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培养新型农民,必须提高认识,找准问题,更新观念,优化环境,加大培养力度,壮大新型农民队伍,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一、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一)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落点在“乡村”、重点在“村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从社会…  相似文献   

2.
荚莺敏 《唯实》2008,(9):179-182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培育亿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一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二是发挥农村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促进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三是加强政府组织规划,优化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社会开发.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如何,培养新型农民至关重要。各级党政干部应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这一"软件"工程:农村孩子将是未来的农村劳动力,要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培养新型农民要农民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新型农民应有一技之长,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型农民的培育和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始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目前农民素质状况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用教育、培训、构建新型农民文化等途径来培育和塑造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恩施市白果乡致力于实施以"三千农民换脑筋"计划为主的农民培训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麻福水  辛敏 《理论学刊》2007,(12):89-91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整合和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实现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民思想观念整合的趋向标,在新农村建设中整合引导农民思想观念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要重视培育新型农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集中体现,其中农民问题是关键,农民问题的实质又表现为要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基点,加快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集中体现,其中农民问题是关键,农民问题的实质又表现为要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基点,加快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培育新型农民要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在达州,2004年初就全面启动了"以班子队伍带村、人才科技兴村、民主法治管村"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活动。其中"民主法治管村"的许多具体做法和独创性实践活动,就极有地方特色和普遍意义。为了解达州"民主法治管村"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课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新型农民培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小军 《求实》2007,(4):92-95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任务。只有正确认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分析投资不足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国家或社会、涉农企业事业单位或团体、农民家庭或个人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不断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才能培育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3.
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需要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四重价值取向是我国当代农民的历史希冀与内心诉求。理解并落实这四重"心中道德律"对于激发农民的"三创"活力至关重要,更有利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新农村建设更具人情味,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以此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10日,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和第四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在达州同期举行。"一展两节"通过艺术形式展示农村新变化、讴歌农业新发展、赞颂农民新创造,共同唱响"实现伟大中国梦·讴歌美丽新农村"主题。此次活动分为"演、展、讲、培"四大板块共19项内容,聚集了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四川省各市州及世界五大洲富有乡土气急、民族特色、地域风清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守法律、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农民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更是农村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新农村,经济发展是根本,和谐文化建设是关键。加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单纯地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农村文化活动,而是要提高农民思想水平和增强农民参与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成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这不仅是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更是方向问题。农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农民。只有通过了解农民对文化精神需求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加强指导和扶持力度,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才能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我们农村的和谐文化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加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目标才会不折不扣地实现。  相似文献   

17.
杨燕 《学习月刊》2011,(12):54-55
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不久前,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又强调各级各地要"着力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  相似文献   

18.
一、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培育新型农民,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当前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而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只有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将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这表明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  相似文献   

19.
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型农民。在现阶段,我认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培育新型农民的最重要环节。只有大力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广大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原动力。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必须做到思想教育要贴近农民群众思想实际、文明创建活动要适应农民群众特点、教育培训活动要结合农民群众需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进一步提出培养新型农民的具体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将为农村的建设、农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提供丰厚的人力资源,将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创造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其社会价值。改革和发展的春风再一次吹遍广大农村,吹到了广大农民的身上,农民们也在积极行动,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争取成为合格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但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应该切合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