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娜 《人民论坛》2013,(7):252-254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国家的边疆稳定与区域安全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迫切需要重新审视以民族国家为前提的地缘政治、历史认识、族群社会文化研究。文章试图把国家政治框架与地方社会生活衔接,结合历史与现实分析中越边界的形成与演变,阐释中越边民跨境交易产生的影响,从生活脉络中探讨国家边界的意义与边境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2.
韩娜 《人民论坛》2013,(20):252-254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国家的边疆稳定与区域安全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迫切需要重新审视以民族国家为前提的地缘政治、历史认识、族群社会文化研究。文章试图把国家政治框架与地方社会生活衔接,结合历史与现实分析中越边界的形成与演变,阐释中越边民跨境交易产生的影响,从生活脉络中探讨国家边界的意义与边境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3.
根据田野调查所获取的材料,对中越边城都龙镇跨境民族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归纳,得出三点结论:母语与兼用语和谐发展将成为都龙镇跨境民族语言生活的基本走向;我国民族语文政策应该考虑跨境语言的特殊性;中越跨境民族语言和谐将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语言服务。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社会化是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同时,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和公众参与等实现社会治理的社会化。边境地区社会治理社会化过程中的三个主要行动策略分别是:基于公共服务的关系建立,从“协作治理”到“多元合作”的转变,以及社会治理的多领域合作。同时,社会组织在参与及推动边境地区社会治理社会化时,面临着来自制度、环境及能力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缅边境跨境婚姻逐年上升,其生育子女的人口基数也在逐年增长,他们多非婚生育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遇到了落户务工难、低龄化辍学、收入低、家庭生活困难、上学受歧视、容易误入歧途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已对经济建设、社会和谐、边境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视角下涉警网络舆情的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虚拟空间的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当前涉警网络舆情分布空间广泛,舆情传播偏态化增强,舆情的内蕴风险性因素复杂。涉警网络舆情的治理面临多重困境,网络话语环境进入了浮躁、失序的新状态,警察队伍执法规范化问题继续存在,现有治理机制发挥作用有限。为促进有效治理,警方需要转变观念,提高网络治理意识和网络风险意识;需要注重发挥法治功能,构建动态化的涉警网络舆情治理机制;需要积极主动,合作协商,努力形成涉警舆情治理的多重合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工程学和蜜罐技术的跨境网络犯罪打击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时期社会犬环境的分析,以及跨境有组织网络犯罪案件的特征、流程研究,在社会工程学的基础上,结合蜜罐技术原理,针对跨境有组织犯罪案件侦查工作,提出全新的研究思路和决策方案。文章首先详细阐述如何利用犯罪分子的心理弱点、网络痕迹、基本信息等敏感因素,进行伪装接触、诱导陷阱和多元化定位;其次着重介绍了社会工程学的基本方法、蜜罐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与公安信息共享、公安侦破技术相结合,已达到开创侦破新思路、推进侦破新变革的目的;最后根据实战案件,来体现新侦破模式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作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构想,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中缅边境村寨边民流失大致可分为边民自发迁移和政府主导下的易地搬迁,其外流不仅受到当地各种推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边境地区地缘、族缘跨国社会网络密切相关。边民流失导致了边境虚空与守土乏人,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遭遇困境,边民社会传统秩序瓦解,跨境外流的边民面临境外宗教渗透风险,以及伴生性的跨境婚姻、拐卖妇女、贩运毒品、艾滋病蔓延等相互交织的社会问题。政府主导下的村寨治理应包括形塑边民守土固边的职责意识,改善边民生活质量以增进边民福祉,提升边民的综合素质与抵御潜在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网络主体、资源客体和软环境三部分构成。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网络社会的开放、自由、平等、匿名和信息海量等特性,创新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模式,同时也引发了相关的问题,需要对网络社会进行合理治理。当前我国网络社会治理中存在缺少顶层设计和规划、网络法律和道德等十大主要问题,为此应采取"建设、应用和安全"三位一体的网络社会顶层规划等八项措施以加强我国网络社会治理,创建文明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1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媒体技术也进入广泛与深入使用期。