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发展的,是一个不断扩大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但是,党和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上,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反复探索、不断深入、逐步明确的过程。这个实践和认识的深化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计划经济、有计划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阶段,贯穿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前,大体可以称之…  相似文献   

2.
《求实》1995,(5)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李铁映同志一反过去较多地从本国的角度出发的做法,认为,应该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从个性和共性的关系上来选择。他指出:“市场经济体制是丰富多彩的,有共性,也有多样性。在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平等、对财...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和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是对马 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重大 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在建国初期确实发挥 了巨大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社会化程度愈来愈高,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计划经济 就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其弊端也就日益明显地暴露了出来。搞了二 十多年,几亿农民还填不饱肚子,…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主要课题,是在保证社会协调的同时,使目前仍然相当落后的经济得到充分发展。以改革总揽全局,归根结底是为了解放受僵化的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所以,无论是总结以往改革的经验,还是制定今后改革的规划,都必须着眼于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这就要求首先弄清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众多的大国所面临的发展任务,由此决定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八大),是我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代表大会。它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经济、政治方针,作了十分正确的分析和明确的规定。八大前后,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的新形势,指出了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提出进行经济  相似文献   

6.
冯雷 《求实》1992,(12)
党的14大确定了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理论的提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国今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应该说,中国14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每一步都深印着走向市场经济这种求索的足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继承和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很难分开的,它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现代商品经济也可以说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也可以认为是商品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曾经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其中,不乏深思熟虑的意见与要求,不乏令人敬佩的真知灼见。很多观点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要跛足式的马克思主义”———刘少奇主张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构筑经济体制1...  相似文献   

8.
共产国际与中共独立自主原则的艰难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自主原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定的基本原则。受共产国际的束缚和影响,这一基本原则的确立经历了一个相当艰难曲折的过程。 一 大革命的失败是陈独秀等人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上盲从共产国际指令造成的后果。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高潮。在革命高潮的初期和中期,由于得到了共产国际基本正确的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和组织下,曾得到波澜壮阔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在大革命后期,由于共产国际指导的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探索与确立过程赵士刚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们党对计划与市场的相互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这一探索始终伴随着改革的实际进程,并不断在实践中前进和发展。1.对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改革: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原...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万山 《求实》2002,(9):33-36
以中国加入WTO为背景 ,从国情和改革实践出发 ,探讨中国经济在融入世界经济的新时期如何展开下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 ,从宏观和微观结合角度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四大重点方向 ,即建立市场服务型的政府经济职能 ,以效率为指针全方位深化所有制改革 ,以市场平稳运行为目标建立完善的公共经济服务与管理体系和立足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体系和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是党内较早发现我国经济体制弊端的领导人之一,他从八大前后至60年代中期,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所有制形式、计划经济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试办托拉斯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创见的思想和主张.研究刘少奇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对于我们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重大突破。党的十五大继续深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使中国的发展同世纪之交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总趋势相融合。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的创造。一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曾经历过一个市场调节因素起主要作用的短暂阶段,这就是全面实行新民主主义《共同纲领》的时期。当时国家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基本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结构内部的基本关系是各种经济成…  相似文献   

13.
甄金 《前线》1994,(17)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15年来改革经验的凝练升华,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大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美学目标:避免市场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制度美的创造则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目标,它包括对社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文化体制等多种具体体制的选择与改造。我国目前所进行的全面体制改革,实际上...  相似文献   

15.
八大前后陈云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9月20日,陈云在中共八大上,作了《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以后的新问题》的发言,从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总结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比较完整、系统的构想.这是50年代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所谓“发展方位”,就是决定和制约一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和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发展的状况和阶段、发展的水平和程度、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展的趋向和走势等等。  相似文献   

17.
所谓“发展方位”,就是决定和制约一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和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发展的状况和阶段、发展的水平和程度、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展的趋向和走势等等。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早期确立和后期深化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体制是在参考苏联模式基础上并结合中国国情确立的,这为中国以后文化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改革开放后,文化体制改革以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六大为界限,经历了启动和初步发展、大力推进、取得重大进展三个阶段。纵观当代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历程,经过了“被动式”文化体制改革和新世纪“主动式”文化体制改革两大阶段。搞好新世纪的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巩固党在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  相似文献   

19.
未来一年,经济体制改革如何深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项项具体措施。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需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彻底破除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为高质量发展构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市场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20.
1956年“匈牙利事件”后,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匈牙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始对匈牙利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