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录讲人     
日本的饭局不但多,而且常常吃不饱,回来还要自己给五脏庙加料。日本的饭局菜式众多,往往一顿饭下来一二十道菜,盘子大碗大,但菜量少得可怜,一道菜分到每个人的盘子里不过一勺一口而已,即便二十道菜也不过二十来口。吃一个日本饭局常常要用三四个钟头,这二十来口菜分成三四个小时上来,其充饥水平可以想象。有的朋友不免对日本人颇有腹诽。  相似文献   

2.
喂养     
杨子明 《法制博览》2009,(10):13-13
喂猴。猴子吃东西,不会像人那样吃完,更不可能去珍惜。比如猴子抓苹果吃,抓到爽甜的,吃上几口,就忙着抓下一个。抓到不爽甜的,吃一口后,就丢了,回头再抓。等到没吃的了,才又捡回刚才丢掉的来吃。  相似文献   

3.
管家支招     
《工会博览》2010,(16):58-58
牛奶能消除盘子裂痕 将有裂痕的盘子放进锅里倒入牛奶.加热由至五分钟,取出盘子后,裂痕几乎消失不见。  相似文献   

4.
曾勇 《工会博览》2014,(20):53-53
那天早上去自由市场买菜,正碰上水产区运进来一批鳖,我看看其中有些平日里难得碰到的老鳖,便买了一只回来.妻子看到那鳖,也很高兴,说好久没吃这东西,今晚可得享享口福了!但到傍晚下班回到家做饭时,妻子忽然改变了主意,叫我把这鳖送到隔壁去,说隔壁小梁刚生孩子,吃鳖奶水好。我一听连声赞同,小梁两口子都是下岗工人,全家就指靠小梁老公在外当保安赚来的两千来块钱工资,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眼下他们可买不起这东西。  相似文献   

5.
毛志成 《法制博览》2011,(18):36-37
提到卖国主义,人们当然恨之咒之,但提到“吃国主义”,人们往往不甚了解。诚然,十足的卖国主义者毕竟是少数,但不要忽略,“吃国”也能成为一种主义,而且足以吃掉一个王朝、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时代。这里所说的“吃”,不仅指吞食什么东西,也指用权力、势力、等级以及用种种貌似“合理、合法、合情”的传统习惯去抢占各式利益。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6月8日《人民日报》)北京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篇话题作文,即怎样看待"老规矩"。这个题目出得很有现实意义,很值得人们思考。的确,不独北京,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老规矩"。这些"老规矩",承载着一辈辈人的精神遗产,滋润并养  相似文献   

7.
马德 《法制博览》2010,(18):78-78
去西方国家,最不适应的是吃西餐,不光是东西不好吃,连餐具一刀和叉也不好使。西餐厅不提供筷子,抱怨也没用。在国外受这份罪,倒也罢了,入乡随俗嘛。可恨的是,如今在我们中国的五星级酒店的中西结合的自助早餐桌上,几乎全是只放刀叉,不放筷子。国人如要用筷子,还非得到专门放置筷子的地方去取。  相似文献   

8.
陈亦权 《法制博览》2011,(18):25-25
那是1925年的一天,又输了一大笔钱的巴黎混混吕斯蒂正垂头丧气地在一家小餐厅吃东西,偶然间他看到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文章在分析了一大堆维护埃菲尔铁塔的技术和资金问题后,用一句调皮话作为结尾:“巴黎还能支付埃菲尔铁塔的维护费吗?难道埃菲尔铁塔的最终命运是被拆解然后当废铁卖掉?”  相似文献   

9.
“从前是有牙没东西吃,现在是有东西没牙吃。”茶楼里的老茶客们恒有是叹。现在牙医诊所开得多了,可仍然是顾客盈门,久候者“牙痛咐声”。其实,对于老人来说,有没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一定意义上说,是有没有一副尚堪咀嚼的牙齿。但是,对于一口龋齿的年轻人来说,就不仅仅是那么几年的问题了。据一份80年代的调查材料表明:当年仅仅在7岁~17岁的中国人当  相似文献   

