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994年上半年国际形势的几个特点张昌泰今年以来,国际形势中又出现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并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主要是:美国外交政策调整的步伐加快,与欧洲、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大国之间的关系继续调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逐步拉开了距离,其外交开始呈现比较活跃的...  相似文献   

2.
胡利平 《前沿》2002,(9):121-123
随着冷战的结束 ,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在加速发展 ,各国都在加紧调整其外交战略 ,以确保在二十一世纪国家安全利益的最大化。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 ,我国也在调整外交战略 ,同时应多强调国人的大国意识 ,树立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使我国在未来世界的格局中充当主角 ,发挥大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6年的国际形势在“两化”(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和“两大”(大变动和大调整)的特征下继续深入变化。从全局来看,全球反恐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美国战略的重大失误,不仅激活了中东地区恐怖活动的回潮,而且导致伊拉克局势严重恶化,美国陷入了自越战以来最大的困境。与此同时,朝核问题和伊核问题也有新的发展,与中东问题构成了2006年的三大热点。但另一方面,大国关系在保持相对稳定中继续得到改善,世界经济在高油价的情况下仍保持着增长势头。中国的外交则在2006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上合组织、中国——东盟和中非论坛三大峰会,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杨娜 《人民论坛》2023,(3):88-92
国际和地区局势复杂多变、大国关系日趋紧张、域内危机及挑战不断,欧盟推出“战略自主”,旨在从防务安全、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等方面提升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的全球行为体地位。国家间实力对比的改变、国际竞争焦点的变化、欧盟内部压力与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促使欧盟在推行全球战略过程中自我定位与认知逐渐发生变化。由于主要成员国实力不足、周边环境不稳定以及美国组建西方技术联盟的制约,欧盟战略自主未来发展可能受限,但其特性和韧性决定了欧盟仍是全球重要的行为体,将继续在全球治理和世界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战略思想一方面传递与外部世界围绕和平发展凝聚共识的信号。另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国际形势下,对中国外交战略作出了必要的调整,将周边外交作为中国外交最优先的方向,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并建立了更加完善和反应更加快捷的国家安全与外交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6.
“弱国无外交”,这是近现代国际关系中铁的定律,也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新中国为了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大力发展生产力而提高本国综合国力的同时,灵活而有效的适时调整国家的外交政策,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进入20世纪80 年代,面对变化了的国际形势,中国外交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战略调整,逐渐走出了过去的“小国外交”、“弱国外交”及“穷国外交”的年代,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传统的中国与欧盟关系需要进行新的认识,对发展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需要作出新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7.
谋士阶层的典型代表——苏秦形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诸侯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争城夺地的战争频繁发生,社会极为动荡不安的时代。随着各诸侯国内部国力的消长和国与国之间利益关系的演变,各国都在不断调整其外交战略,以便巧妙地利用这种变化着的形势稳固和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谋取“七国之尊”...  相似文献   

8.
近来,部分同学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外交的表现,尤其是在对“中美”、“中日”关系的处理上,提出了“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不是越来越‘软’的”疑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请有关专家来做些解释和回答。  相似文献   

9.
当前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国都在致力于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具有各种不同内涵的伙伴关系。如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日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法长期的全面伙伴关系、日俄正努力朝着"真正伙伴关系"的方向发展等等。如何认识大国关系的调整?首先,要认识大国关系调整的原因。大国关系的调整,从根本上说是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大国关系调整的原因是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的印度,在全球舞台上的战略和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促使它日渐成为其他大国博弈的中心。布什政府十分重视印度的经济潜力及其在地缘政治和亚太安全中的作用,称印度为美国的“天然盟友”,美印关系近年来不断升温,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美国出于自己的全球战略考虑,希望印度能够成为自己在亚洲有着“共同的价值理念”的新型伙伴,并成为保持亚洲“军事平衡”的一支重要力量。印度对密切同美国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战略考虑。印度希望尽快确认自己政治大国的地位,而与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建立良好关系,对于…  相似文献   

