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在全国农村建立以"一大二公"为特征的人民公社,并以此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具体途径。随后,全国农村迅速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全国的数十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成两万多个人民公社。当年为什么要将这些新合并起来的大社命名为公社,其中有哪些缘由呢?  相似文献   

2.
最早使用"公社"名称的大社是浙江诸暨的"红旗共产主义公社",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大社第一个使用了"人民公社"名称;嵖岈山卫星公社获得"第一个人民公社"的殊荣,主要是其<碴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简章(草稿)>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段晓章 《世纪桥》2012,(10):55-59
1958年7月初,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在河南省遂平县诞生,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也是世界上继巴黎人民公社后的第二个人民公社,这里也是最早的“浮夸风”发源地。同年11月13日,毛泽东接见了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带头人后,人民公社这一组织形式便被推向全国。1983年,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修葺一新的公社旧址已对游客开放。拂去岁月的烟尘,那逝去的一幕渐次清晰。  相似文献   

4.
近日偶读一位研究者关于刘少奇与"大跃进"的文章,其中说到,刘少奇1958年11月7日在郑州会议上说,他1958年4月乘火车前往广州时,曾与一些领导同志"吹半工半读,吹教育如何普及,另外就吹公社,吹乌托邦,吹过渡到共产主义".并据此认为,"公社"这个词,是刘少奇等人"在闲聊中发明的".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改革已经30年了。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发展和变化举世瞩目。"包"字引发的四川农村改革·1978年10月,省委总结了广汉县金鱼公社生产责任制经验,将"包"字引进农业生产责任制,拉开了四川农村改革的序幕。·1980年,广汉县向阳公社率先进行了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正1958年,公共食堂和人民公社在全国城乡轰轰烈烈陆续建立起来。"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等等宣传语到处都是。当年10月底,我所就读的江西医学院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党委决定全校停课,除了毕业班外,其他年级学生和部分教师分成若干组分赴江西全省各地(市)、县参加当地除害灭病运动。所谓除害即是消灭麻雀、老鼠、蟑螂和蚊子,灭病即是消灭血吸虫病、血丝  相似文献   

7.
1958到1959年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了"乡人民公社"这称谓。基层政权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准备不足,对乡与公社在政权组织及经济管理组织方面的区分认识不清是"乡人民公社"出现的主要原因。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及中央文件的明确说明,人民公社终成基层政权和经济管理的唯一机构。  相似文献   

8.
开篇的话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一场始于农村的改革,拉开了中国全方位改革的帷幕.四川是我国农村改革较早的发源地之一:1978年1月,广汉县(现广汉市)金鱼公社在116个生产队实行"包产到组"责任制;1980年6月,广汉县向阳公社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挂上"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1981年1月,广汉、新都、邛崃3县进行农村综合体制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9.
正四川省广汉县的向阳公社,位于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旱涝保收。但在人民公社的20年里,人均分配只增加了6元(从68元到74元)。1979年,广汉县委书记常光南在向阳公社进行改革试点,成立农工商联合公司,统管全公社经济工作,人民公社失去了经济管理职能。1980年3月,常光南当着省委领导的面,谈了"取消人民公社"的话题。省委决定在广汉试点,只是不作文字批复。  相似文献   

10.
《福建理论学习》2008,(1):50-50
盖山镇因境内的高盖山而得名,地处南台岛中部,北临闽江,南滨乌龙江,东连城门镇、螺洲镇,西部紧靠仓山区、仓山镇及建新镇。清代该镇分属侯官县、闽县,民国时期属闽候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其地域先后划入福州郊区。1950年建立盖山区,1958年成立盖山人民公社,1970年划并仓山区,1975年复归郊区。1984年盖山公社改为盖山乡,1992年改为盖山镇。  相似文献   

11.
1958年农村建立人民公社后,在所有制和基本核算单位问题上,一直强调"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这里的"三级"指的是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作为"基础"即基本核算单位的"队",在1961年以前,指的是生产大队而非生产队,也就是说分配权在生产大队,而组织生产的是  相似文献   

12.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这里所说的"不是什么遥远将来",有没有一个大致的时间表呢?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一个地方,曾经"中央有啥咱有啥",设置了农业部、商业部、财经部、公安部、林牧渔业部、工业交通部、军事国防部、文化部、外交部……有一个地方,曾经因"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小麦3530斤"于1958年6月12日被《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毛泽东亲自听取相关汇报……这个地方就是全国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源地———遂平县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它诞生的时间是1958年4月20日,与巴黎公社成立的1871年相隔87年。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诞生,在全国引发了  相似文献   

14.
为破除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弊端,既使生产队拥有应有的生产、分配自主权,又改变党政企不分、权力集中于党委少数人的乡村政治局面,1980年6月,四川广汉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摘掉了已经悬挂了22年的牌匾--"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取而代之的是"向阳乡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5.
对于曾经的“人民公社”运动,很多人只知道“农村人民公社”,却不知道“城市人民公社”。街道成立人民公社的缘由1957年底至1958年初,国内出现了兴办“人民公社”这一“新生事物”。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到河南视察时,当地领导向他汇报用“人民公社”这个名称的缘由,毛泽东听后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8月9日,他到山东视察时又说:  相似文献   

16.
邓智旺 《党史纵横》2004,(12):26-27
1958年秋,人民公社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兴起。人民公社一成立,就普遍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当时,供给制被作为“共产主义因素”而倍受赞扬,虽然这一制度在实施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但一直坚持到1961年6月《农村人民公社条例(修正草案)》颁布。供给制的广泛推行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7月,全国农村开始办人民公社。8月7日,人民公社的第一个章程《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简章(草稿)》产生了?思蛘旅魅饭娑ǜ萌嗣窆缡敌泄ぷ手频耐保敌辛甘彻└啤H嗣窆绲墓…  相似文献   

17.
霞飞  一民 《党建文汇》2005,(8):46-46
大灾之年,大寨用“三不要三不少”的实绩证明它是真先进 大寨本是山西省昔阳县一个山村,历史上就以贫困著称。1958年,在全国大办人民公社的热潮中,大寨成了一个生产大队,隶属于大寨公社。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在党员和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  相似文献   

18.
1959年至1961年间,湖北省两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纠正“左”的错误,在全国起了带头作用.当年的调整虽属旧事,但考其因由,察其演变,品味经验教训,对于今天加快改革、深化改革仍不无裨益.(一)1959年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是由于人民公社这种体制所规定的生产关系脱离了生产力的状况,而工作中的一哄而起和形式主义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这种脱离所造成的危害.毛泽东后来说:1958年9月发表关于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几个月内公社的架子就搭起来了,但是乱子出得不少,与秋冬大办钢铁同时并举,乱子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最早发现大办人民公社中的问题大办人民公社中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刮共产风的问题。1958年10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听取刘子厚关于办人民公社的汇报。刘子厚在汇报中提到,下边出现了不少浮夸数字,例如,一亩白薯产量不过2000斤,却虚报成8000斤;干部下去视察时,有的公社把几个村的肥猪集中起来,让人参观,弄虚作假;在宣布搞全民所有制的同时,把所有个人财产和私人债务都“共了产”,分配上实行完全的供给制,基层干部也有大量捆人、打人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人民公社产生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在我国农村存在了20多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这20多年间,农村基层民主在公社高度集权的体制下以及各种政治运动中,屡屡遭到打击和破坏。本文拟按照人民公社各种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力求对这一时期北京农村基层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