新媒体环境下虚拟社会呈现诸多新特征,这为虚拟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使虚拟社会治理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为此,政府与互联网从业者都应该积极应对,才能使虚拟社会空间走向规范、有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责任投资的治理机制——基于政策网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责任投资是一种关注财务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三重考虑的新型投资模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发展迅速,但社会责任投资却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借助政策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社会责任投资的利益相关者在社会网络中的作用,构建支持社会责任投资发展的网络化公共政策,有助于形成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治理机制,促进我国社会责任投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马克思在晚年人类学笔记中详尽考察传统东方社会形态,揭示社会发展与法律进步之间的关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法学方法揭示了传统法律文明的历史样态与发展规律。东方传统社会在历史发展中基于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亲属关系与亲属制度成为东方传统法权关系的历史源起,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逐步从土地共同体所有制发展为国家所有制与团体所有制二元并存的法律文化经济基础,并以风俗习惯、共同体司法作为社会调整的内在机理。传统东方社会的治理方式具有典型的区域法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我国跨境电商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政策文本内容分析视角,运用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139份跨境电商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高频词聚类结果从政策主题、实施对象、产业链环节、政策措施等四个维度分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过程与跨境电商政策演进的关系规律。研究发现:一是从双循环形成与跨境电商政策发展演进关系分析,我国跨境电商政策经历了20世纪末至2011年的跨境出口电商助力外向型经济为主导时期;2012—2016年的跨境进口电商助力外向型经济调整时期;2017年至今的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升级助力双循环发展等三个阶段。二是从双循环背景下跨境电商政策主题变迁过程分析,政策主题经历了由宏观到具体、由出口到进口再到全产业链的转变。三是从双循环背景下跨境电商政策实施对象变迁过程分析,实施对象经历了由少变多、由企业到消费者再到全产业链参与主体的转变。四是从双循环背景下跨境电商政策产业链环节变迁过程分析,产业链环节经历了由短变长,由主体扩张到规范发展的转变。五是从双循环背景下跨境电商政策措施变迁过程分析,政策措施经历了由单一变丰富,由宣传引导到法规管制再到体制扩容的转变。基于上述事实...  相似文献   

15.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囿于情感-理性二元对立的惯式,情感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相关问题有待厘清。在探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时,作为治理对象和治理策略的情感治理,需要从主观、客观两个层面激活社会治理的情感治理能力,而核心则在于社区的情感治理能力建设。在治理路径上,发挥基层党建和技术治理作用的同时加强情感动员,共建情感共同体,对于实现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振岭  乔小毅  杜万阳 《前沿》2004,(12):92-94
电子政务为信息社会政府治理提供了全新范式.它的缘起既是信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更是政府再造的理性选择;它的不断发展将会创造一个工作内容规范化、工作方式简单化、工作程序制度化、工作标准统一化的政府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17.
网络谣言几乎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如影随形。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治理网络谣言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需要我们站在理论建构的高度,积极吸取各种方法进行分析,社会资本理论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社会资本与网络谣言治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社会资本是治理网络谣言的重要资源。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匮乏是网络谣言肆虐的重要根源。重塑政府公信力、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不断提升社会资本存量是有效治理网络谣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社会的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它通过促进社会系统内各个子系内部诸要素的联系,保持各子系统内部的稳定以及各个子系统相互之间的平衡,克服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它为一个接一个强大的、疆域广阔的封建王朝在华夏大地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从社会系统论的视角来考察,由于过于强调系统内部的平衡与稳定,社会被封闭起来,新生事物的生长受到抑制,最终导致了社会发展的停滞。今天,我们创新社会治理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乡村社会子系统内部诸要素以及子系统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把社会系统的稳定建立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