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后就出现了一系列大公司裁员事件,像沃尔玛、华为这样的公司都处在了漩涡中心。本文将着重从华为"辞职门"事件出发,分析劳动合同法在用人单位、劳动者、政府等各个主体间的利益平衡问题。本文最终落脚点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作为弱势群体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派遣劳动"应当缓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建飞 《法学家》2005,(5):19-23
一、"派遣劳动"的字义与实质 "派遣劳动"在我国又称为"劳务派遣",是指"派遣机构(劳务公司)与派遣劳工(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要派机构(实际用工单位),在实际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①但这个从所谓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泊来的词语却在其出生地找不到与其对应的"dispatched employment"词汇.  相似文献   

3.
误区一:换了单位"休假工作年限"要重新计算 误区二:员工未在当年提出休假书面申请视为自行放弃年假 误区三:员工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关系企业无需支付未休假报酬 自从我国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后,很多劳动者纷纷选择炎热的七八月间休年休假,与家人、朋友外出度假旅游放松身心.眼下,炎炎夏日的高温依然没有退去,即使不愿暑假外出的朋友,也许已经安排好在即将到来的"中秋节"或"国庆节"前后与年休假期一并体息,以便尽享金秋时节的假期生活.然而,由于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年休假制度的法律理解方面存在认识误区,使劳动者的年休假休息权益或补偿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护.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出了新规定,旨在解决目前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不稳定的问题。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立法背景、国际经验和价值导向等角度展开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劳死"现象越来越困扰着当代劳动者,我们必须正视劳动者"过劳死"现象。本文指出它对社会具有的负面价值非常大,我国当前的紧迫任务是要采取措施防止"过劳死"现象的蔓延,因而从法律角度研究该课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航集体返航事件直接"拷问"着我国刑法的结构性缺陷,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下,刑法对此已经失去其应有的评价功能.西方不少国家以附属刑法的模式对劳动者实施的集体维权行动规定了刑事免责原则,并对之加以正当限制,从而使刑法在劳动法益的保护上发挥了"王牌法"的功能.关照这一事件,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倾斜保护"为基本立场,对劳动者的集体维权行动有所规制,以合理组织对劳动者集体维权行动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用工"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宇 《北方法学》2009,3(3):102-110
随着我国《劳动合同法》把建立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志从“签约”修改为“用工”,研究与用工相关的法律问题显得日渐迫切。用工的内涵,可界定为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劳动行为。认定用工是否成立,我们应根据双方主体是否合格、是否有劳动给付和接受行为、双方关系是否符合“从属性”标准要求等要件来作出判断。其中,对于“用工之日”的认定,应设置特别规定。关于如何理解用工和签约之间的效力关系,应区分“同时用工和签约”、“先用工后签约”、“先签约后用工”这三种不同情形,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期,"华为辞职门"之类的裁员事件接二连三出现在公众视野,对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法>产生严峻考验,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劳资关系制衡机制欠缺,从而导致劳动权保护机制失范.要制约资本强权,必须突破现仅仅依靠劳动法来调整劳资关系的传统模式,着力进行劳资关系制衡机制的法律制度创新,保障和完善劳动者对公司的民主管理权,以劳动主权制约资本主权,弱化资本强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劳动者在公司中的弱势地位,使劳动权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用工"乱象丛生"学者呼吁完善法律 为了规则避法律责任,一些行业形成了把工作整体发包的"惯例",将劳动关系变成了"承包关系";签了劳动台同却不把文本交给劳动者,一旦生劳动争议,劳动者维权就陷入"欲告无据"的境地;劳务派遣非理性"繁荣",同工同酬成为劳务派遣员工的"梦想"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0.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河南省濮阳市爆出一则特大 奇闻:数十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了当上劳动模范,竟然 "隐降"职务甚至"调换"单位,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在了 "公示榜"上。如此闹剧是如何出笼的?结果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1.
艾琳 《当代法学》2021,35(4):116-124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上下班的时间要素加以细化,即"合理时间"是界定劳动者是否可以被认定为工伤的时间条件.而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合理时间"这一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界定并无边界,这使得劳动者对是否可被认定为工伤没有明确预期,也造成了法务工作人员的困惑.如何对"合理"二字作出符合文本意义和立法目的的解释,是消解这一困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徐永其 《检察风云》2008,(10):32-33
当劳动者遇到单位欠薪的问题时,可以直接上法院要求执法部门向单位发出"支付令",不必通过诉讼程序便可追讨薪水.这是新劳动合同法1月1日实施以来对劳动者新增的一条简便办事程序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平等自由的法理念在劳动法上的实现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劳动者的自由权因为劳动关系的从属性而在合同法的框架下被消解殆尽.严格限制甚至剥夺劳动者的自由是当时资产阶级朝野的共识.然而,这样的法律制度所带来的社会后果使资本主义政府逐渐认识到,"正义"在劳动关系中的实现不能简单依靠劳资双方的个别自由谈判,它需要政府的介入和劳资团体力量的相互制衡.劳动法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虽迥异于西方国家,但劳动法理念的缘起与制度变迁的理性脉络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4.
生肖"立法"     
生肖王国试行轮流执政,并各自开始着手制定各自的"宪法": 鼠:从今以后,各种福利待遇、各种优惠措施等,一律服务于第一名! 牛:今后,一切优惠措施都要向终日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一线劳动者倾斜! 虎:逐步取消都市平原占地,扩大发展森林的面积。 兔:全体行动起来,推广全球素食运动,坚决打击所有的食肉动物。 龙:加快开发海洋、太空资源,取消陆地上的各种生活设施,大力提倡对神龙的信奉程度。  相似文献   