10.
冯磊 《法制博览》2010,(2):75-75
我时常读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偶然看到魏晋人物的往事,这些人在何晏的带领下服食“五石散”,一个个衣服松松垮垮、神情散淡,感觉既荒诞又潇洒。随即又想起宋代传奇小说里赵合德给汉成帝吃的春药,那春药要在火里焙烧一百天,在水里泡十天才能吞食。据说,成帝吃了之后倍感精神,只是,某次他一口气吃了十颗,竟—命呜呼了。  相似文献   

11.
郑贺秀 《法制博览》2011,(12):F0002-F0002
有句俗话,好汉护三邻,好狗护三村。在俺们农村,家里要是养一条好狗,外人就别想迈进院子一步,更别说翻墙入户偷摸点东西什么的了。我爷爷讲过这样一件事:说当年日本人来的时候,就因为村边的几条好狗,唬得小鬼子怎么也进不了村,只能躲在野地的破庙里吃了两天罐头饼干。从中可见狗的威力。  相似文献   

12.
昨天晚上到超市去买东西,看到货架上我经常吃的一种辣酱由6.5元一瓶涨到了8元一瓶,我竟然没有抱怨,而是很坦然地就拿下来放进了购物车里,心里不禁一阵窃喜,面对不断暴涨的物价,我终于达到了领导的境界了,不再抱怨,而是坦然接受了:  相似文献   

13.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相似文献   

14.
李晓 《工会博览》2010,(14):47-48
前不久,我在官场的朋友余局长向我诉苦说,李兄,我吃什么东西也不香,患厌食症了。 余局长当官已经20多年了,在官场算是摸爬滚打的“老油条”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吃源丰富,能吃的和可吃的东西不可胜数,素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干什么就吃什么”的说法。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各异,吃法却大致相同,各自都有能吃  相似文献   

16.
汤军 《法制博览》2010,(10):24-25
国人以食为天,可见天上是可以掉馅儿饼的。谁都要吃饭,每天三顿,和谁吃都是吃。早饭和亲人吃,中饭和同事吃,晚饭和朋友吃,这是基本规律。吃,渐渐演变成一种爱好,一个文化,一类文明。日本人生着吃,西方人烤着吃,中国人煮着吃。如此不同的吃结构产生了各自的食具,进而是武器。  相似文献   

17.
李维明 《法制博览》2008,(12):37-37
有一个笑话,讲四个外星人空投到中国的四个地方。第一个外星人来到北京,马上就有居委会的大妈拿起电话说:“公安局,有空投特务!”第二个外星人掉在上海,上海人挺高兴地说:“这个东西好好玩,应该送到动物园去卖门票,一张票可以卖50块。”第三个外星人掉到广东,广东人说:“没有吃过这个东西,拿来煲汤吧。”第四个外星人掉在成都.成都人说:“师兄,刚好三缺一,来来来,打麻将。”  相似文献   

18.
清洗同样一个盘子,用洗涤灵洗花了40秒,用了1/3盆的水.而用窍门清洗同一个盘子用了20秒,盘子明显比洗涤灵洗的省时又省水. 1、洗盘子前别浸泡.以前人们认为,洗盘子前先泡泡能将其刷得更干净.其实这样既不能除去油污,又不能除菌,反而白白浪费掉水.  相似文献   

19.
1993年5月25日,广州中山大学的一个考场中,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学生正襟危坐,接受考试。他们在考什么? 他们在考“中国托福”。耳机里传来清楚的对话。男:好一个孙主任,吃了东西不给钱。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试卷上赫然印着4个备选答案:A,孙主任是一个好人。B.吃孙主任的东西可以不给钱。C.说话人对孙主任很不满意。D.孙主任以前很好。此题看上去好像小孩子在做智力游戏,然而此题却是HSK50题听力理解题中的一道。此刻,成千上  相似文献   

20.
微笑     
如今这时代,新生事物总是应接不暇,流行的东西总是横流飞扬。 比如时尚。有人吃的越来越野,越来越酷,竟要活剥鸡脚掌、生吸猴脑髓;有人越穿越少,越穿越露,甚至于干脆以裸体悦众;你死去活来地追星,我也大把大把地用公款追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