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西部山区民族原生态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少萍 《思想战线》2004,30(6):139-140
20 0 4年 8月 19~ 2 1日 ,由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以及云龙县政府合办的“中西部山区民族原生态文化”学术研讨会 ,在云南省云龙县召开。这次会议主题是 :中西部山区民族原生态文化的抢救、保护、整理与开发。来自中国、日本、泰国的 9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采取学术研讨与实地考察结合的方式。除大会发言、小组讨论外 ,代表们还考察了云南历史文化名村诺邓村、宝丰古镇及民国名人董泽故居、天然太极图等历史文化遗迹与自然景观 ,观赏了云龙山地民族歌舞及服饰展演。会议期间 ,还安排了关于云龙历史文…  相似文献   

2.
论民族文化生态与旅游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琼 《思想战线》2008,34(2):131-132
云南、贵州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并存的地区.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可持续的思想和战略是在寻求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两者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如何让保护民族文化生态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穿越时空的守望——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整理出版在云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集成块”,国际上已出现“重估云南”的呼声。世界古迹基金会副总裁史达布认为:世界应该把云南看作一个博物馆;美国副国务卿芭尼·柯恩等发出《云南倡议》,认同将云南作为“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全球示范区”。这些观点的立论基础均源于丰富多彩的云南各民族历史文化,而数以万计的云南各民族古籍则是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时光久远的各民族文献、碑刻和口传历史,重拾史上各民族的梦想与辉煌,抚摸各族先民共创灿烂中华文化的脉动,再次感受各族文化在交流碰撞、借鉴融合中的那份大度和睿智……民族古籍文献带给我们何止于阅读后的欣喜,更在乎震撼后的感悟。它们所包容的各民族思想积淀,同时也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宝藏。多少年来,有多少代又有多少人为着培护民族文化根系,探寻民族发展源流,默默地奉献着,书就了一册册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鸿篇巨制,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亦因他们的努力而生生不息,绵延永续。  相似文献   

4.
民族博物馆保护传承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传承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共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共同构成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云南是世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不仅重视对云南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陈眉江 《创造》2007,(10):44-45
"在中国,自然风景保护得最好的是九寨沟,人文环境保护得最好的是丽江."时匡对丽江的印象颇深:"据我了解,丽江、乃至云南在保护工作方面很早就做了很多工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有几个建筑会议在云南召开,当时时匡在同云南同行交流中,就感到云南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已经是全国一流水平.这次参加这个会议,他感受到云南在保护和创新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丽江市委三届四次全体会议上,市委书记罗杰指出:“丽江承载文化,文化成就丽江.面对人民群众的文化红利期盼,我们要坚持把经济和文化结合起来,协同推进;要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市,促进文化大繁荣;要以打造“文化硅谷”为抓手,实现重点新突破.”正如罗杰书记所言,文化犹如丽江之灵魂,赋予丽江持久独特的魅力.丽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持久保持丽江旅游魅力的源动力.丽江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丽江的繁荣离不开文化,拉市镇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丽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搜城|丽江     
《小康》2020,(6)
正(图1)窗口丽江拥有丰富的多民族文化,中国国际丽江民族文化交流中心是外界了解丽江民族文化、认识丽江民族文化的一扇窗口。(图2)远眺古城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古城内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拥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等特色景点。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6月13日上午,在云南民族博物馆组织召开的“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代表谈本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上,各族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把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作为促进云南社会经济建设、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举措,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云南省作为一个民族众多的省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利用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在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民族文化在当代的价值、民族文化与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及与云南的形象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的现实与理论问题上,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结合发展进行新的探讨。一、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及其在当代的价值民族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何以有此必要,民族文化又有什么价值,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民族文化是一个民…  相似文献   

10.
马平 《今日民族》2003,(4):57-58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护和开发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始终是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云南具有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首先,云南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各民族在语言、文字、习俗、绘画、歌舞、宗教、建筑、服饰等方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形成了一个既保持了各民族文化特色,又使多民族文化凝于一体的文化景观,被称…  相似文献   