15.
魏倩 《科技与法律》2014,(3):360-394
劳动者人格保护是现代劳动法上的重要内容。从以恢复劳动者之对等人格的集体劳动法律发展伊始,劳动者如何获得法律上"人"之对待,是促使劳动法发展演进的动力来源之一。我国劳动法上的劳动者人格研究甚少,基本停滞于"劳动者尊严"的保护原则宣誓上,其中,劳动者的健康隐私,在近年社会运动过程中获得了反歧视法上的保护。然而,无论是何种劳动者隐私,均属于劳动者人格权的范围,应当从劳动者人格权保护上予以正视。以日本劳动者人格保护中的健康隐私保护为例,其在实体法和判例法上的经验,可为我国劳动者人格保护问题的研究深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论述英美法系依附性劳动者理论,大陆法系从属性劳动者理论以及我国以劳动合同为纽带的劳动者理论中的劳动者本质,阐述了我国劳动者理论与司法实务的冲突。在司法实务中,要解决大量无书面劳动合同而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问题,事实劳动关系成为劳动者理论的有益补充。我国劳动者理论应以从属劳动理论进行阐述,在制度上完善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劳动者出现工伤情况时,用人单位往往会与受伤劳动者签订相关的和解协议。这样既可以避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进行过多的纠缠,也可以让劳动者在自愿签订和解协议之后,迅速获得相应的经济赔付弥补劳动者的经济损失。但是,如果出现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对相关法律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没有按照劳动者的伤残程度进行经济赔付,必然会导致劳动者无法获得法律规定的相应赔偿。为此,本文将针对工伤私了问题进行法律探析。  相似文献   

18.
在法律上承认和规范劳动者的罢工权,防止非法罢工,不仅有利于劳动者劳动权益的维护,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罢工权不是孤立的,劳动法领域中的罢工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劳动权利,是劳动者集体劳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劳动者组织工会的权利(团结权)、集体谈判的权利密不可分。劳动者享有法律所保护的合法罢工权。罢工基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局限于劳动关系领域,并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在法律上确立劳动者享有合法的罢工权后,如何保护依法罢工的劳动者的利益是法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劳动者罢工权是否能真正享有的保障。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法律应当赋予劳动者罢工权,但当罢工影响到社会公共秩序的时候,罢工权就应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9.
王珊珊 《法制与社会》2013,(23):245-24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可是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劳动者的权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特别是劳动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迄今仍未得到应有重视。长期以来,我国立法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时,侧重于劳动者物质方面权益的保护,忽视了劳动者对人格权的追求。本文通过中美两国对劳动者精神性人格权保护的比较研究,找出两国的差异,希望对我国劳动者人格权的保护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地的"上下班途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伤保险制度的历史演进 劳动中的伤残风险,危及人的生存,是个人力量难以承受的.人的本性经过漫长的岁月,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逐渐使分散风险的愿望用法律固定下来.从可以查到的资料看,工伤保险制度,肇始于德国.1838年的普鲁士已经确立了雇主责任法,不过对员工的工伤认定和赔偿条件还是很苛刻,只有劳动者无过失,雇主对工伤事故故负有责任时,雇主才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