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以羌族为个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民族旅游得到了极大发展.民族旅游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强化着地方民族的文化认同.文章以羌族为例,通过对羌族旅游开发引起的相关文化事项变化的探讨,揭示了在民族旅游这样一个场域中,地方如何在中心与边缘的互动中,如何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如何在协调现代性与传统性矛盾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本族文化认同强化的.文章试图要证明以下现点,即:文化认同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文化认同是中心/现代性与边缘/传统性对抗的产物;文化认同是一个权力与利益多向调控的结果.是外在力量、内在力量二者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个大腹便便、浑身流油但缺乏文明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庸俗的、暴发户式的社会民族复兴问题应该讲什么?我觉得首先应该讲“复兴”。讲“复兴”就说明我们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一定有过辉煌,有过很灿烂的、值得我们骄傲的、领先于世界的成就。我们讲“复兴”,实际上就是要重现历史辉煌或再现历史辉煌。  相似文献   

3.
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把它误解为是要恢复一两千年前的所谓“汉唐盛世”。“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才是“复兴”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经济":历史嬗变与民族复兴的契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谢名家 《思想战线》2006,32(1):31-38
“文化经济”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和战略构想。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的运动,在现代社会以前是以潜在的朴素的形态存在着。文化经济一体化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人类社会物质基础、政治环境、价值理念不断演化、变迁的历史过程。“文化经济”展现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佳契机和发展路径,文化经济的核心是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统一,目标是促进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董波 《前沿》2012,(23)
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及音声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对象和领域,但我们至今很少以民族音域学的理论和方法予以关照,这是我们研究上的一个薄弱之处.因此民族音乐学应该把蒙古族祭祀仪式及音声作为自己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实现研究视角、方法、内容和目的,从历史学、宗教学、文化学、音乐形态学向民族音乐学研究范式上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肖青 《思想战线》2006,32(6):89-94
改革开放以来的20余年,是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受到现代化冲击最为迅猛的时期,民族村寨文化在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复兴与重构。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是族群内部自下而上的自发性文化复兴,90年代至今仍在继续的则是“他者”介入后自上而下的引导性文化建构。从本质上看,这两次村寨文化复兴都是民族文化持有者对现代性语境下的族群身份、文化归属、自我认同等所进行的努力与追求。  相似文献   

7.
王诗成  项福库 《前沿》2010,(8):166-168
民族复兴是炎黄子孙的共同理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恒的主题,是民族凝聚力发展的根源,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汲取外来文明精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基本经验。新时期,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理清民族发展之思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加速民族复兴的需要,是寻找改革开放文化动力的需要。我们应当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理性弘扬传统文化;从东西方文化的大同中,总结民族发展之基本经验,加强民族凝聚力建设,以服务于今天的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8.
仪式与信仰构成了民间宗教现象的两个基本范畴,祭祀仪式是信仰展演的过程,对村落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广西全州县文桥镇江头村伍元龙信仰的祭祀仪式的描述,揭示祭祀仪式在村落生活中的作用.对研究民间信仰与村落生活之间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雨 《传承》2010,(15):163-165
仪式与信仰构成了民间宗教现象的两个基本范畴,祭祀仪式是信仰展演的过程,对村落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广西全州县文桥镇江头村伍元龙信仰的祭祀仪式的描述,揭示祭祀仪式在村落生活中的作用。对研究民间信仰与村落生活之间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华军 《长白学刊》2008,(5):14-19
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但在历史与现实中,它的地位几经沉浮。究其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兴起与衰落往往随社会形势的变迁而受到实用倾向的左右,由此它自身的本体规定使容易遭到遮蔽而被迫流于一时的未用,这也最终引发了传统文化的异化,使它丧失了存在的合理性。故传统文化复兴首在确立其内在本体,由此方能切实达成它内外贯通、扶持天下的末用事功,实现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耿振东 《前沿》2011,(19):179-182
文化是民族的向心力,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要复兴,首先要保持其文化的民族性,同时还要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实现与现代文化的对接,并实现对现代文化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兴盛传承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得以安定集聚的精神内核,更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从文化层面研究民族凝聚力,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民族凝聚力问题的本质,这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民族凝聚力是以民族为载体的文化认同,当代民族凝聚力提升面临着新形势和新的挑战。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能够增强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通过整合、聚集文化资源,以形成持久、强大的文化认同,使民族凝聚力获得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中流砥柱 ,其历史功绩表现在 :第一次鲜明提出复兴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 ;以民族独立和国内和平的实现开辟民族复兴的基石 ;在现实道路、社会制度、指导思想、物质条件、政治基础等方面为民族复兴做出卓越贡献 ;着眼于整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 ,以“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不断扩大开放 ,力争加入WTO ,把民族复兴置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宽广视野和宏阔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认同的问题在越南由来已久.一旦国家的主权受到外部力量威胁时,民族认-同问题就会迅速升级并成为讨论的焦点.在革新的观念冲击下,曾被视为落后和迷信的地方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却突然变得重要起来.由于国家层面的文化认同实际上是人为建构出来的,在越南民族主义思想中就有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它把祖先崇拜实践视为民族认同的象征,反映了越南人类学者和国家政要对祖先崇拜实践所赋予的全新意义.有理由相信,民族主义在文化领域可以被视为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用以保存和维持其国家文化的武器.在越南人类学界看来,祖先崇拜的实践显然是受到这种新民族主义精神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文化、民族、文化与民族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认同对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间的尊重、交流、对话与理解对构建和谐民族、和谐世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笑 《今日民族》2005,(1):67-68
2004年11月28日,由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的沙溪复兴工程庆典在寺登古街举行。一大早,成千上万的各族群众就顶着寒风从四乡八寨向寺登街涌来,人群挤满了街巷、路口,白族姑娘们穿上了节日的民族盛装,手捧一束束鲜艳的花束,白族小伙子们背上心爱的龙头三弦,欢快地唱起了白族民歌,老人们也身着盛装,庆幸着在晚年还能看到这个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集市复兴的一天……沙溪复兴工程是继中国剑川沙溪寺登街区域于2001年与古老的中国长城一道荣登世界101个纪念性濒危建筑遗址名录之后,中瑞双方联合进行的一个对寺登街进行保护与修复的合作工程项…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人类学研究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就是随着大量游客涌入的结果,在少数民族地区析出的文化变化。很多时候这些变化都伴随着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重组,也就是以旅游为导向的民族性的创建。从理论上探讨民族旅游与民族认同及民族性之间的关系,并从人类学的角度阐述民族旅游在民族性构建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帝祭祀与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崇拜黄帝,祭祀先祖是华夏民族自古就有的优秀传统,并由此形成了系统的祭拜文化。这个栏目选载的文稿,就揭示了这一古老的文化现象。祭拜是后人对先人表达追思感恩与忠诚的最直接的方式,它穿越时间与空间,把今天的中华儿女与远古的赫赫祖先从精神上紧紧地联在了一起,激励着我们奋发作为,无愧于炎黄子孙的称号。  相似文献   

19.
《新东方》2017,(3)
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我国传统文化中既有先进性、普适性的成分,也有保守、落后的因素。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应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从价值、内容、传播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也不要老指责说现在的年轻人数典忘祖……我以为,那样对他们来说太不公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