用从客观现实中引出的概念、思想、计划等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对物质发展过程起巨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所以意识一词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偏离了西方主流经济学首肯并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推崇的"标准"改革方式——激进式改革,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绩效,这被称为"中国之谜"。对"中国之谜"的诠释主要有四种观点:初始条件说、双轨制说、发展战略说及自由改革说,这四种观点分别从初始条件、改革策略、发展战略及改革方式的视角刻画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破解"中国之谜"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分析,但又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遗漏和不足。事实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找到一条切合自己实际的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