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世友蒙冤大骂毛泽东,有人提出枪毙他。面对这位冒死顶撞的红军虎将,毛泽东动情地说:他有错,我也有错…… 1936年底,中共中央在延安开展了对张国焘长征途中阴谋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批判运动。由于这场运动采用了极"左"的做法,激起了原红四方面军官兵的强烈不满。血气方刚的许世友第一个站了出来,并串连了一批在红大学习的原红四方面军的高中级指挥员,秘密商定于1937年4月4日午夜后从北门城墙脚下的水沟爬出去,重返大巴山打游击。事情泄露后,中央大为震惊。中央保卫局局长周兴亲率中央警卫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红大,将许世友…  相似文献   

2.
具有特殊性格、富于传奇色彩的我军高级将领许世友,当年在延安被囚禁受审过。关于这段史实,说法很多,真情到底如何?作者李永春在许世友将军身边工作几十年,多次聆听许将军对自己在延安被囚禁受审那段历史的回忆,还采访过当年的见证人,从而对许世友在延安被囚禁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前线吃紧,张国焘却寻欢作乐,从此,张国焘在许世友的心中形象大打折扣1932年秋,许世友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后相继担任红九军副军长兼红二十五师师长、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许世友能打仗,特别能打大仗恶仗,作为红四方面…  相似文献   

3.
1937年,中央开始清算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在批斗中,一些人搞扩大化,把张国焘和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捆在一起,作为红四军骑兵司令的许世友自然在劫难逃,  相似文献   

4.
许世友挨批     
1937年3月,传来了红军西路军失败的消息。有人认为这是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又一恶果。于是抗大掀起了一场批判“国焘路线”的热潮。有人还把“国焘路线”与红四方面军联系到了一起。在抗大学习的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许世友已经为失败而痛苦,现在又听到人们在批判红四方面军,他怎么也想不通。他突然站起来大嚷道:“怎么能说张国焘是逃跑主义呢?中央就没逃跑?中央红军不是也从中央苏区撤出来了吗……打不过敌人,换个地方再打嘛,怎么叫逃跑呢……”他那粗大的嗓音犹如一颗炸弹,把人们都惊呆了,大家愣一阵子后,会场发出了愤怒的呼喊:“许世友,你这是反对中央!“你是托洛茨  相似文献   

5.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伟大胜利。但事过两个月,红军内部继张国焘阴谋分裂军队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30多名红军将领密谋拉出去另寻出路。事情缘起于1936年底,中共中央在延安对张国焘在长征途中另立中央、阴谋分裂红军、分裂党的严重错误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批判,矛头本来只是对准张国焘,但运动中有人却采取了极“左”的搞法,不少原张国焘部下的指战员受到不应有的冲击和批判,激起强烈不满。当时许世友刚刚30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加之天生的性烈如火,第一个站出来大唱反…  相似文献   

6.
1935年秋,张国焘宣布成立临时中央,遭到朱德、刘伯承等一大批红二、四方面军领导的反对。为了铲除不同政见,杀一儆百,张国焘决计要对朱德和刘伯承下毒手。关于执行人选,他反复和自己的心腹参谋长李特商量,最后把这个特别的机密任务交给红四军军长许世友具体执行。许世友手下有一个警卫手枪营,闻名红四方面军,个个都是神枪手,百发百中。 于是,张国焘命令李特把许世友叫来,深夜面谈。  相似文献   

7.
许世友原先最服张国焘许世友虽然出身行伍,但为人胆大心细、富于机变。他早年一直在四方面军,张国焘来鄂豫皖之后,曾中生、许继慎等人对张国焘的许多做法都很不满,他们曾经召集过包括许世友在内的一些人开会,议论张国焘,许世友不发言,后来一定让他说,他就说:“张是中央的代表,反对他不是反对中央吗?中央不比我们高明?”这个会议后来被张国焘定义为“反党”,而许世友这个讲话却大受张国焘的欢迎,以后,张国焘对许世友大加提拔,成为四方面军的主将之一,名次在王树声之前。许世友后来和老人回忆的时候说:“那时候,我是无门无派,我就是觉得当兵打…  相似文献   

8.
张国焘是中共早期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组织主任,是唯一参加过中共“一大”至“六大”的人。可以说,他在早期对党和人民是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头脑中一些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个人野心逐渐暴露,尤其到担任红四方面军领导,特别是长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后,在工作中开始犯下许多重大的政治的原则的错误。直至一意孤行,率红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公然分裂红军,分裂党。在“南下”失败后,张  相似文献   

9.
1936年6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7月合编为红二方面军)向驻守在四川甘孜的朱德、张国泰、刘伯承、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靠拢。这时,和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大搞分裂活动的张国焘,虽然被迫取消了“中央”,但仍主张将陕北的中共中央改为北方局,自己方面可成立西北局,还可设东北局、上海局,“统统受国际代表团的指挥”。他鼓吹要到西北的河西走廊大显身手,“也不致与红一方面军挤在一块,再发生摩擦。”随着红二、六军团的到来,他又开始了新的分裂活动。他组织“工作团”,借迎接两  相似文献   

