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山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基于"生活决定意识"的理论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理论进程,不难梳理出内蕴于唯物史观之中的人学致思理路。在批判以往哲学将"人的本质"抽象化的理论传统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确立并系统阐发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现实的个人",从而确立了哲学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逻辑起点。着眼于"人是类存在物"的基本立场,马克思将唯物史观的理论视角从"现实的个人"拓展到"人类社会",系统阐发了"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彰显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旨归。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对需要范畴的研究。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需要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而且还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从现实的人出发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从三种不同视阈深刻揭示了需要范畴的本真意蕴:从本体论上看,人的需要是现实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的彰显,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内在尺度;从认识论上看,人的需要是自然、历史、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过程;从价值论上看,人的需要的满足是化解特定现实矛盾的价值实现过程,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必须通过主观目的和实现的客观过程二重标准来判定。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的一生中,自由问题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对自由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由于历史唯物主义还没有创立,从总体上来看,马克思的自由观还是抽象的。而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实意蕴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表述的"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当然,马克思认为这种"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还是不现实的,他不仅具体分析了导致这种不自由现象的原因,而且探索了实现"现实的个人"的自由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所谓新社会“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就是建立劳动者个人的自由人联合体所有制.这种个人所有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生产资料社会个人所有制;二是劳动产品总体个人所有制;三是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这是内容和形式完全改变了的作为发展“环节”的个人所有制,因此必须“重新建立”.  相似文献   

5.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曾提炼出一组唯物史观的物质范畴:分工、交往活动、交往形式和生产力,并阐述了以生产力发展程度为基础的诸范畴之间的关系.以生产力为基础,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生产力发展引起并制约着分工的发展,分工有自然引起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不同发展程度的分工和生产力水平又会有不同的交往形式.以下将对其之间的关系做浅略分析.  相似文献   

6.
赵家祥 《理论视野》2013,(1):38-40,52
按照资本的逻辑和历史,说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一论断的含义,并且对不同的观点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推动了公共行政范式的革命性变化,新西兰模式成为其中的典范。然而,传统官僚体制中政府部门碎片化问题在改革中日益扩散和放大。21世纪以来,新西兰实施了整体政府的改革战略,从而有效克服了这一制度缺陷,初步实现了从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Management)向整体政府(Whole-of-government)治理范式的转换。整体政府是应对新公共管理治理危机的矫治和调试,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和继承。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跨越”,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往往具有不同于世界历史一般进程的特殊性。所谓“跨越”,就是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同时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论”思想,体现了世界历史的普遍性和不同民族和国家发展道路特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论“出事”     
王乾荣 《民主》2010,(9):47-47
中国人所谓“事”。一般指万物。事有巨细好坏,当然更多的是不大不小、好多于坏的寻常事儿。而关于一个人自身的“事”的说法,也大有意味。  相似文献   

10.
数字资本时代,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的智能化实现了对劳动方式的智能重构,数字化的劳动方式直接导致了“交往新异化”。面对现实,西方左翼学者从数字化生存下人的生命政治新形态、数字劳动和新异化现象等方面对“交往新异化”展开了批判,一定程度上揭开了“交往新异化”的诸多面向。然而,这些批判大多局限于视域狭窄的表象剖析和伦理判断层面。为深化对“交往新异化”的认识,理应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下,以“交往异化”为分析批判范式,借助唯物史观阐明“交往新异化”的外在面向,揭示其深层本质,破除西方左翼关于“交往新异化”批判的诸多神话叙事。  相似文献   

11.
陆士华 《民主》2004,(6):44-44
富于怜悯之心的人似乎越来越多。去年,因北京西郊一个“天价葡萄案”,媒体上议论大发。“P-6—2”葡萄试验品种该如何定价?如何判罚?“一石激起千层浪”,题外许多激烈言词,透着怜悯之心。比如:  相似文献   

12.
陈长利 《理论导刊》2015,(4):104-109
形式主义文论文学形式思想有三个发展阶段:语言形式阶段,侧重文学语言特殊性的研究,借助文学语言的特殊组织,文学成为一个审美自治的领域,以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为代表;本体形式阶段,侧重文学形式与意义结合为有机统一体,文学具有向本体世界追寻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具有精神救赎的作用,以英美新批评文论为代表;功能形式阶段,侧重文学形式与社会精神结构之间的关系,文学处于社会精神结构的指定位置,通过阐释活动建立起文本与世界的联系,以法国结构主义文论为代表。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来,关于什么是当代中国的“先进生产力”问题,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但是,却出现了一种离开生产力范畴谈生产力的现象,一些人写文章或有些领导干部讲话,把“精神文明、教育、企业文化,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关系、环境、感情投资”等等,都说成是生产力。这种把不属于生产力要素的东西等同于生产力并使之泛化,可以称之为“泛生产力论”。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和逻辑的向度观察会看到,西方形而上学在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条交织的发展线索,即"实在"的形而上学与"过程"(流变)的形而上学的分和与互动之关联。而从其基本特征来看,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逻辑表现为"实体"的沉降与"过程"的升腾的相向的辩证运动的过程。"实体"的沉降与"过程"的升腾从特有的视域规定着形而上学的走向和旨趣。从二者勾连的亲疏之路境和张弛之性质,可以在新的维度上看到,过程哲学是"过程"形而上学的集中体现,从对"实体"的形而上学的演进逻辑的考察,也可以梳理出过程哲学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16.
"两个和解"是指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的形成条件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人与本身关系的激烈冲突。"两个和解"的价值目标是人类由自我占有走向全面发展,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实现"两个和解",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多部经典文本中对党的"政治规矩"这个关键词进行过经典阐述。其中,在《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经典文本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不拿原则做交易""做人民公仆""建构和尊重权威""以革命为中心的联合"等,对当今党的建设依然彰显出强烈价值指向的"政治规矩"。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政治规矩"思想,对于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涛 《党政论坛》2010,(21):60-60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表面上没有生病迹象,实际上已经潜伏着生病隐患。当前在抓工作落实上也存在这样一种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效益不大的现象,我称之为“亚落实”。  相似文献   

19.
一言 《党政论坛》2008,(13):63-63
有位作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生是一种自我经营的过程,要经营就要讲运算。所以,人生离不开“加减乘除”。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快乐、幸福,关键取决于其“算术”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20.
《团结》2001,(4):44-45
秋风在《南方周末》2001年4月12日撰文说,在任何时代,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全部是政治性的,在一个政治扭曲的时代,他的其他社会属性却未必就不起作用了。因此,如果某人对于其他人眼里的苦难时代(比如“文革”)产生了美好的记忆,那么他也许不应该(仅仅)感谢那个时代,而应该感谢他自己,或他的父母,或者是他的身份,他的单位,等等。他在那个普遍的苦难时代能够发现快乐,这些都只是个人的体验,轻易地扯到宏大的社会背景,未免太把自己当成人物了。就好像你最近中了彩,就感谢什么什么政策一样的可笑——否则,那些常买奖券而未中彩的人该怎么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