11.
孙云 《台湾研究集刊》2003,(4):13-18,58
“9&#183;11”事件不仅对美国国内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巨大,催生了美国安全观和安全战略的变化,也对冷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影响深远,推动了大国关系的调整。“9&#183;11”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契机,美国为加强反恐和防扩而希望稳定对华关系,中美双边关系气氛有很大改善,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大大超过利益冲突。尽管如此,布什对华政策的本质和基本取向没有改变。作为制约解决台湾问题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中美关系的变化无疑会对两岸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时事报告》2009,(2):14-23
奥巴马执政后,美国外交新战略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中心、两场战争、三个重点,”即以重振美国经济为中心,尽快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脱身,重点解决巴以问题、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而在施行外交新政的过程中,大家最为关注的无疑是,美国会如何调整日趋复杂和微妙的大国关系,以恢复美国受损的道义威信和巩固“一超”的领导地位。美俄关系会重启吗?美日关系还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吗?美欧关系是更亲密了还是分歧加大了?美中关系有何变化?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变化史可分为"革命外交"与"和平外交"两大阶段。周边外交战略形成主要由国家发展总战略特别是国内发展总战略决定,另外国际格局和周边国际形势特别是安全形势也有重要影响。自冷战起源开始,美国在中国周边国际环境中产生重大作用,影响着我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实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形势中的几个主要特点宗河1993年是两极格局终结后的第二年。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表明,随着世界各国战略和政策调整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国际关系的结构性变动更为明显,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变化;西方在苏联解体后曾一度表现出的“赢得冷战胜利”的乐观气氛...  相似文献   

15.
读书会     
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但国际局势并不平静,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准确把握战略机遇,合理定位内政外交的发展方向,处理好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对于我国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应对外部挑战、促进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9,(4):57-59
60年来.新中国外交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一是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一边倒”战略;二是20世纪60年代的“两个中间地带”和“两条线”战略:三是20世纪70年代的“三个世界”和“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四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全方位”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美国对华公共外交发生重要转变,由"接触制衡"转向"超越性接触",由"应急防御"逐渐转向"常态进攻"。防御性的公共外交理念促进了中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仍面临着国际政治体系与秩序、外交理念与外交政策、中美固有矛盾及分歧以及领导人执政理念及个人偏好的制约。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的转变具有同步性与协调性,是美国全球战略完善和体系变革的一部分,是美国对华整体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在新型政治格局背景下,中国应积极应对这一外交转变,并在对美公共外交中构建适合中国的新型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国际战略和策略思想的形成与新中国外交实践紧密相连。面对西方重围与大国围困的外交困难局面,毛泽东指出退让没有出路,必须以斗争求和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他强调“不两面作战”,在美苏矛盾中捕捉到改善中美关系的契机,同时回到阶级分析方法,将“美国”与“美帝国”区分开来。毛泽东使用“三个世界”取代“冷战”的概念,以在美苏夹击中打开胜利的局面。他认为全球治理有“两套逻辑”,应该探索出一条“愿自己好,也愿别人好”的援外模式。毛泽东的战略和策略思想对于观察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国际矛盾、外交实践和“一带一路”建设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其国内状况的外延,联合国外交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外交在新中国外交史中的地位有一条清晰的变化脉络,中国对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对抗、合作、相互倚重的过程。本世纪以来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重塑着传统国际关系体系和联合国的地位,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的国内发展和外交战略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联合国外交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在绝对值上进一步上升,但是对比于其他多、双边外交关系有相对值上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以"新型大国关系"、"亚太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一系列外交新理念;在维护国家利益等问题上形成了外交新风格;通过提出"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重大倡议向国际社会展现了新风采;外交领域因此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成就。在这些新变化、新动向背后,中国外交新方向正在逐渐明朗化。未来中国要制定新的大国外交战略,要在确定战略目标的同时,推进战略指导思想的调整和战略方针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