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毒品犯罪的量刑中,毒品的数量仅以数量计算,而不以纯度折算,有悖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毒品纯度与数量均是重要的犯罪事实,毒品纯度应成为毒品犯罪的量刑标准之一。应针对不同类别的毒品,确立毒品换算表,确立毒品种类、数量、纯度等与毒品犯罪量刑的关系,以刑法修正案的形式附于现行刑法之后,以利于司法实践的运用,从而更好地维护刑罚的公正性,打击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毒品滥用的种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海洛因大量滥用的同时,冰毒、摇头丸、氯胺酮(俗称K粉)等新型毒品从沿海地区迅速向全国蔓延,大有取代传统毒品海洛因成为吸毒者最主要消费品之势。为引起广泛关注,揭开隐蔽的面纱,文章就滥用新型毒品的人数、吸食群体的年龄结构、新型毒品的种类及吸食场所等方面论述了我国近10年(2001-2010年)来新型毒品变化的总体趋势,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预防、控制、打击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芬太尼类物质具有毒性强、更新换代速度快、成瘾性强等特点,滥用风险大,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欧美出现多起滥用芬太尼类物质致死案例,致死人数急剧增加,对各国的毒品管制制度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挑战。当前,芬太尼类物质的防控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制标准和高效的检测技术,其互联网交易的隐蔽性强,世界各国毒品管制制度存在法律漏洞,我国预防教育宣传不到位。结合国内外芬太尼类物质滥用现状,建议我国完善法律规制体系,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预防教育工作,明确部门职权并加强专业培训,加强国际合作并建立区域间协作机制,助力新形势下芬太尼类物质管控以及毒品治理。  相似文献   

4.
国内有关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研究较少,且多从原因分析着手,强调宏观教育预防工作。就陕西省而言,基于相关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吸毒青少年呈现出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经济状况较差、初始吸毒低龄化以及强制隔离戒毒青少年中农村户籍的比例较高、使用新型毒品的比例相对较高、复吸率高、戒治难度较大等特点。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是对毒品缺乏判断力、自控力以及交友不慎。预防青少年吸毒,做好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要提高毒品预防教育的针对性,需要完善四级毒品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作为毒品使用的易感人群,国内外皆注重针对其的毒品预防教育。相比于美国与欧洲国家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中国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以"6·27"工程为抓手,具有源头预防以学校为主阵地、运作方式自上而下、治理机制采用社会联动形式、实践创新百花齐放等特性。为使中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体系更加成熟,国家应从构建毒品预防长效机制、合理运用高科技手段、学校工作与社会工作并重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7.
毒品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宁,成为困扰社会的最严重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文化科学技术的同时,西方国家享乐至上的腐朽思想意识也涌入我国,特别是近几年毒品犯罪日益猖獗。而毒品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应是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共同组成的整体预防的网络体系。因此笔者对毒品犯罪的特点、犯罪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毒品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亚文化群体对青少年毒品使用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亚文化群体是价值、行为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群体,具有互动频繁、行为方式独特、聚合力强、有潜在反文化倾向等特点。亚文化群体对青少年毒品使用行为影响极大。它通过其固有的内在机制:亚文化氛围、同类价值、学习模仿、文化压力、去个性化等等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使青少年被卷入毒品活动。为了消除亚文化群体的影响,一方面应对其实施控制与打击,另一方面则应挽救吸毒青少年,并以主流文化为导向,对青少年实施超前教育,预防青少年参与毒品活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合成毒品在我国的滥用日益突出,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民众自身的健康,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青少年已成为合成毒品滥用的主体;宾馆、KTV以及私人住宅已成为合成毒品的主要滥用场所;大多数合成毒品以零星贩卖的形式非法交易。在防治合成毒品中存在着对合成毒品危害性认识不足、社会化禁毒工作滞后等现实情况。为了有效地防治合成毒品,应当加强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整合禁毒各部门力量;同时,做好合成毒品滥用人员的戒毒康复治疗工作以及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的有效监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型毒品的流布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失依青少年是至为关键的易感人群,青少年新型毒品预防工作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力倡"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在价值理念上适契毒品的社会预防思想。上海阳光"青苹果"禁毒宣教项目是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新型毒品预防的重要尝试,在有效运作过程中体现出注重需求调查和评估研究、注重服务对象类型的划分与宣教形式的创新、注重项目化管理和多方参与等特征。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宣教成效,需要进一步加强理念和机制的创新,即注重从形式创新到内涵创新、从活动创新到结构创新、从过程创新到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新型毒品在我国从无到有,近年来在我国的滥用有愈演愈烈之势。目前,许多人对新型毒品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它是一种软性毒品,成瘾性、对身体的危害性远远不及传统毒品。其实新型毒品毒性巨大,成瘾性更强,服用毒品后造成的危害更大,戒除毒瘾更难。文章在介绍新型毒品的种类的基础上,对目前在我国滥用的甲基苯丙胺、摇头丸、氯胺酮等对人体的危害进行综述,以期人们能对新型毒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例举了学者们给毒品下的定义,从中分析医学学者所下的定义与法学学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并提出应当给毒品概念的三要素予以补充,将其补充为成瘾性、滥用性、有害性和违法性四要素说。其次文章着重对毒品的滥用性作较详细的论述,论证了滥用性的概念;两种不同的情况;作为独立的特征以及与其它特征之区别的根据;作为独立特征的意义(必要性)等。  相似文献   

