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语学习中,大多数中国人都会受到汉语的干扰而产生错误,而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就能更好地掌握英语.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角度分析英语与汉语的差异,强调了英汉差异研究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谭洪进 《学理论》2009,(9):182-183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用重要地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书面输出中常见的词汇错误有拼写错误、词性混用、搭配失误等。而词汇输出质量不高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大学英语教师和非英语专业学生都要重视词汇教学,而利用词块进行词汇教学是一个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并体现于具体的语言使用层面。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的形成和演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隐喻的认知视角学习、掌握和理解词汇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词汇学习必须重视学习者隐喻认知和隐喻思维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陈晓 《学理论》2012,(35):286-287
语言僵化是国内非英语专业学生出现的普遍现象,严重阻碍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这些僵化现象还未转化为永久僵化的状态时,错误如果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僵化就可以避免。本文随机选取了100篇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中的四、六级作文,并将出现的所有错误归纳为五种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数据显示词汇错误是最容易发生僵化的错误。因此寻找词汇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期帮助学生摆脱僵化现象的困扰。  相似文献   

5.
马冬  吕淑香  那晓丹 《学理论》2011,(11):315-316
转喻已成为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对于提高英语语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词汇习得是英语运用能力的基础,而词汇意义的变化发展是很显著的;这种显著变化不是任意的,而是建立在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方式上。因此,在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学习者要重视转喻思维对词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琼 《学理论》2012,(14):249-250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而不同的文化又影响着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尤其在阅读过程中。阅读是语言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对于一个高效的阅读者来说,掌握好词汇、语法以及阅读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它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学生对目标文化的了解是成功阅读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要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有跨文化的意识,与作者交流并学习他们的知识与文化。  相似文献   

7.
郝飞雪  陆华强 《学理论》2012,(30):227-228
错误在语言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它们被认为是一种中介语,而不再是一个需要彻底根除的学习障碍。错误是走向完善的路标,通过对这些路标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中介语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文章主要介绍了语言教学中的错误分析,较全面地分析了错误类型,如何进行错误分析,以及如何对待错误。  相似文献   

8.
吕婧 《学理论》2012,(35):195-196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直是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由于人们立场的不同,导致至今仍没有定论。从语言概念入手,来分析这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语言可以分为大语言和小语言。无论是大语言还是小语言,思维都是先于语言而存在的。对于小语言来说,思维的介质有多种形式,而有声语言只是其中一种;对于大语言来说,思维的介质则必须是语言,两者互相联系,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9.
英语是目前在世界上运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之一。全世界已有超过12亿的人口在以不同的熟练程度使用英语。英语在使用的过程中大量地接纳、吸收并运用了使用地的语言词汇和语言运用方法。全世界约有120种语言的词汇进入英语,成为英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传媒秉持的是道德化语言立场,它倾向于形成建立在情感性判断基础上的道德结论。而司法公正所坚守的技术 性、理性化、程序化的运作方式,使它有可能与道德形成断裂与冲突,甚至在一些时候违背实质正义。这是民主社会为司法 公正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良好的制度设计应在两者间保持合理的张力,使两种不同的价值和利益保持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1.
果笑非 《学理论》2013,(30):296-297
外宣翻译主要存在两类问题:语言内错误和语言外错误。其问题映射出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缺失,从中获得两方面启示:一是改进英语基础知识教与学,努力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二是加强跨文化教与学,培养和提高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转向"是一种当代学术思潮,主张以语言为中心发现事实与建构知识,对人文社会科学构成巨大挑战,对政治学方法论的影响可分语言学的视角与语言学方法两个层面。语言学视角主张"语言的政治化",语言成为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但有两种不同的视角预设。反映论预设把语言视为介质,透视并反映民族、国家、制度等宏观议题的"强结构",而建构论预设把语言看作本源,塑造并建构社会网络、集体认同、行动等中微观议题的"弱结构"。语言学方法强调"政治的语言化",把书写文本视为发现政治事实的全部论据,具体表现为语词分析、概念分析与话语分析三种类型,以不同方式进入政治学研究。"语言学转向"的缺陷在于,视角的不同预设带来知识的不确定性,而方法的文本主义导致不必要的混乱。中国政治学方法论正受"语言学转向"的影响,不能因视角与方法的新颖而忽略缺陷,需要跳出"语言的牢笼",回到超语言的社会事实与价值规范。  相似文献   

13.
周静 《学理论》2010,(23):202-203
语言随着社会和自身内部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词汇是语言系统中变化最快,也是反应最敏感的部分,汉语新词语又是词汇系统中的“新鲜血液”,它既是对社会生活的记录,也是对语言生活实态的观察和记录。就此,从社会和语言两个方面来分析研究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原因,以期找出汉语新词语产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正汉语词汇数量大,并且在不同语境下意义不同,释义复杂,加之文化语境等因素更是影响大学生对词汇应用的准确性与熟练程度的掌握。如何提高学生掌握词汇、运用词汇的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方面,是学习汉语的基石。掌握词汇的程度越高,其语言运用能力越强,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整体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语言翻译问题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翻译不仅与理解密切相关,而且是不同视域的融合过程;由于翻译涉及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这种转换不仅仅是形式结构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世界观的转换,所以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差异和距离便无法消除.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的不可翻译性是一个"形而上学事实".这一问题可以透视伽达默尔关于理解、语言、存在三者的关系,而正是这一点为他的解释学本体论转向作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16.
王乾荣 《民主》2005,(7):45-45
有一句说“翻译之难”的象征性话,叫“翻译家都是叛徒”。太绝对了吧?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说两种语言的人的情感,根本就无法传递了。不过,要把一种语言准确译成另一种语言,的确不易,其中细致微妙之处,不可言说。当下就有一个例子。话说有一位从美国  相似文献   

17.
语言艺术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认同的程度。语言艺术不仅是使用语言的方法和技巧,更是一种整体的、具体的、发展的、联系的辩证语言思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中需要善于运用语言的不同抽象层次,合理运用不同的语言意义,针对不同传播对象发展通俗化与学理化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18.
狄马 《各界》2008,(5):55
宽容是一种美德因而现在大家都愿意谈论它.但细究起来,宽容其实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宽容的世俗准則就是对各种不同意见和生活方式的容忍和理解,但它有个条件.就是你的这种意见和生活方式,无论表达与行使都不得损害他人.……  相似文献   

19.
杨智慧 《学理论》2009,(28):173-174
对语言符号的分析有两种不同的提法,一种索绪尔的二分法,另一种是皮尔士的三分法。索绪尔认为,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而皮尔士则认为,语言符号与其所指代的事物之间通过心理效应而彼此相关,这种相关就是所谓的符号与其所指代的事物之间的象似性。  相似文献   

20.
词汇在人们掌握语言以及运用语言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因此,必须彰显词汇教学的重要性。高校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当正确认识词汇习得理论研究的科学内涵,从中找到词汇习得与词汇教学的内在联系,并选择积极有效的策略来加强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