10.
巍巍大别山,滔滔淮河水,孕育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新县。在这片有着青山绿水、旖旎风光的红色土地上,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主力红军,走出了43位共和国一代名将。戎马一生,战功卓著的许世友将军,就是其中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正80年前,在红军长征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党和红军面临着分裂的严重危机。在这关系党和红军前途与命运的历史关头,任弼时、贺龙率红二、六军团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与朱德等一道同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迫使张率部与二方面军一起北上,促成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为维护全党全军的团结统一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红二、六军团成为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双方争取的重要力量1934年8月,任弼时作为中央代表,  相似文献   

12.
程美东 《党史文汇》2000,(10):21-23
(一 )1936年 7月初 ,从湖南北上的红 2和红 6军团到达甘孜 ,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这两个军团的领导人贺龙、关向应、任弼时以及随左路军行动的朱德、刘伯承等都坚决要求北上 ,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也希望北上。曾和张国焘长期工作过、被其视为密友的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自19 35年 11月来到陕北后 ,也多次电告张国焘 ,指出“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同时为顾全大局 ,逐渐消弭张对中央的对抗 ,林育英还建议张国焘“成立西南局 ,直属代表团 ,兄等对中央的原则上的争论 ,可以提交国际解决”。在内外交困的处境下 ,张国焘被迫答应…  相似文献   

13.
1935年6月,我们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经过改编,我被分配到中央红军一军团司令部,给叶剑英参谋长当警卫员.1935年7月,毛儿盖会议后,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继续北上抗日救国,而张国焘却背信弃义,逃跑南下,分裂中央,搞独立王国,并要把改编到中央红军的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和战士一个一个都抓回去.我下定决心跟毛主席北上,决不南下.一天上午,我们驻地来了几十个奉命抓人的红四方面军的战士.当时,我在喂马,叶参谋长正在外边散步.发现情况后,我慌慌张张地跑到叶参谋长面前说:“首长,不好了,抓我来了!”“你不要慌,不要讲话,我来保护你.”  相似文献   

14.
名人轶事     
《湘潮》1989,(12)
毛泽东为许世友改名 1935年8月的一天,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许世友在草地行军途中,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主席。毛主席紧紧握着许的手问:“我经常听到你的名字,没看见过你这  相似文献   

15.
许世友在红四方面军出身的上将中间,年龄大,入党早,资历老,是红四方面军出身的上将中最早当连长、营长的人,最早建功、最早出名的人,因性情暴烈、作战勇猛而闻名全军。  相似文献   

16.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毛泽东主席有着深厚的情谊。 他们的交往充满了特殊的传奇色彩。 毛泽东第一次见到 许世友,就给他改了名 许世友同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是在l935年8月。那时他是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军长、正率领部队踏上纵横数百里的茫茫草地,开始了红四方面军长征路上最艰苦的历程。一天,毛主席来到了第四军军部,所谓军部也就是正在行进中的草地上。  相似文献   

17.
在共和国将帅中,许世友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将军。他个性鲜明,奇特,爱憎分明,情感世界丰富、深沉,特别是他忠孝两全的性情,构成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拥兵自重,率红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致使四方面军遭受重大损失。1937年3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彻底清算张国焘的错误。在"批张运动"中,由于一些极左的做法,把四方面军的许多一般官兵也牵连进去。几十年后重提这桩历史公案,许世友回忆道:"到延安以后,有人说张国焘如何长如何短,我也不作声,只要你不说到我头上我就不管。以后西路军失败,  相似文献   

18.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巧渡金沙江,一直被认为是“神来之笔”《,长征组歌》中的“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歌词更是广为传唱。但是,许多人不知道,当年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的故事同样惊心动魄。当时红二、六军团渡江的地点在红一方面军渡江的更西处,时间也晚了整整一年。北渡金沙江在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部队中,除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外,还有一支红二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主要是由红二、六军团组成的。红二军团是原洪湖苏区的红3军,总指挥是贺龙,政委是关向应,中央代表是夏曦;红六军团…  相似文献   

19.
川北大巴山深处的南江县,地灵人杰。三十年代初期,红四方面军曾在这里战斗了三年之久,有三万多南江儿女投身革命参加了红军。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陈昌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为此留下了诸如“将军石”、“禹王宫”、“红四门”。等众多革命遗址,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南江儿女!但是,由于山高缺水,十年九灾、十灾九旱,一个“旱”字便成了祖祖辈辈南江人心上的一道阴影。至今仍令七八十岁老人谈虎色变的“丙子丁丑年大天干”自不必说了,仅以1995年为例,持续145天的春旱、夏旱连伏旱,致使20万亩稻田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前夕来到杭州,许世友去杭州布置毛泽东的警卫工作。毛泽东对许世友说:“要警惕出修正主义,特别要警惕在中央出修正主义。”并假设5种情况问许世友:“中央出了反党集团怎么办?坏人占了广播电台怎么办?有人要刺杀我怎么办?革命走了回头路怎么办?国家改变了颜色怎么办?”许世友霍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带兵北伐,保卫毛主席!” 许世友回到南京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学习了《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