11.
《今日民族》2008,(6):F0002-F0002,I0001,I0002
6月9日至11日。奥运圣火在云南历经昆明、丽江、迪庆香格里拉三个城市,行程约900公里。传递活动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以传递城市名片为主线,集中展示了云南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12.
信息资料     
信息点击2002年1月26日晚,云南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联欢晚会在连云宾馆举行,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徐荣凯(1月29日当选为省长),省委副书记杨崇汇,省人大主任尹俊等领导出席了联欢活动。(方绍荣/文徐恒誉/图)2002年2月5日,日本政府文化无偿援助云南民族博物馆项目在北京正式签字,该项目总资金449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300多万元,全部用于云南民族博物馆更换增添文物保护研究设备,设备由日方提供。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署换文,日本驻中华人…  相似文献   

13.
李树义  侯轹 《台声》2003,(10):19-21
夏末秋初的广州,依然是酷暑袭人,而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却是清爽宜人。8月20日至26日,由全国台联、广东台联和云南台联共同举办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夏令营活动在这里举行。30多名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书的台湾学子,在云南度过了7天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光。如此多样的云南为了让台湾学生更好地感受云南,夏令营的主办者邀请云南大学教授作了题为《云南民族文化及云南文化大省建设》的演讲。从多样的地形地貌、自然风光、矿产资源到多样的气候、动植物资源;从多样的民族文化到宗教信仰;从大理的风花雪月到云南十八怪;从白族的三道茶到丽江河边各式…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首届年会,于1990年9月20日至22日在昭通师专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学院、云南教育学院、云南财贸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云南省公安专科学校、昆明师专、昭通师专、曲靖师专、蒙自师专、楚雄师专、文山师专、思茅师专、昭通教育学院、丽江教育学院共17所高校文科学报编辑部的代表35人。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生态环境和多元文化的国家 ,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是在寻求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现代化进程中 ,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功能 ,是一项应当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赵芳 《今日民族》2005,(12):I0016-I0016
2005年12月16日下午,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及各界知名人士300余人聚会滇池之滨,共同庆贺云南民族博物馆开馆十年。 1995年11月9日,云南民族博物馆建成开馆,实现了老一辈党和国有领导人的夙愿,是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的产物,使云南4000万各族儿女保护、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圆梦成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云南省民委的直接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云南民旗博物馆茁壮成长,正逐渐成为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17个民族81位兄弟姐妹,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天职,团结、求实、开拓、…  相似文献   

17.
紫萍 《今日民族》2007,(1):42-46
尹绍亭,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教授、博导,云南大学生态环境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云南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云南民族博物馆副馆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人类学、人类学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近几年来,分别主持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湄公河流域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东南亚民族生态的比较研究等国际合作项目。出版了《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生态体系——云南刀耕火种研究》、《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人与森林——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等个人专著。主编《云南物质文化丛书》、《边地文化丛书》、《民族文化生态村——云南试点报告》、《民族生态——从金沙江到红河》等书。其中《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云南物质文化丛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云南各民族处在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中。一方面他们被自然界各种现象所威慑;另一方面,他们又以特有的方式,力图通过与自然的对话,达到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他们的图腾崇拜、多神信仰、农业文化及习惯作法无不体现出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楚雄红墙人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云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客观地对待民族文化,这是一笔无价的财富。——编者 人类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逐渐认识到,为了人类自身能够持续地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有生命的资源——自然界多种多样物种的保护。只有…  相似文献   

19.
一线短讯     
丽江召开全区民族工作会议暨 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丽江地区民宗局)2月26日,丽江地区召开民族工作会议暨全区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会议认真总结回顾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丽江地区民族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跨世纪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五条具体措施。会议表彰了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作出贡献的30个模范集体和50名模范个人。参加会议的代表讨论了《中共丽江地委、丽江地区行署关于贯彻实施(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决定)的意…  相似文献   

20.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资源之一,今年5月26日由云南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已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云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从此被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云南民族文化大省战略目标的实施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首先,《条例》的制定是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奠基性工程。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必须要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准确的定位。对此,《条例》对所保护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对象进行了界定,从法律上确定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