13.
毒品犯罪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蔓延,形势极为复杂、严峻.毒品不仅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妨害民族素质的提高、诱发违法犯罪、败坏社会风气,而且,毒品犯罪还带来一系列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从国际范围看,贩毒的巨额利润以及因纠缠于各种政治问题而导致的反毒政策的不一致和被遏制,是全球毒品泛滥的主要原因,而毒祸在我国的卷土重来,既有国际原因、历史原因,更有思想上认识上的原因和禁毒工作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新型毒品有取代传统毒品的趋势。政府对吸食新型毒品的管制可分为出现法律真空、以地方管制为主、调整和统一戒毒模式三个阶段,具有受管制的新型毒品种类不断扩大、吸食新型毒品的管制日趋严厉、寻求司法与社会、医疗体系间的紧密合作三个特点。当前吸食新型毒品管制存在的问题是:强制隔离戒毒放大了惩处威慑功能、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管理措施不配套、自愿戒毒增加了复吸重罚的可能性。应转变理念,坚持人文关怀精神;明确社区戒毒定位,制定配套措施;鼓励自愿戒毒,减少管制成本。  相似文献   

15.
浅析当前毒品"合法化"问题的发展趋势及其危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毒品"合法化"实质上是主张使非医疗和科研用途的毒品成为合法商品,通过合法经营和买卖,降低其暴利,减少禁毒成本,实现滥用毒品非罪化,从而试图减少毒品的社会危害,把禁毒的希望寄托在公众自我的约束和觉醒上.此观点主要流行、蔓延在美洲、欧洲等主要的毒品消费国以及部分经济主要依靠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国家和地区.其理论依据主要是禁毒无效论和减少危害论.毒品"合法化"不仅是一个危险的论调,更是一种现实的威胁.我国禁毒决策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其现实危害性,切实采取措施,避免其对禁毒工作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青少年滥用合成毒品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是遏制毒品向青少年蔓延的关键。学校是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各类社团组织是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的主力军。我校作为政法专业院校,在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上具有专业性强的优势,应为开展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新型毒品犯罪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毒品犯罪目前十分突出,表现出群体化、公开化等特点,并可能有一段继续膨胀期。我国应加快调整刑法,规定新型毒品的起刑数量标准,强化对新刑毒品的专案侦查,完善社会管理,以遏制新型毒品犯罪的蔓延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毒品的危害在于其成瘾机制,使人无法摆脱,进而导致各种社会问题。通过对我国定期公布的《禁毒报告》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打击毒品犯罪力度呈波浪状上升,年登记吸毒人员首次出现大规模下降,而在这趋势背后则有着复杂的成因。未来毒品治理工作应当着重从完善毒品犯罪刑事政策、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加强制毒物品管理、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四个方面出发,不仅要重视惩治毒品犯罪工作,还要重视毒品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2,(16):29-30
禁毒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随着社会的发展,毒品犯罪也呈现出新变化、新特点,比如合成毒品的滥用超过传统毒品、青少年成为吸食毒品的主要群体等。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禁毒工作必须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分清轻重缓急,赢取禁毒人民战争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受国际毒潮多元化的影响,在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尚未得到彻底遏制的情况下,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形势不容乐观。山东省因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具体表现为:毒品案件总量大幅上升、大案频发,毒品来源广、贩运通道多,毒品制贩的网络化、智能化程度加剧,新型毒品滥用群体日渐扩大,犯罪场所隐蔽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